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来认为《后赤壁赋》只是《前赤壁赋》的补充,在我看来,《后赤壁赋》比《前赤壁赋》更加高深。
夏天的赤壁是浪漫的,深秋的赤壁却是寂寥的。虽然如此寂寥,可是苏轼的《后赤壁赋》却还是那么禅机深邃,曲径通幽。
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幼儿不幸夭折。且路费已尽,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二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极端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当太守。
元钓八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轼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六岁。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御赐諡号文忠(公)。
当苏轼在深秋季节要去游览赤壁时,要鱼得鱼,要酒有酒,似乎人生的境遇开始发生转机。江水减小,露出断岸千尺,经历风雨洗礼的山显得高了,高高在上的月亮却显的小了,水落了,坚忍的石头就露出来了。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原貌就认不出来了。这不就是在说苏轼自己么!
新党的冲击,把断岸埋没,把高山冲刷,把石头掩盖,可是当新党势力减弱的时候,自己就显得高了,高高在上的大官却小了,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了。当神宗驾崩后,苏轼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水落石出”了。可是正当苏轼“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的时候,却发现,虽然在高位可以一呼百应,风起水涌,却让他既悲且惧,“凛乎其不可留也”,不能在顶峰停留。事实证明,新党再度执政后,苏轼再次被贬,而且贬的更远,这是他恐惧的结果,也是他悲伤的缘由,所谓“物极必反”,“福祸相依”,到达顶峰就意味着衰落的开始。
当苏轼看透了官场,看透人生的时候,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如舟行于水,“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可是这样的生活是寂寞的,如二客不能与之攀岩登高一样,这样的生活只有孤鹤为伴。当苏轼放下了世俗的行乐,就得到了超凡脱俗的快乐,羽衣蹁跹的道士在临皋欢迎他,询问他的赤壁之乐,梦中的苏轼快乐于自己的觉悟,孤鹤乃道士也。惊醒时,开窗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此处文中有画,画中有禅意,如庄公梦蝶般的一梦,让苏轼有了“寻道”的渴望。
对人生的际遇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之后,苏轼的思想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虽然生命无尽,可是终究要受这世俗名缰利锁的羁绊和痛苦,只有真正的入道,才能真正的自由。尽管苏轼在此之前信奉佛教,对佛法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是限于表面的禅理思辨,没有真正的实修。赤壁之游后,才表明了自己真正的决心,真正对“道”的渴望,开始了自己的寻道之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2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3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4 | 冷清得令人震惊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5 | 留学生刷爆信用卡后逃回国 如今回旋镖来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2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3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4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5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6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7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8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9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10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