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杭州第一美女,初嫁郁达夫,传为戴笠堕胎

www.creaders.net | 2020-03-07 10:54:13  小院之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这段话里的前一个他,指的是民国才子郁达夫;后一个他,指的是民国外交元老王正廷的得意门生钟贤道。

讲这番话的,是在民国时期有杭州第一美女之称的王映霞,郁达夫和钟贤道,正是她的两任丈夫。

1942年4月的一个黄道吉日,重庆的雾都酒店,四处张灯结彩,冠盖云集,贺客如云,甚至还有中央电影制片厂在现场拍摄纪录片,震动了整个山城。人们互相奔走打听,是谁的婚礼这么排场。

婚礼的新郎是钟贤道,他时任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是前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的得意门生。

新娘是王映霞,她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对她的外表,温梓川曾如此回忆:

身材颀长,丰满结实,肌肤白嫩,轮廓又深生的非常停匀,风姿很美,双眼尤其是水汪汪的。在家里常不着袜,脚指甲染上蔻丹,显得丰若有余,柔若无骨。

不过,王映霞时年已34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这是她第二次结婚。

杭州美女

王映霞出生于1908年,原名金宝琴,杭州人,因过继给外祖父王南为孙女,改名王旭,字映霞。

王映霞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有校花之称,是当时杭州四大美人之首。

1927年1月14日,郁达夫在留日同学孙百刚家中邂逅了王映霞,郁对王一见倾心,就此对王映霞展开热烈追求。

郁达夫在当时有才子之称,文字著于一时,王映霞在女师时就为郁的文字倾倒。佳人仰慕的总是才子,当年王映霞还不到20,正是情窦初开好时光,郁达夫的追求又是如此热烈,少女思春的心灵很容易被打开,王映霞对郁达夫也颇有了好感。

问题在于郁达夫,他早已结婚,妻子孙荃来自乡间,也颇有才学,由郁母亲安排两人成亲,并已生有三子。王映霞名满杭州,自然也不会少人追求,虽然有意于郁达夫,但想到他的婚姻,终究不免退缩。

郁达夫追求王映霞的事,许多朋友都不支持,哥哥郁曼陀也多次写信告诫他,“这是要犯重婚罪的”,郁达夫都不为所动。

有句话这么说,“女怕张爱玲,男怕郁达夫”,其实不止是男怕郁达夫,女孩子也是怕的。郁达夫对时代的男性境遇有很深的体悟,但他同样也能剖析女子的内心世界。

何况他还是个文人,文人的可怕之处在于提笔落字,一封封炽热的情书飞向王映霞,甜腻的文字反复劝说:“你想做家庭的奴隶还是自由的女王?”

在郁达夫不停顿的攻势面前,还是不谙世事少女的王映霞感到“犹豫、烦恼、兴奋”,她终于打算沦陷了。他们相会从早晨聊到晚上,又一起散步,两人互相表白。在郁达夫出版的《日记九种》里,详细描述了他和王映霞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全过程,甚至连接吻的次数也详细记载下来。

即使如此,王映霞也还是保持着最后的矜持,她提出了结合的条件:郁达夫必须和孙荃离婚。

郁达夫很是为难,但对付王映霞,他有的是手段。

才子佳人

1927年6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宴客订婚,这时距离两人相识还不到半年,次年2月在上海结婚,三月迁入上海赫德路嘉禾里居住。

郁达夫如何解开与首任妻子孙荃离婚这个结的,后世研究者认为,他向王家做出了许诺,并承诺到东京举办婚礼。当然东京的婚礼后来被取消了,只在上海简单摆了两桌喜宴,这是避开重婚罪的办法,既向王映霞家交代已经结婚,而在世人面前又是没有再婚这样一种目的。

美人才子的结合,在文坛上还是被传成佳话的。孙荃变成一个恍惚的背景,一切都可忽略不计。王映霞对郁达夫也无尽地满意,甚至还在自传里写: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楼适夷回忆,郁达夫婚后和王映霞常出双入对,一次朋友看到服装华丽,风姿绰约的少妇走在街上,身边跟着蓝布长衫,弱不禁风的瘦男子,便开玩笑:是哪个公馆里的太太,带着听差上街来了?郁达夫听了只是幸福的笑笑。

