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www.creaders.net | 2021-03-08 10:18:46  每日头条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世纪初,一南一北的两个张家,先后诞生了两名女婴。这两名女婴长大成人后,均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这两名女作家,平生素未谋面,但她们的身世倒是有些奇异的相似之处。除了都姓张以外,她们都与父亲关系恶劣到乃至决裂。

这两个女作家,一个叫萧红(张迺莹),一个叫张爱玲。她们的父亲,一个叫张廷举,一个叫张廷重(张志沂)。

现在很多人每当分析萧红和张爱玲的人生时,总要追寻她们的原生家庭,说她们人生的种种不幸,与童年的不幸,尤其是与她们的父亲有很大关系。然而,仔细追寻起来,会发现她们父亲性格的形成,也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先说张廷举。

萧红父亲张廷举,萧红容貌类父

张廷举的这一生,颇有些让人同情的地方。他3岁丧母,几乎没有享受过亲生母亲的母爱。12岁那年,因为堂伯父张维祯无子,长辈做主,将他过继给了张维祯,也就是萧红的祖父。12岁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张廷举从阿城老家来到呼兰,重新融入另一个家庭,没人关心过他的想法。

张廷举自幼好学上进,在学习方面堪称别人家的孩子。养母范氏不喜他读书,想让他辍学回家,务农经商。张廷举执意不从。养父张维祯是个性格忠厚的读书人,不忍违背他的意愿,便送他到省城齐齐哈尔的省立高等小学堂读书。

张廷举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他的长女萧红也继承了他的倔强脾气,也为了读书跟他大闹一场。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1906年,18岁的张廷举毕业于省立高等小学堂,因考试成绩优异,奖励廪生。所谓廪生,就是成绩名列一等的秀才,可定期享受政府补助。这里有一个时代背景,就是科举其实已经在1905年时废除了,但是科举制度毕竟在中国实行了1300多年,“功名”二字在读书人心中的分量,是不可能一日消除的。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清政府大力推广师范学堂,并对成绩优异的师范生奖励旧式功名,这是吸引读书人的一种办法。紧接着,张廷举进入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时获奖励师范科举人,中书科中书衔,这一年是1909年,张廷举只有21岁。至此,张廷举坐实学霸名号。

在获得举人功名的同一年,学霸张廷举与呼兰博学之士姜文选的女儿姜玉兰完婚。张家与姜家门当户对,都是呼兰的大财主,姜玉兰识文断字,聪明灵秀,配好学上进的张廷举也算佳偶天成。姜玉兰为张廷举生下一女三子,女儿就是萧红(乳名张秀环,学名张迺莹),三个儿子夭折了两个,长大成人的只有萧红的弟弟张秀珂。这段婚姻还算美满,可惜姜玉兰年纪轻轻便因病去世,31岁的张廷举失去了原配妻子。为了打理家务,张廷举续娶了萧红继母梁亚兰。梁亚兰又为他生下了三男两女五个孩子。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很多人说,张廷举思想封建,顽固守旧,其实是不正确的。张廷举作为新旧时代交替下的一个人物,已经算比较跟得上时代了。1911年,萧红出生不久后,辛亥革命爆发。在呼兰学堂做教员的张廷举,受时代感召,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新派人物。他先后出任过小学校长、通俗出版社社长、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大力支持新式教育。作为一个行动派,他以身作则,把9岁的女儿萧红送到龙王庙小学读书。40岁那年,张廷举出任呼兰教育局局长,第二年又升任省教育厅秘书。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1916年和母亲在呼兰

看到这里,张廷举的人生履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幼年丧母,少年过继,青年丧妻,年纪轻轻就尝到了人世的悲凉。小时候没有享受过亲生母亲的疼爱,12岁就被迫离开自己的老家,只因为长辈选中了他给别人家做养子。他在学业上完全不用长辈操心,全凭个人努力上进,然而养母还是动了让他辍学回家的心思。养父虽然支持他读书,但是养父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不善理财不会经商,许多家业都是在养父手里败掉的。好不容易考取功名,娶得娇妻,偏偏妻子又在婚后十年病逝了。这期间他还经历了两个儿子的夭折。所以论人生阴影,张廷举完全可以说道一二,但是他没有。当然,也没有人主动去问,他经历了这么多,内心有没有过苦痛挣扎。只知道,张廷举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的性格缺少温暖的色彩,这和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

