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聲名顯赫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專題)的作品風格鮮明——將傳奇與歷史融為一體,具有濃重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色彩。《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巨著,這本書講述的是清朝皇帝雍正生不出兒子,然後就用計偷了漢臣陳閣老的兒子,然後又把他培養成一個腐朽的封建帝王,也就是乾隆皇帝,並因此引發的一系列反清復明的故事。
金庸先生對清王朝尤其是雍正皇帝的痛恨和鄙夷是顯而易見的,究其原因,除了民族情懷,還有家族仇恨。金庸先生的原名是查良鏞,乃是清朝著名文學家、詩人查慎行的後代,而查慎行的弟弟查嗣庭正是死於雍正皇帝之手,查慎行也受到牽連。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官居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的查嗣庭奉命擔任了江西鄉試的主考官。在八股文時期,科舉考試都是從四書五經里出題,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查嗣庭當年出的考題是“維民所止”,出自《詩經·玄鳥》,原文是“邦畿千里,維民所止”,意思是都邑周邊千里遠,都是百姓的居住地,所表達的是一種愛民和民為本的思想。可見,以“維民所止”作為科舉考題,不論從出處看,還是從主旨看,都是非常合適的。但出題人查嗣庭卻因此幾乎被滿門抄斬,這是為什麼呢?
“維民所止”案是清朝雍正年間的著名文字獄,因為“維”字是“雍”字去掉上面的一點一橫,而“止”字是“正”字去掉上面的一橫,所以雍正皇帝認為,“維民所止”的“維止”二字暗含“雍正去頭”之意,是大逆不道,是詛咒君王。查嗣庭因此被捕入獄,並因不堪羞辱自殺於獄中。但是,縱然如此,雍正仍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將查嗣庭戮屍梟首,另外株連甚廣,查家幾十口人無辜慘死,查慎行也被捕入獄,次年釋放,但不久後也去世了。
這件事在很多清朝史料中都有記載,但到底是查嗣庭卻有其意,還是雍正皇帝疑神疑鬼卻是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