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希特勒会让你批评他吗?

www.creaders.net | 2021-04-14 16:48:53  榮昇社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希特勒会让你批评他吗?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很有名。这是法国剧作家、启蒙思想家加隆·博马舍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话。

这话很“文艺”。为啥这么说?首先,不能自由批评,就相当于不要批评了。不要批评,要什么?肯定是要赞美咯。

你说赞美无意义,真的吗?非也,赞美有大意义!为啥?想想看,哪个毒裁者不是极力要求人们赞美他的?

为啥要让人们赞美他?因为这是树立高达形象的需要。不仅如此,而且很多毒裁者还逼着人们赞美他。

通过一而再地赞美,他的高大形象树立了起来。自此,人们就会相信了“赞美的真实性”,忘记了他原本是一个普通人,而把他当作神一样供起来,顶礼膜拜。

这样,人们就会自觉地服从他,他便可以顺利地实施权力独裁。

对于毒裁者来说,不赞美,人们只把他当普通人看待;如果再允许挑毛病批评他,人们就会认为他还不如普通人。这时,他虽然手握权力,却没有了权威,他想持续掌权,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你还说“赞美无意义”吗?

所以,赞美的意义太大了。不切实际的赞美,夸大其实的赞美,弄虚作假的赞美......就是通过这些赞美,才把毒裁者送上神坛的。

希特勒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纳粹德国的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罪魁祸首。

当年,风头正劲的希特勒,在人们心中无疑是德国乃至全球最“成功”的人;人们像神一样崇拜他。

直到后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打败了希特勒,他自杀后人们才发现,希特勒的“成功”是建立在人类的痛苦之上的,是全人类的灾难。这“成功”最好不要让它再出现。

在希特勒的“成功学”中,根本就容不下人们半点批评。他不仅容不下批评,相反地,要求人们赞美他,而且必须起劲地赞美;“赞美不用力,也有罪”。

因为他非常清楚,只有赞美,形成赞美的浪潮,才能将他的“高大形象”牢牢矗立在人们心中,人们才会对他顶礼膜拜。

而这,才有利于他实施权力毒菜与铁血统治,也才便于他指挥千军万马对外扩张,实现其“大日耳曼帝国梦”。

赞美,对他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希特勒从小就是个个性倔强,特立独行的人。

他在1900年刚11岁时,被父亲送到林茨上中学。按他父亲给他做的人生规划,即使多花点钱,也要让儿子上个好点的学校,然后走自己的老路——当个公务员,娶妻生子,安安稳稳地过完一辈子。

然而,少年希特勒却不这么想,当公务员是他最不愿干的活儿,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当画家。

为此,他与父亲发生了激烈争吵,各不相让。结果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小希特勒还得去上学,但他从此便阳奉阴违,糊弄父母,在学校里混日子。

而且,时间不长,他干脆不要毕业证书,就离开了学校。

个性顽固不妥协,认准的事情“一条道走到黑”,这就是希特勒的个性。

从1905年起,希特勒开始接触政治,并很快从内心深处唤醒了一种潜在的天赋——对政治的热爱和悟性。

当时,在希特勒的家乡,流行一个广泛的舆论,就是对本民族的自恋,对外族人的盲目排斥。

16岁的希特勒正是世界观将要形成的年龄段,加上刚刚唤醒的人生天赋,表现出了对当时的奥匈帝国境内的所有非日耳曼人的强烈憎恨,而对本族人即日耳曼民族的一切都萌生出异常强烈的热爱。

也是此时,希特勒开始成长为一个死不悔改的,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

"民族主义",是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独具特定意义的词汇。

它源于远古时代的氏族联盟时期,具有家族亲族圈子亲热的内核驱动力,表现出强烈的防范心理和盲目排外的冲动。而且具有不自省的狭隘和短视特点。

"民族主义",被很多毒菜者“拿来”维护其集权统治,而且屡试不爽。

在懵懂启蒙时期,性格倔强固执的希特勒,从接触民族主义,到积极成为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几乎是一夜之间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民族主义与政治结盟后,会产生不可想象的激励作用和破坏力。在政治热情的启迪下,少年希特勒从原来的不学习,突然变得喜欢读书学习了。

