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赵紫阳怒斥国防部长:说我卖国就卖国吧

www.creaders.net | 2017-05-12 11:27:45  《领导者》杂志25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的《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张爱萍人生记录》,其腰封标出:“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儿子评价父亲是:‘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笔者在万圣书店看到这本书,一下子就被抓住了眼球。读过这本489页的厚书,感到45元的书价还是物有所值。

  作者张胜是张爱萍次子,上世纪80年代曾任总参谋部作战部战役局局长,在上级决定擢升其为作战部副部长兼战役局局长、战略研究室主任之际,离开军队走入民间下海。因此,这本书所记录的,既是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也是老一代上将与新一代大校的对话。一般的将军传记和回忆录,多是津津乐道“过五关,斩六将”,回避“走麦城”;张胜则在新四军的败仗上大做文章。一般的将军传记和回忆录,多是讲将帅如何同心,上下如何协力;张胜则侧重讲领导者在战役决策上的分歧,及其所造成的后果。但是,如果用腰封背面的两句话“以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以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来衡量,读者还不能感到十分满意。书中有些浓墨渲染的人物,竟然无名无姓;有些最让人感兴趣的情节,刚一开头就戛然而止。“一个天真的共产主义者”,是弘扬,还是微讽,是七分褒义、三分贬义,还是反过来,从张胜的字里行间中找不到确切答案,这说明他想要澄清围绕父亲的历史迷雾,却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露破绽。

  这本书讲到了张爱萍与彭雪枫、黄克诚、王震、赵紫阳等高级将领和党政领导人的关系与分歧。按照张胜的描述,在有关的过节中正方都是张爱萍。虽然是家属的一面之词,但仍然是难能可贵的。有一面之词,就可以引出两面之词,真相就会从辩论中展现出来,最没有意思的是一盆糨糊,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内战时期,彭雪枫曾是红三军团五师师长,张爱萍是四师政治部主任;红军过大渡河时,彭雪枫任十三团团长,张爱萍任该团政委。抗日战争初期,彭雪枫任豫皖苏军政委员会主席,张爱萍任豫皖苏省委书记;后来,他俩先后脚担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部是应当向西发展,进入河南腹地,等待日军打通平汉线后伺机控制中原;还是向东发展,跨过津浦线,进入皖东北日伪占领区,开辟敌后根据地,彭、张二人长期持有不同意见。后来,彭雪枫部屡遭败绩,张爱萍多次出手相救。这是书中最为完整的一个故事。

  在黄克诚担任红三军团四师政委的时候,张爱萍是师政治部主任;长征中扎西改编(扎西改编,1935年2月,中央红军由30个团缩编为17个团——编者注。)后,黄、张分别担任10团和11团政委。黄克诚出任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后,调张爱萍任副师长。《黄克诚自述》解释了调张的理由:“我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体质弱,高度近视,这都是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的不利条件。而且我这个人偏于谨慎,选择战机时,对可能造成较大牺牲的作战行动,有时果断不足,这都是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的不利条件。”张胜写道:“父亲调到三师后,他和黄克诚在总体思路上有些微妙的差异。父亲强调军事斗争,黄更偏重于根据地和党政建设。我问过母亲,她说:‘你爸这人也固执得很,黄老大概也烦他了,后来就不要他再管作战了。’”1942年11月,面临日军大扫荡,华中局召开紧急会议,饶漱石代表华中局党委做出反扫荡部署,决定由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兼八旅旅长、政委、盐阜地委书记、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统一指挥八旅和七旅部分部队,坚持根据地内的反扫荡斗争。其他与会者没有不同意见,只有张爱萍唱反调:“‘我不干!’他站起来只说了这三个字就坐下了。”张爱萍给儿子讲述当时情形,得意地说:“哈,他们全都哑了。”后来在陈毅的劝说下,自然还是由张爱萍出马指挥反扫荡并取得胜利。他唱反调的潜台词是:“在书记、常委、军长、副军长、师长、还有华中局和军部机关的领导人面前,他的地位最低嘛。”干嘛还要他这个讨人厌的小人物留在包围圈内指挥作战啊。这个精彩的片段,充分展示了张爱萍“好犯上”又“惹不起”的个性。