无论在学业还是在事业上,张廷举都是一个成功的人。他凭借个人努力,成为了当地教育界的头面人物。然而,学教育、做教育一辈子的张廷举,偏偏在女儿教育方面,栽了一个大跟头。

张廷举对女儿的培养,深刻体现了他新旧交替的思想:送女儿进学堂读书,同时为女儿包办婚姻。包办婚姻这件事,在当时不是不可以理解。当时女子出嫁早,不到二十岁便嫁为人妇是正常现象。女子读书的本来就少,外出工作的更是稀有,她们不能像当今女子一样,顺顺利利读完大学,在同学朋友里选个中意的结婚对象。她们几乎没有认识适龄男子的途径,想要找到家世称和、年貌相当的结婚对象,基本只能通过包办婚姻这一条路。在张廷举心中,为女儿包办婚姻是没有错的。他的婚姻也是长辈包办,他本人也是满意的。

张廷举选中的女婿叫汪恩甲。汪恩甲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相反,他的条件几乎可以成为父母选女婿的标杆。汪家与张家同是地方望族,汪恩甲身高一米八,相貌堂堂,做过小学教员,后来入读哈尔滨法政大学。汪恩甲在离开萧红的第二年,去了法国留学,回国后因为精通多国语言,做过翻译工作。看来张廷举选女婿,和当年他自己被姜家选中做女婿的理由一样,“门当户对、饱读诗书”。

萧红和汪恩甲订婚后,两家都希望他们尽快完婚。但是萧红执意读书。小学毕业后,15岁的萧红和家里闹了一年,以做修女为威胁,终于取得父亲同意,进入初中读书。19岁那年,萧红跟表哥远赴北平读高中,在呼兰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在表兄妹可以结婚的年代,萧红这一举动无异于跟人私奔。张廷举受到女儿连累,从省教育厅下放到巴彦做督学。张廷举怒不可遏,切断女儿经济来源,萧红无可奈何,只好返回呼兰。汪恩甲没有嫌弃萧红出走,但汪家大哥却要求解除婚约。萧红将汪家大哥告上法庭,说他代弟休妻。汪恩甲为了挽回大哥颜面,违心说休妻出于他个人意愿。萧红败诉,整个张家都成了呼兰的笑话。事情闹成这个样子,婚是肯定没法结了,萧红也被父亲关了禁闭。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萧红逃出了家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去。

萧红逃婚到哈尔滨,汪恩甲追了过来。两人在旅馆同居。后来萧红怀孕,汪恩甲回家筹钱,但也被家人关了禁闭。二人此后再未见面。萧红生下了汪恩甲的女儿,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此女下落不明。

萧红并不讨厌汪恩甲。她这一生从未说过汪恩甲的坏话。同时,汪恩甲也对萧红颇有情谊。他终身未娶,还为堂侄女取名“迺琴”,那个生僻的迺字,折射出他的心底还有萧红(迺莹)的影子。

张廷举因为教女无方,颜面尽失,一怒之下将女儿萧红开出族谱,任由她颠沛流离也不闻不问。张廷举和萧红很像,两个人都好读书、性格倔,都为了读书反抗家庭;但是张廷举和萧红又很不像,缺爱的张廷举形成了严肃内敛的性格,终其一生他无法与儿女温情脉脉地沟通,缺爱的萧红却形成了敏感奔放的性格,她渴望爱,寻求爱,尽管耗尽一生她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萧红需要爱,不止是祖父的爱,她也希望得到父母的爱。然而父亲严厉,生母早逝,继母对她不冷不热,祖父死了以后,萧红对这个家已经没有一点留恋。张廷举以为,他养大了女儿,供她读书,为她找到一个合适的夫婿,已经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但是在萧红心中,他做的远远不够——至少他不应该那么冷酷。