1933年春,郁达夫不顾鲁迅等朋友的反对,决定迁居杭州,来到王映霞的家乡居住,可谓爱屋及乌。

在杭州期间,是两人最安稳的日子,王映霞有了第三个孩子,常爱喝酒的郁达夫也很少出去买醉。王映霞打牌,郁达夫就在家里写文章做饭,到晚饭时间亲自跑到邻居家叫她吃饭,尘俗的生活看来也令人满意。

裂痕初现

但性格终究是骨子里的,没法随环境改变。

刘开渠说:(郁达夫)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能使他坐下来一心一意进行写作,然而他的夫人王映霞却是一位喜欢热闹的女子。她喜欢参加酒宴,喜欢参加舞会。有时达夫先生因为写作关系不能陪她参加社交活动,于是她就一个人去。久而久之,不免发生了种种不愉快的纠纷。我认为他们的志向和性格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达夫先生后来家庭的破裂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刘开渠说得有点道理,王映霞是喜欢热闹的,或者说这个年龄是喜欢出风头的。毕竟,王映霞不是孙荃那样来自乡间,她小名金锁,“锁”字拆开有金、小、贝三个字组成,意为金家的小宝贝。生于热闹的杭州,祖父王二南又是南社社员,琴棋书画俱精,满腹经纶。王映霞自幼承欢在王二南先生膝下,春雨润物,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

然而王映霞的性格又是开放外向的,她始识郁达夫就源自郁的小说《沉沦》,某种程度上她认可《沉沦》中开放性的描写,这位民国文艺女青年并不像孙荃那样安于相夫教子,尤其是在这二十几岁的年纪。

郁达夫母亲做寿时,郁要携王赶回富阳,王映霞提出要借杭州市长周象贤的汽车,周的车牌是浙字第1号,郁达夫不以为然,他们的朋友周默庵据此认为王映霞爱慕虚荣。

这些郁达夫早有洞见,情书中的承诺“你想做家庭的奴隶还是自由的女王?”,让王映霞选择了后者。郁达夫或许想要改变王映霞,但文艺女青年的根性不是外力能改变的,真正面对家庭时,王映霞才明白“自由的女王”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表面上看,王映霞和郁达夫最后婚姻的破裂是由于传言中许绍棣或戴笠的插足,但在骨子里,性格问题才是两人从才子佳人到劳燕分飞的根本原因。

婚姻的琐碎难免伴随争吵,郁达夫既然无法改变王映霞,也只能听之任之,但做女王是要有经济基础支撑的。郁达夫这时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南下谋生,此后郁又赴武汉,大部分时间留下王映霞一人在浙江,此一去就是两年。

劳燕分飞

1937年7月5日,汉口《大公报》上刊登出了一则启事,引发轩然大波,启事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短短数十字,揭开了一桩家丑,大众对于才子佳人的结合,总是既艳羡又不乏酸味,顿时成为茶余饭后之谈资。

郁达夫所指的事是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绯闻,许绍棣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抗战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王映霞移居浙江丽水。在这里,她遇到了许绍棣,许是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同学,一时间,二人交从甚密,流言四起。郁达夫也闻听了一些风言风语,非常气愤。他将王映霞带到武汉,让二人再没有接触的机会。

据曹聚仁回忆,郁达夫曾在痰盂中捞出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信,两人发生争吵。随后王映霞出走,躲到朋友家中,郁达夫则请郭沫若等来查看现场,并把信影印后散发给亲朋,并刊登启事,寻找王映霞。

家丑不可外扬在郁达夫身上似乎并不存在,郭沫若对此也颇有微词,他说:但我们设身处地的替王映霞做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别人是家丑不可外扬,而他偏偏要外扬,说不定还要发挥他文学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公平的说,他实在是超越了限度。

郭沫若指的并不只是启事事件,郁达夫和王映霞在友人调解下很快签订协议书和解,但这么一闹,纵然夫妻双方还有心弥补,裂痕也已如破镜一般越来越大。到了1939年,郁达夫在香港《大风》杂志发布《毁家诗纪》,就如他之前的《日记九种》一样,又把王映霞和许绍棣的事详细介绍了一遍,甚至在里面把王映霞比作妾,称其为“逃妾”。

这时王映霞也不甘示弱,发起反击。书香门第出身的王映霞不容郁达夫在报刊上独美,也发表了《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等,坚决否认郁达夫的指控,并同样以文字攻击郁达夫,两人隔空对骂。

