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以享天伦之乐,是普通人所向往的,但您听过九世同堂的家族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自北齐至唐朝九代未曾分家的家族,合家900余人,家道和睦仁善,子孙繁众,人财两旺。
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张公艺(577~676年),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第26世孙,出生在北齐年间,一生经历了4个朝代: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终年99岁。
三帝亲书旌表匾额
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在天宝元年(550年),亲书“雍睦海宗”金匾,派东安王前去拜访。
另据寿张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题匾“孝友可师”,圣渝邵阳公梁子恭携匾亦亲慰抚。这年,张公艺12岁,主持家务的是张公艺的父亲张兴。
隋朝末年,秦王李世民曾单骑到占据任城(今山东济宁)的徐圆朗军中刺探军情,不幸被徐圆朗的人认出,欲围攻秦王。李世民杀出一条血路向西北方向逃去。当他来到寿张县张家庄前,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河上有一独木桥,李世民身负重伤,人困马乏,不幸马失前蹄跌入水中。这时,张公艺正带人在河岸边习武,见一壮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给他治病养伤。不几日,李世民恢复健康,不便说明自己的身份就拜辞启程了。李世民一直没忘张公艺救命之恩,在贞观九年特赐亲书“义和广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当使臣来到时,张公艺正在太宗当年过河的地方修建大石桥。使臣回京禀报给太宗,太宗便批资修建,并派尉迟敬德监修。此桥被称作“访贤桥”、“古贤桥”,石桥长约60米,宽6米,距今以1300多年。
高宗亲访百忍义门
张公艺一生正德修身,重礼重义,忍让齐家,周围邻居对这个大家族交口称赞。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诉说这个家族的品行:有的说当家人公平、管理有方;有的说全家团结、品德高尚,在大家的称赞中,张家的美名遐迩闻名。
唐高宗李治当朝时,一次从泰山回来,亲自来到张家询问义由。
张公艺向唐高宗介绍了家里的一些情况:“我们九世同堂,全家有900多人口共享餐饮,每到吃饭时间便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
唐高宗边聼边看,发现这个家族不但人义气,连家畜也与别不同,养的百只犬亦效家风有序,缺一不食,先到的狗不先吃饭,等到所有的狗都到了,才一起开始吃饭。直到现在,还有“张公艺家的狗缺一不食”的说法。
唐高宗心中暗暗赞叹,也想考验一下张公艺治家的本领,便取了两个梨,让他分给全家吃。张公艺接过,让家人用石臼粉碎,入缸注水,鸣鼓集合全家,每人用小匙饮汁一口。高宗看到后,对张公艺连连称赞。这些记载,至今仍画在“百忍堂”的墙壁上。
唐高宗经过各方面的观察,钦佩非常,当问到张公艺的治家秘诀时,他写了100个“忍”字,并详细说明了“百忍”的具体内容:“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唐高宗深受感动,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赞颂之。
当时一代才子、唐朝“草圣”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着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尔后该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此外其族望还有清河、亲睦、冠英、燕贻、孝友、敦睦、敬宜、流远等堂号。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2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3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