父女两人,从未开诚布公的好好谈一次。张廷举虽然不是个封建家长,但是也喜欢拿出旧社会严父的形象,对待儿女的叛逆,要么是打骂,要么是关禁闭。萧红无法忍受父亲不近人情的样子,再加上受到五四以后逃婚潮的影响,造成了后来的悲剧。如果萧红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可能就不会落得四处逃奔、英年早逝的下场。但是,那样的话,中国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作家。

张廷举在萧红离家出走后,继续担任地方要职。在伪满期间,他与日本人虚与委蛇;在土改运动中,身为地主的他积极支持土改政策,支持儿子张秀珂(萧红同母弟)参军新四军。此后政府钦定张廷举为开明绅士。

张廷举晚年,有人转告他萧红病逝于香港的消息,他听后面无表情。但是他的心中,似乎也保留了一些女儿的记忆。他曾借阅萧红的作品,希望从作品中寻找女儿的心路,还手书过对联“惜小女宣传革命南粤殁去,幸长男抗战胜利苏北归来”,横批“革命家庭”。

张廷举这一生,担得上大节无亏这四个字。读书上进,工作勤勉,上养父母,下育儿女,在地方上为推广新派教育作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民族大义。他不是完人,但是在这些事情上,他可以说一句问心无愧了。唯有一事,他性格太冷,和子女疏于交流,常常表现出“我说了算”的严父做派,偏偏又遇到了不吃这一套的女儿。他是否后悔,已经无从考证。

要说张廷重这个人,一直都是以三个名人血亲的身份活着的:他是李鸿章的外孙,张佩纶的儿子,张爱玲的父亲。至于他自己的事迹,实在是乏善可陈。论事业,他远远赶不上张廷举,因为他就没有事业;但是论命好,张廷举在他面前只能说一句人比人气死人。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01 显赫家世

张廷重的外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李鸿章身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思想比较开明,并不重男轻女,对两个女儿都爱若珍宝,把她们带在身边,增长她们的见识,并放手让她们帮自己处理公文。可是在找女婿方面,中堂大人的决策却让世人咋舌:一个女儿嫁给了比自己大将近20岁的老男人做填房,以至于她早早就守了寡;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比自己小6岁的小男人,害的她一辈子都被丈夫嫌弃老。

那个做人填房的女儿,叫作李菊耦。李菊耦22岁出嫁,在当时来看已经算老姑娘了,但是在40岁的张佩纶面前,简直算得上青春年少。张佩纶是清末名臣,当过御史,直言敢谏,是著名的清流党。在迎娶相府千金之前,他娶过两房妻子,生过两个儿子,但是两房妻子都已经去世。李菊耦容貌端庄,见识不凡,老夫少妻相处的颇为和睦。李菊耦为张佩伦生下一子一女,儿子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女儿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张爱玲童年照。

1903年,56岁的张佩纶去世。李菊耦38岁守寡,独自一人拉扯7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当然,凭着张家的世代积累和李家的丰厚陪嫁,李菊耦不用为钱发愁。但是怎样教育儿女,却是个大问题。李菊耦一辈子活在清王朝,她培养儿子的路数,也充满了老式气息。她想让儿子读书上进,每天盯着儿子背书,背不出来就打骂罚跪;她怕儿子沾染上纨绔子弟的毛病,于是故意给儿子穿颜色娇嫩的老式衣服,把儿子打扮的花红柳绿,让儿子不敢与其他贵族子弟玩耍。对于女儿,她却喜欢把女儿打扮成小子模样,远亲近邻都说这位李夫人有些怪癖。

1905年,科举废除。但是四书五经已经和功名利禄挂钩了一千多年,老人们一时转不过弯,所以贵族子弟主要学习的还是这些内容。不得不说,李菊耦的传统教育方式还是有效果的,张廷重的旧学功底非常扎实,诗词歌赋、八股散文都能倒背如流。