  张爱萍与王震历史上关系不深,张胜兄弟在“文革”前甚至没有见过王震。但是在1972年,张爱萍仍被关在单人牢房里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贸然闯入了王震家门。张家的申述信由王震通过叶选宁交给叶剑英,再由叶剑英递交周恩来,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组长周恩来批示,“同意李又兰见面”。于是,张爱萍在被关押5年后,首次与家人团聚。1977年邓小平再次复出后,王震向其推荐张爱萍任军委秘书长,说:“爱萍这个人有这个本事。”邓小平找张爱萍谈话时,张没有接受这个职务,转而推荐了罗瑞卿。1980年,根据王震的建议,张爱萍接替比他大两岁的王震,担任国务院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张胜写道:“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王震帮助了我们,以后又向小平同志力荐我父亲出任军委秘书长;这次,听说我父亲写了退休报告,就自己主动让贤,他说,爱萍同志在这个位置上要比我合适。……可惜9年后,他们在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虽然彼此也都能明白对方的良苦用心,但毕竟有了一层阴影,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张爱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分清私谊与公义,不惜与自己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恩人分道扬镳,这是他晚年值得称道的一个闪光点。

  张爱萍与赵紫阳的交汇点是在他们分别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总理的1981年。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赵紫阳和张爱萍有以下对话(摘录):

  赵:最后一个议题,关于大亚湾核电站的问题。这件事已经讨论了好几次了,法国的总理也来了,是不是今天就定下来。

  张:秦山(秦山核电站)怎么办?

  赵:喔,爱萍同志有什么具体意见吗?

  张:我的意见是秦山要尽快上马。

  赵:对秦山上还是不上,各个部门的意见不是不统一吗?

  张:上秦山,能够带动整个核工业的转型,可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我还是坚持这个意见,请紫阳同志考虑。再补充一点,也是主要的,如果全套引进,我们自己也供应不上核燃料。

  赵:你们不是报告过核燃料过剩了吗?

  张:那是高浓铀,用于原子弹的,过剩了;我现在指的是低浓铀!核电需要的是低浓铀!!燃料供不上,就要向人家买,这就必然受制于人。

  赵:这件事都议过几次了,临到要做决定了,又是意见一大堆。这样搞,工作还怎么干嘛!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以后讨论重大问题时,不要老是请假。

  张:凡和我有关的会,我都是参加了。

  (会场上另外有人拍了桌子:上次研究你就没有参加嘛!)

  张:你那个议程上有吗?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这样大的事,临时动议。你们几个说了,就能算吗?!(也拍了桌子)

  (长时间的沉默。)

  赵:就这样决定了。说我卖国主义就卖国主义吧!

  张:总理,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话,那我从此就再不说话了!

  半年后,国务院机构改革,原有13名副总理,保留了万里、姚依林2人,余秋里、耿飚、方毅、谷牧、康世恩、陈慕华(女)、薄一波、姬鹏飞、黄华9人改任国务委员,只有杨静仁、张爱萍2人不再担任国务委员。张爱萍事先毫不知情。张胜对父亲说:“肯定和那次核电站的争执有关,恨上你了!”紧接着,中共十二大召开,新一届军委成立。杨尚昆为常务副主席兼军委秘书长,张爱萍、余秋里、杨得志、洪学智为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继续抓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又过了半年,张爱萍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他作为军方代表,再次顶撞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四(电子)、六(船舶)机部之后,将二(核)、三(航空)、五(兵器)、七(航天)4个工业部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张爱萍说:“紫阳同志,这个手,我举不起来。涉及到军队的事情,国务院单方面决定是不妥当的。”赵紫阳说:“也好,我们这次会议先不做决定,就请爱萍同志把这个方案带到军委去吧。”军委召开的会议炸锅了。“事情反映到了最高层,稳一稳也好,那就先缓一步吧,邓小平说,分两步走吧,核工业部和航天部暂时不动,其他两个部,兵器和航空先划拉过去。”最后,还是张爱萍向赵紫阳表示:“虽邓主席提出‘除二、七机部外’”,也可不必照办。赵紫阳12月27日批示:“同意爱萍同志所批各点。”包括把二、七机部也一并划过去。(沈大民)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