婚姻闹到如此光景,再也无法存续,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还是离婚收场,14年的婚姻落得一地鸡毛,地上只留下好奇众们一地的瓜子壳。

绯闻之谜

对于绯闻,王映霞从不曾承认,但正所谓空穴不会来风,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不是子虚乌有。汪静之等人在多年后甚至揭露,王映霞的绯闻对象其实不是许绍棣,而是戴笠。

据汪静之回忆,王映霞曾对他妻子符竹因说,自己肚子里有了孩子,请汪静之陪她去医院,因为医生说要男人一起去才能做堕胎手术。郁达夫当时不在,王映霞是要汪静之扮做她男人。手术后,汪静之通过种种蛛丝马迹,猜测到孩子是戴笠的,然而他并不敢告诉郁达夫这件事,因为戴笠手段厉害,郁达夫如果知道,以他的个性必定声张出去,那么性命也必定不保。

汪静之还进一步认为,戴笠与王映霞始终没有切断联系,1945年以后戴笠还将接收的上海一座洋房赠给王映霞。

王映霞则把婚变的原因归结到郁达夫身上,从她在自传中所说的来看,倒也并非无妄,如郁达夫的事实重婚,在报刊上对自己的贬低和抹黑,夫妻一吵架就丢下妻儿离家出走等。对于许绍棣信件事件,王映霞回忆,这三封信不是情书,而是她要给许绍棣做媒,女方是徐悲鸿的红颜知己孙多慈。

王映霞最终离开了“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达夫,这时她已34岁,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最好的年华已不再。

风光再嫁

表面看来,王映霞似乎成为了郁达夫弃妇,实则曾经的杭州第一美女加上郁达夫的关系,或许也是应了与戴笠的传闻,王映霞却更加左右逢源。

大概是郁达夫的文字太过有力,王映霞对郁把她比作侍妾始终耿耿于怀,所以她说“既不要名士,又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礼待她的男子”。

钟贤道在这时适时出现,1942年4月,由国民政府外交元老王正廷做媒,王映霞在重庆再披嫁衣,新郎是钟贤道。

钟贤道满足了王映霞对丈夫的一切标准。钟在婚前向王许诺: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婚后钟贤道践守他的诺言,对王映霞体贴备至,将心比心,王映霞也洗尽铅华,应钟贤道要求辞去外交部的工作,原本不事家务的她“三日入厨房,洗手作羹汤”,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共同生活了38年直到钟贤道1980年在上海病逝。

晚年的王映霞已经心静如水,拒绝公开活动,结庐隐居,连子女的照顾她也多半拒绝,只有最小的也是唯一的女儿钟嘉利成为她的一根拐杖。

2000年,王映霞去世,享年92岁。

霞映漫天

王映霞与郁达夫的婚变其中的纠葛众说纷纭,从王映霞角度来看,可能还是在对的时候没有遇到对的人,假使钟贤道早点出现,假使少女王映霞没有遇到郁达夫,结果都可能天差地别。男女之事如过眼云烟,对王映霞来说,“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但对王映霞来说,她确实深深爱过郁达夫,据她晚年回忆,在和郁达夫分手前几天,还亲手为郁赶制了几套新衣,把家里的余钱全留给了郁达夫,虽然不说,郁达夫也并未从心底消失。

对于钟贤道,王映霞流露出的则是毫不掩饰的思念。钟贤道离世后,每每在布店里看到白底红圆点的布,王马上会想到钟贤道眼镜片上的闪光点和孙子衣服上的纽扣,于是一下子买好多这种布做床单、窗帘。

不管如何,郁达夫与钟贤道对王映霞来说如同人生的两极,“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

如果以存世的照片来看,王映霞被称为“杭州第一美女”,有人认为名不副实,其实或许正如唐弢回忆:

(王映霞)体态匀称,正所谓增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双眼灼灼有神,不知怎地,我总觉得与其说她长得美,不如说她长得很有风度,是一个举止大方,行动不凡的女人,难怪达夫先生一见倾心,如醉如痴,颠倒至于发狂的地步。

拿现在在网上流传的照片来看,其中一张被误传为王映霞的照片,其实是民国另一位名媛严仁美。相比王映霞,严仁美的故事可能没那么出名,但同样精彩,被称为上海滩最后的名媛。

民国的佳人们,她们谋生又谋爱,生命如烟花绚烂,又比烟花寂寞,一篇长文也难以诉尽其一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