他主动参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图书馆和博物馆学会,不知疲倦地大批量借阅图书。

曾经的少年友人回忆说,希特勒总是埋头在书堆里,他最喜欢阅读的是关于德国的历史和神学著作。

——“民族主义+神学+政治”,没有把希特勒启蒙为一个博爱者,而是驯化成了一个杀人魔头。

天资聪颖的希特勒,从历史书中读出了如何运用权术,博弈人生;从神学思想中,学到了如何树立并打造“神秘的权威”,掌控人们的思想。

1906年,希特勒在过完17岁生日后,避开话不投机的父亲,转而对母亲软缠硬磨,终于获得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艺术学院去学习。

此时的他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而其个性中所具有的极强的偏执性和目的性特点也显露出来。

然而,满怀信心的希特勒遭遇了人生中的首次挫折,在1907和1908连续两年,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为其学生。

神使鬼差中,维也纳艺术学院把一个颇具艺术天赋的青年拒之门外,促使其急剧魔变。

接着,父母相继亡故,希特勒的生活日趋窘迫。因为憎恨奥匈帝国,他逃兵役跑到了慕尼黑;因为生活无着,他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靠卖画为生,有时还被雇佣去扫雪、扛行李等当杂工。

从1909年11月,因付不起房租,希特勒不得不流浪街头。其后4年中,他只能依赖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

生活的窘迫,再次加强了他个性中的偏执、顽固,残忍与冷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希特勒命运转折的机遇,他从军并因作战勇敢而被奖励,负伤后经过短暂治疗又重返战场,直到1918年10月,德国宣布向协约国投降。

1919年9月,希特勒接到陆军政治部的一项命令,要他去调查一个自称"德国工人党"的小政治团体。

就这样,希特勒以一个特务的身份,第一次结识了当时只有54名党员的这个不起眼的小党派。

就是这个小党,之后在希特勒的精心打造下,成为了令全人类闻之色变的纳粹党。

被邀请加入“德国工人党”后,希特勒似蛟龙入海,在政治天赋的催化下,迅速成为该党的炫传部长,进而通过权术手段攫取了领导权。

当上了"德国工人党"党魁后,他把该党改造成一个彻底的反人类组织:撤销了集体领导委员会,由他一人独裁;购买了党的刊物,进行炫传蛊惑;组建忠于他个人的党卫军和冲锋队,成为他独裁过程中的打手和猎犬。

其后,在左冲右突,明暗手法交错运用后,他又快速登上德国政治巅峰。

当上总理后,他又施展才能,从改变经济策略,到提振国民信心;从迅速取得经济奇迹,到积极扩军备战。

在国际社会“绥靖政策”的纵容下,他把原本积弱不堪的德国,打造成一个傲视群雄且极具扩张冲动的庞然大物。

人类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遇了又一次大劫难。希特勒挥手所指处,百万铁骑竟发,百万战车轰鸣,千万头颅落地。

希特勒在成为国家元首前后,还做了一些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即把他早年在狱中写的《我的奋斗》一书多次出版发行,作为纳粹党徒的必读书籍。

然后,指使纳粹党垄断了报纸电台,对民众进行“一个主义(纳粹主义)、一个正党(纳粹党)、一个灵秀(即希特勒)”的炫传教育。

同时,消灭一切不同声音和批评意见,只允许赞美,使劲赞美的声音,响彻在德意志全境的各个角落。

被狂热的个人崇拜“燃起来”的德国民众,普遍认为“元首只要想做,没有他做不到的”。

从此,人们只知有希特勒,不知有“上帝”。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