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月22日,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忌日,77年前的今天,她逝世于被日军炮火攻陷的香港,享年31岁。
鲁迅称她为天才作家,她21岁开始创作,短短十年写了100多万字,《生死场》《呼兰河传》是她最有名的作品,都诞生于战争逃难的颠沛流离之中。
1911年农历五月初五,黑龙江呼兰城一个有三十多间瓦房的大宅院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了。因为迷信,认为出生在端午节不吉利,她的出生日期被修改为五月初六。
她叫萧红,原名张乃莹,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她一生与5个男人有过纠缠,漂泊过10个不同的城市。最后因为一次错误的手术,气管被切开,31岁早逝于香港,死之前连话也不能讲。
她的创作,与她的情感、她的时代背景深刻地交缠在一起。
舒淇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就是萧红,金庸也盛赞过萧红的才华。一手发掘出张爱玲的夏志清曾经非常后悔“放过”了萧红。
1979年,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面世,他特意写序解释,没有写萧红是因为没有及时接触到她的作品:
“(直到)我生平第一次有系统地读了萧红的作品,真认为我书里未把《生死场》《呼兰河传》加以评论,实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
“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最早发现萧红文学天才的是她的第二个情人萧军。
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萧红正是一个弃妇,衣衫不整,大着肚子,她的男人不知所踪。她独自住在旅馆里,欠了一屁股债,走投无路,要被卖到妓院里去。
萧军一开始并没有对她多加留意,直到突然发现了她随手写的一首小诗。将近半个世纪之后,萧军仍然记得那些诗句:“这边树叶绿了,那边清溪唱着:……——姑娘啊,春天到了。”
“这时候,我似乎感到世界在变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萧军下决心,“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她,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
萧军把她救了出来,带着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让她名震文坛的,则是鲁迅。
1934年的秋天,住在上海四川北路租界的鲁迅收到了两份手稿,以及一张合影。这两份手稿分别是《生死场》和《跋涉》,这张照片,是一帧萧红与萧军的合照。
两年之后,美国记者斯诺采访鲁迅,“中国最优秀的左翼作家有哪些?”鲁迅在列举了茅盾、丁玲、萧军等人之后,又特别提及:“田军(即萧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1935年12月,鲁迅尽全力促成了《生死场》的出版,并为小说写了序。胡风写了读后记。24岁的萧红一夜成名。
《生死场》写的是人的生、老、病、死。
1920年代,东北两个村庄里的农民们,“就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猪在扑棱扑棱生小猪,人在扑棱扑棱生小孩。那么容易地就生了,死也就是这样就死了。”成功改编过话剧《生死场》的导演田沁鑫说。
病了没钱看医生,穷得养不起孩子,只能把孩子摔死,难产的孩子只能用刀子硬搅出来,女人瘫在床上,身上生了蛆,男人置之不理,诅咒她早死…
一个24岁的年轻姑娘,笔下没有任何甜蜜之处,甚至是一种恐怖的意象:
五分钟过后,姑娘仍和小鸡一般,被野兽压在那里。男人着了疯了!他的大手敌意一般地捉紧另一块肉体,想要吞食那块肉体,想要破坏那块热的肉……于是一切音响从两个贪婪着的怪物身上创造出来。
“很少有人能像萧红这样的描写,只有她能将‘生’和‘死’的荒原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最早研究萧红的专家葛浩文如此断言。
“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他们。”
萧红沉痛的生命意识,在她后来的《呼兰河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茅盾为《呼兰河传》写了序。“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930年代,萧红和张爱玲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两位女作家。田沁鑫说:“张爱玲本身这个人就比较清高,文笔很尖刻。萧红是北方女孩,文风非常朴拙,很像儿童。张爱玲有时候会批判一下,萧红好像都不太会批判,萧红是真实。”
鲁迅说,萧红有着“越轨的笔致”,“明丽和新鲜”。她的语言本身充满魅力,这种魅力是经不起转述的,只能经由直接阅读而领会。例如《呼兰河传》的结尾: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院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稚拙——单调而又重复使用的句型,同义反复、近于通常认为的‘废话’,然而你惊异地感到‘情调’正在其中。”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园说。
“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属于中国式散文的结构艺术……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
“我好像命定一个人走路似的”
萧红31岁就英年早逝,她过了短暂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
丁玲见过她之后,就对友人预言: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
她19岁,还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曾经是“剪着整整齐齐的短发,大大的眼睛特别有神,穿着白褂青裙,白袜青布鞋,行动敏捷,举止大方。”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2 | 惊传林向阳被抓 习嫡系31军全军覆没 |
3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4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5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经济再传重大利空信号 |
2 | 中国痛失140亿美金超大订单 |
3 | 直击上海南京路世茂广场 冷清景象令人震惊 |
4 | 何卫东最新消息流出,习前景不妙 |
5 | 惊叹!这则“谣言”又兑现了 |
6 | 突发!传火箭军新司令王厚斌被抓 |
7 | 中国经济永久衰退?美女经济学家:大错特错 |
8 | 习自曝要退位 或已身不由已 |
9 | 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下慌了 |
10 | 凌晨3点发文 刘诗诗教科书式离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