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俄罗斯排华往事

www.creaders.net | 2021-03-09 10:58:29  明白知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世纪末的一天,沙皇尼古拉二世收到了一份来自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礼物——一幅版画。

这幅画的创意来自威廉二世,他亲手绘制了草图,让画家赫尔曼·克纳科弗斯(Hermann Knackfuss)在此基础上完工。末了,威廉二世没忘了题上小字:欧洲各民族!联合起来,保卫你们的信仰和你们的家园!(V?lker Europas, wahr(e)t Eure heiligsten Güter)

画的中心为伊甸园的守护者、天使长米迦勒,他站在悬崖峭壁边上,左手指向东方——佛陀正骑着一条龙,向西方而来;右手持宝剑,面向身侧戎装打扮,同样手拿武器的妇女。她们头顶上方的天空,高悬着基督教的十字架。这幅图,后来也被称为《黄祸图》(The Yellow Peril)。画作想要表达的意思,再明晰不过:东方的黄种人正在成为欧洲的威胁。

这里的黄种人,首指日本,其次是中国。在任何时候,人类社会都喜欢找替罪羊,就像犹太人在欧洲的境遇一样,黄种人威胁论,成功地为欧洲树立了敌人,将内部的矛盾引向欧洲之外。

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的崛起,更是让欧洲国家感受到了这股不可小觑的、能与之相抗衡,攫取在华利益的力量。这也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清政府被迫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时,俄罗斯、德国,以及法国“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沙皇尼古拉二世显然笑纳了这份礼物。自黄祸论始,远东的中俄关系史,便成了一部血与泪的排华史。

海兰泡大屠杀20世纪的开端,无比血腥。这一年,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就炮制了远东地区的对华大屠杀。1900年,当八国联军入侵之际,义和团运动也席卷了中国东北地区。义和团大肆毁坏电话线路,甚至东清铁路(俄国修建的赤塔-满洲里-海参崴铁路中国段的名称),这正好给了俄国发难的机会。

这份条约签订后,将近170年内,清朝有效地遏止了沙俄东扩的态势,牢牢掌控了东亚的制霸权。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先是与沙俄签订了《瑷珲条约》,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包括海参崴)属于两国共管区域。两年后,1860年,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方,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将乌苏里江以东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共计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式交到了俄国人手中。海兰泡、伯力、海参崴等等,不再属于中国,库页岛也一并成为俄国领土。

  

原先居住在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等地的中国人,仍保留居住权,但清政府并无此地的主权。中国人,由此成了旅居者。  

瘟疫年大驱逐得到大片领土的俄国,开始经营远东地区。长久以来,俄国东西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西伯利亚和东部沿海地区简直是流放罪犯之地的代名词,连契诃夫在给友人的信中,都说这里:“穷得要命!贫穷、愚昧、毫无价值,这一切使人到了绝望的地步。一百个人当中只有一个诚实的人而有九十九个贼,他们玷污了俄罗斯的名声……”为了发展东部,沙俄政府曾经鼓励人们移民,但收效甚微。

但俄国人并不愿意长途跋涉,到遥远的远东劳作,那里实在离莫斯科太远,离欧洲太远。俄国人不想去的地方,恰恰是中国人愿意前往的地方。中国人进入俄罗斯一般有水陆两条线路,水路从山东沿海港口出发,乘坐船只到达海参崴;陆路则是取道东三省,越过边境线到达俄罗斯。这也是为什么俄国华工中有大批山东省、直隶和东北人的原因。1891年,浩大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项目急需劳动力,从俄罗斯西部运输劳力,成本太高,不如就近用华人劳工。于是,俄国大量招收中国人,前往远东劳作。主持修建铁路的交通大臣谢尔盖·维特,不仅把这条铁路视为东西贸易的基点,更重要的是“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但从1910年起,华人数量出现断崖式减少,从9.22万人,减少到7.6万人。为什么人数骤减?原因也很简单,针对华人的第二次大清洗,正在到来。1910年秋末,沙俄境内,距大清帝国边界6公里的火车大乌拉站(即达斡尔亚)附近,一家华人木匠店出现了首个肺鼠疫病例。很快,病毒经过铁路运输被传播到满洲里,这就是著名的1911年东北大鼠疫的爆发。为了防疫,沙俄开始限制华人入境,在中国人聚集的地区进行消杀和隔离。1911年2月后,针对华人的限制令更多,滨海省总督在海参崴下达严格命令,凡华侨无正业、无身票,及匪类不安分者,都成了被驱逐的目标。这项政策实施的后果是,大批有职业的华人同样被放置到了驱逐的行列,被强行遣送回国。一时之间,黑龙江等省份收到无数旅俄华人发来的求助电报,但仍没有改变被驱逐的命运。1911年鼠疫爆发后的华人驱逐令,只是俄国大规模排华的序曲,高潮发生在苏联掌权之后的海参崴大清洗。

海参崴大清洗山东人把去海参崴谋生称作“闯崴子”。《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的海参崴,满语意思是“海边的小渔村”,仍是大清帝国遥远的、不起眼的边疆小地方。它的命运转折点,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割让之后,海参崴孤悬东亚,东接清朝,南临朝鲜,与日本只相隔日本海。此时的海参崴,摇身一变,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被俄国人赋予其“控制东方”的使命,成为俄国在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心。签订这份条约时,清政府或许没有意识到,这让东北地区失去了出海口,让沿海地区成为了内陆地区,在一百年后的全球竞争中,错失良机。对于清朝是可有可无的小渔村,在俄国人眼中可是宝贝。在之前的文章《克里米亚已经被普京吞并六年了》中,我们分析了历代俄国沙皇疯狂打仗、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寻找出海口。  

而海参崴,正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出海口,也是其太平洋舰队所在地。凭借这个优良的深水港口,俄罗斯可以挟制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以及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部署。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