天有不测风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宣统退位,清王朝覆灭。同年,李菊耦病逝,时年46岁。

李菊耦随着清王朝一起去了。她生为名相之女,嫁为名臣之妻,堪称旧时代大家闺秀的典范。父亲和丈夫都是考中进士后为官做宰的,李菊耦只熟悉这么一种成才方式。然而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套已经不流行了。当然,李菊耦也看不到了。

16岁的张廷重和11岁的张茂渊失去了母亲。他们开始跟着张佩纶前妻所生的儿子张志潜过日子。被压抑了太久的张廷重,陡然无人看管,他骨子里的自由天性爆发了。

02 结发夫妻

过了几年,张廷重娶妻成房,妻子是前清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黄素琼,两个人还有点远亲关系。

小时候,黄素琼也是个可怜的娃。她的父亲是黄翼升的独子黄宗炎,30岁就病死了。家里的正房太太没有生育,只有一个从农村买来的小妾怀着遗腹子。生产时,出来了一个女孩,全家人几乎昏了过去,这就意味着黄家绝后了;没想到紧接着后面又出来一个男孩,原来是一对龙凤胎。女孩就是黄素琼,男孩名叫黄定柱。这个为黄家立了大功的小妾,生下孩子不久后也死了。

张廷举与张廷重:两位天才女作家的悲剧父亲

张爱玲与姑姑。

早早失去了父母,家里重男轻女,黄素琼的日子并不好过。她愈发叛逆。

对于丈夫张廷重,她是看不上的。结婚后,张廷重与同父异母的哥哥张志潜分了家,彻底过上了无拘无束的日子。他不像张廷举,读书上进全靠自觉,他骨子里是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全靠高压政策才读了满腹诗书。这下没人管他了,他的满腹诗书在新时代也用不上了,他开始彻底放飞自我。

用他儿子张子静的话说,赚钱的本事他一样没有,败家的本事他一样不缺。吃喝嫖赌抽,纳妾养外室,样样都在行。好习惯难养,坏习惯好沾。张廷重也不重男轻女,因为他没有儿女心,对待儿女一视同仁,反正都不管。

要说张廷重完全没有谋生能力,也有失偏颇。虽然旧学在民国时期用处不太大了,但是读过书的人想要赚点钱还是有不少途径的,而且张廷重还懂英文,能说能写能阅读会打字——李菊耦有见地,为他聘请过英文教师。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张廷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生意他没有头脑,做官他本事不够,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他并不想钻研学问。再说身为贵族之后,手握万贯家财,光是亲妈留下来的嫁妆就够挥霍几辈子,让他跟平民百姓一样出门打工赚点糊口钱,他表示臣妾做不到。于是,他过起了醉生梦死的日子。

黄素琼虽然踩着一双三寸金莲,但她的想法是远超时代的。她可不讲三从四德,一直在寻找逃离家门的办法。1924年,小姑子张茂渊要出国留学,黄素琼借口小姑子需要看护人,毅然抛下一双儿女(张爱玲4岁,张子静3岁),跟着张茂渊远赴重洋。说起来很有意思,在张家,黄素琼和张茂渊这对姑嫂关系好,张廷重也不甘示弱,和小舅子黄定柱常来常往,因为他们都是资深纨绔子弟。

张廷重虽然对不起黄素琼,但是他对黄素琼还是心存爱意的。黄素琼抛夫弃子出国留学,在那个时代可谓石破天惊。在这件事上,张廷重没有过于责备她。只不过,张廷重也想开了,干脆把养在外面的姨太太光明正大地接到家里来,夜夜笙歌。

