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不难得出一个直观的印象,罗贯中先生比较偏爱的人物,基本上都会进行一些情节方面的虚构与夸张,其它人物则基本上能够做到还原本真。作为刘备阵营中的重要谋士法正,在演义中却不是主要人物,为此关于他的故事,也基本上与史书记载相同。
起先法正先是投在刘璋手下效力,然而所托非人的他,只被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县令。素有鸿鹄之志的他,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沉沦,很快就做出了向刘备靠拢的决定。不得不说的是,刘备这个人其它本事没有,但识人善有的眼光相当独到,他经过一番交谈,马上就觉得这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在法正的出谋划策下,刘璋很快就被刘备取而代之。当然刘备之所以会对法正特别倚重,与他个人此前的经历颇有关系。
他早早就拥有关、张两位骁勇善战的猛将,却一直是在逃亡路上疲于奔命。因为这些猛将打仗可以,却无法提出像样的谋略,至于整体的规划,就更是谈不上。正是有了诸葛亮以后,刘备的日子才开始变得好过起来。因为诸葛亮不仅给他规划了气势恢宏的远景蓝图,而且还具备很强的治国理政能力,这样帮助刘备很快站稳了荆州、占据了西蜀。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主要才能,其实并不是统兵打仗,他更适合在后方坐镇。诸葛亮所不具备的才能,法正则正好具备,他的强项就是行军打仗、出谋划策。这在夺取汉中一役中,可以说是显示得淋漓尽致。面对夏侯渊的大军,他命令军队南渡汉水,这一行军部署,完全出乎魏军所料,因为这个时候的蜀军,已经反客为主,展开了对魏军的夹击。
为了摆脱困境,夏候渊只好硬着头皮去攻打定军山,并在那里死在老将黄忠的手里。汉中就这样落到了刘备的手里,使得他的势力版图得到空前的扩大。曹操虽然悲痛不已,却也无可奈何,他认为这样出奇制胜的招数,绝对不是诸葛亮所能想到的,一定是另有他人。其实曹操的想法很正确,因为诸葛亮用兵相当谨慎。为了夺回汉中,曹操只能是亲自上阵。
然而诸葛亮与法正两个人,虽然从性情到志趣完全不同,但却不影响两个人的默契配合。有了诸葛亮从后方源源不断征集到的粮草,法正完全没有把曹操当回事。就这在这个时候,曹操的辎重部队,又被蜀军重创,不消说这样的奇谋又是法正的安排。曹操再生气,也不能让部队饿着肚子作战,为此只好选择退兵,他也哀叹不已,为何法正不是为我效力呢?
正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短板,恰好是法正的强项,诸葛亮在深表佩服之外,还主动向刘备表示,希望主公能够原谅法正作奸犯科的那些毛病,把他重用起来。然而在夷陵之战前一年,法正就离开了人世,听到刘备兵败的消息,诸葛亮又想起了法正,如果有对方的辅佐,刘备起码不会输得这样惨。
因为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强项在于防守,而进攻专家则是法正。自从法正离开人世,诸葛亮不得不勉为其难,亲自上阵组织北伐,当然都是无功而返,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蜀国就已经回天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