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李可染的旷世之作,画面令人赞叹

www.creaders.net | 2019-09-06 12:47:40  臻品鉴藏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李可染的山水作品经历了由单纯到丰富,再从丰富重返单纯的过程,他在"师古人"和"师造化"之间,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笔墨结构和画面语言。

李可染《林区放筏》,属于七十年代以后的作品,此时画家注重意境的营造,传统文人之平远构图也让位于高远和深远结构,借助"外师造化"的写生经验,塑造出崭新的山水意象。

此画描绘的是雨后山村飞瀑鸣泉的常见之景。一抹雨水洗涤过的清香扑鼻而来,夹杂着浓浓湿气,宛如一曲清唱响彻林间……

本幅原藏者为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作品直接得自李可染先生本人。

作者以浓淡之墨层层积染,使得通幅幽深静谧而又声色并茂,再施以浓丽之绿色,令整个画面弥漫着温润清新空气,望之令人豁然畅怀。

砖拱石桥是画面唯一的暖色,桥下的黑色岩石和明亮的溪流又与远处的山林瀑布相映,使画面统一在深邃宁静的意境中,仿佛能够在空蒙的深山中听到泉水的叮咚声,让人如临其境,有可游可居之想。

李可染先生论画以为中国画高层次审美境界“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画论“造化”与“心源”的深层关系。由此,他的山水画从“写景”跃向“造境”,更注重写心源、写大意、写山水精神!极近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这正是此作的迷人之处,也是李家山水的魅力所在。

李可染《井冈山》

本幅《井冈山》竖幅构图,阳光左照。近景处作笔直云松,松下画军民三组,红旗三面 ;中景约占画面五分之四,写瀑布飞流、苍翠叠嶂井冈群峰,沟壑纹理排列肃整 ;又于中景处留白以示氤氲云气,苍苍茫茫,并向右生发出远山。

与画家稍早的数幅《井冈山》相较,本幅最大的特点是在中景处明显弱化了主峰与群峰的主次关系,群峰众星拱卫主峰的态势被以层叠堆垒的诸峰按远近关系依次层叠排布的方式取代。同时,近景虽于画面所占比例较小,却明显经过了悉心的拾掇,不仅注意以浓淡笔墨区分松树的前后关系,甚至松间点景的三组人物也十分精心的对其动态和空间排布作了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保持了画面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景物的层次性和空间节奏也得到了加强。

李可染笔下的这幅《井冈山主峰》,是那种“众山之主”的堂堂大山。气象雄浑,树木丰茂,那是一种崇高壮美的审美境界。画面的意匠经营与形象的创造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积累与升华。

此幅作品作于1972年,在山林的刻画上运用传统的写意手法,远景山峰暗部墨色深沉厚重,经过高度概括,大胆剪裁,最大限度的发挥笔墨、色彩的语言魅力。画面中心,光色与水墨交融,尤其是逆光的角度,展现昏黑中有流光徘徊、有色彩融焉的意境。在黑处墨色浓重,往往画得模糊含蓄,是相对虚的部分,光色在峰峦的边缘跳动,于深厚中透出空灵。近者明了,作为画面最精彩所在,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这里的留白和描绘处处精到实在。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