1922年,时任交通总长的堂兄张志潭帮张廷重谋了个差事——津浦铁路局的英文秘书。举家从上海迁往天津。但是张廷重散漫惯了,不爱上班,继续嫖妓抽鸦片,还跟姨太太打架,闹出笑话。1927年,张志潭的官誉受到了影响,被免了职,张廷重也干不下去了。这下张廷重受到了刺激,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给黄素琼写信求她回国,并赶走姨太太,表示要跟黄素琼好好过日子。

黄素琼回来了。留学四年,本就思想开化的黄素琼更加洋气了。在欧洲,她四处旅行,跟各种上流社会的人物打交道,学唱歌学跳舞学滑雪学画画,让人几乎忘了她还缠着脚。但是张廷重还是那个前清遗少,一点长进也没有,答应戒鸦片结果没戒,寻花问柳也断不了,夫妻俩三天两头闹矛盾。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夫妻俩矛盾重重。黄素琼主张把孩子送进新式学堂,张廷重却还是想搞请私塾先生的老一套。最后,黄素琼生拉硬拽,把女儿张爱玲送进了黄氏小学。不久,黄素琼坚决提出离婚,张廷重几经踌躇不愿签字,黄素琼放下一句话:

“我的心意已经像一块木头!”

张廷重叹了口气,提笔签字。结发夫妻,走到末路。

03 父女反目

其实张家最可怜的人,绝对不是张爱玲,而是张子静。虽然黄素琼也不算完全合格的母亲,但是她好歹还想着女儿,张爱玲能接受新式教育,主要归功于母亲。张爱玲很小就展现出来了文学才华,七岁就开始写小说,张廷重经常与她谈古论今,点评她的习作,还给她的小说《摩登红楼梦》拟章节回目,给亲戚炫耀她画的手抄报。也就在这些时刻,张廷重还像个父亲。但是对于资质平平、性格懦弱的儿子张子静,他基本视而不见。黄素琼从小深受重男轻女之苦,潜意识里总是偏向女儿一些,至于儿子,她相信张廷重不会不管。

她失算了。张廷重真的就没管。

张廷重离婚后又娶了一房继室,时年30岁的大龄剩女、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庶女孙用蕃。孙用蕃和张廷重,有很多共同点,吃能吃到一起,玩也能玩到一起。俩人没有生育子女,常常一起躺着抽鸦片。孙用蕃对张廷重的种种恶习也没什么意见,两个坐吃山空的名门之后过得甚是和谐。

当然,张爱玲不喜欢这个继母,总觉得她是来示威的。张子静也不喜欢,但是他一向软弱,不多说话。

1937年,17岁的张爱玲去生母家里小住几日,引得孙用蕃不满。两人发生争吵。孙用蕃向张廷重告状,说张爱玲打她,引得张廷重勃然大怒,将张爱玲打了半死,锁进房间。张爱玲由此彻底恨上了父亲和继母。半年后,张爱玲逃出家门,找到了自己的生母黄素琼。从此,张爱玲跟着母亲生活,张子静跟着父亲生活。

张廷重下那么狠的手,很难说是不是把对黄素琼的一部分怨气发泄到了张爱玲身上。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张爱玲是没法原谅他了。

张爱玲年少成名,又爱写家事,家里许多人都拜读过她的作品。读完之后,他们反应的出奇的一致——恨死张爱玲了。张爱玲把父亲虐待她的事迹写成了英语文章发表,幸亏张廷重懂英语,看完以后气的想枪杀了她;她还把舅舅黄定柱的事迹写到了小说里,黄定柱看完大怒,说我那么疼她,她居然写文章骂我!至于奶奶的娘家——李家的事她也没少写,急的李家人连连辟谣。

张爱玲是个超级学霸,英文尤其好。她曾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伦敦大学,但因为战事被迫转到香港大学。后来香港也沦陷了,港大停学。张爱玲想继续读书,她看准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但是她没有学费。

本来张爱玲跟着黄素琼,由黄素琼出学费。但是黄素琼生活奢华,靠变卖古董为生,动荡时局下她的日子也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她拒绝为张爱玲继续支付学费。张爱玲只好板着脸回到张廷重的家,说自己想报名,拿不出钱。张廷重很久没有见到女儿,当年的怨气也已经消散,便温言劝她先报名,学费会让张子静送过去。张爱玲转身走了,从此以后父女二人再未见面。

