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学生是从北京走着路去昆明的。我一直想著有朝一日重走西南联大的路。一是可以纪念抗战,二是想减肥,希望人没过郑州就减成一只干猴子。
其实,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有过详细的描述,方鸿渐等一干人马去三榈大学任教,从上海乘轮船出发坐的是头等舱,后来途中陷入困境那是因为他们的汇款没到,他们在整个抗战时期就没缺过钱。
再说那300多个走路的学生,在黄中将的护卫下,每走一小时要喝一次茶,每四十里要休息一次。据说有几个教授脾气特别大,护卫的官兵丝毫不敢怠慢,只有好生伺候的份儿。沿途过湖南境内的土匪区,政府“照会”土匪,请他们放过学生,土匪不知书但还是识理的。进入云南,咱龙云龙主席电令沿途军政好生护卫,不得有半点差池。学生到达昆明并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先在大板桥休整一夜。次日举行隆重的入城式,精神抖擞,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昆明万人空巷迎接学生进城。黄中将在圆通山门口向北大校长蒋梦麟移交了300名学生,一路山高路险,学生们毫发未损。
历史把中国的精英讬付给了昆明,昆明倾其所有支持联大。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西南联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西南联大在昆明期间除正常教学外,还组织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西南联大的帮助下,昆明电台用十九种外语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从未间断,甚至在抗日后期联大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
联大还建了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需要实习,又建了附小和附中,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师大附小和附中。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那可算得上是“极尽奢侈”,什么都不耽误。
西南联大曾掀起四次从军热,头三次都被政府“打压”下去了,因为那时的政府认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作用是普通士兵无法代替的。第四次从军热是抗战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缅甸大反攻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联大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找到名字的有800多,史称“800壮士从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参加了孙立人的新一军,在缅甸重创日本第十八师团,一洗南京之耻。当然,也有很多人捐躯异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外语系的缪弘,他本是美军的翻译官,但他提着冲锋枪和中国士兵一起冲锋,不幸中弹牺牲。正像他在诗中写到的:“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西南联大是一所光荣的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真正的再苦不能苦教育,谁说中国的国民政府不重视教育?!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2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5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