张爱玲顺利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张廷重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儿子,于是张子静沾了姐姐的光,也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经济。

04 寂然离世

从晚清到民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对于张廷重来说,他的日子依旧如故,吃喝嫖赌抽样样占全,谋生手段只有一种——卖祖产。俗话说,崽卖爷田心不疼。在这一点上,他和他的两任妻室三观一致。

客观来说,这三个人,人品都不坏。他们这一辈子,只是坐吃山空,倒也没有为非作歹。作为名门之后,大钱不会赚,小钱不愿赚,除了缩在家里败祖业,也没有别的想法。黄素琼还有一样他俩没有的败家方式,就是旅游,一双小脚踏遍半个地球。祖辈费尽心血积累的家财,终于渐渐被败光——要知道,以张家、李家、黄家、孙家给他们留下的底子,他们本来是可以吃几辈子的。

据张子静回忆,1935年前后,也就是张廷重40岁左右,他家在上海虹口还有八幢房子出租,乡下还有大片田地,家里古董也不少。这还是败家多年的成果。等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家产居然化为乌有,曾经风光无限的豪门阔少张廷重,被迫和孙用蕃搬进一间14平的小屋。

当然,挥霍了一辈子,张廷重是不会出去赚钱的。当时他在青岛还有一处房子,被政府赎买了,每年给他一千多块钱的利息,他就靠着这笔钱活着。不过张廷重还算运气好,1953年,他死了。没有经历任何运动,他就这样带着名相之孙、名臣之子、名作家之父的身份,走完了63年的人生。

纵观张廷重这辈子,运气不错,生来衣食无忧,到死也没有受过罪。显赫的身世是他一生的资本,也是他一生的桎梏。通旧学、懂英文,除了要归功于李菊耦的严格培养,也不能否认他本身还算个聪明人。只是他输在没有自制力上了,时代一变,便适应不了,也不肯适应,宁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小生活在母亲的高压下的他,一旦丧母,就尽情放飞自我。他不是坏人,也不是好人,他只是一个没有能力和野心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普通人。他一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事,就是给女儿张爱玲打下国学修养。

他的一双儿女,从小长在畸形的家庭里。女儿张爱玲才华出众,靠自己成名成家,张爱玲有过两个男人,第一个男人胡兰成辜负了她,第二个男人赖雅又老又病又穷,但是张爱玲对赖雅情深不悔,原因很简单,赖雅爱她。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至于张子静,先是在银行工作,后来又被打发到上海农村的中学教书。他终身未娶,晚年生活在那间14平的小屋,追忆过少年时的风光。1997年,张子静在上海去世。

张爱玲与张子静均无后代,张廷重这一脉,至此断绝。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2 复旦研究生珠峰地区登山死亡 真相更令人愤
3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4 火箭军又将大地震?习四个字批示
5 惊曝:俄乌签署协议最后一刻,乌方突然退出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北京扣动扳机 人民币贬值开始了
2 撤出中国,苹果跑的也太快了
3 铁拳再现!中国将禁止公布这些数据
4 不好,爆雷越来越密集了
5 中共情色档案中的薄熙来情妇有名有姓
6 重庆,又一次刷新了底线
7 这一幕,终于在深圳上演了
8 拜登祭出重招 堵上北京这个漏洞
9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10 小学生剩下的日子全靠它了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2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3 速战速决 伊朗真乃大丈夫也 体育老师
4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5 达唐:故宫博物院遭公开举报 万维网友来
6 谁是中国人? 谢盛友文集
7 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杜丘和真 弓长贝占郎
8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9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10 我宁在纽约行乞,也不在上海做 恨中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2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3 警惕有人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关 karkar
4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5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6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7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8 抖音在大选年被禁的可能性不大 随意生活
9 去......化 山蛟龙
10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