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汉文帝刘恒:被以为是菜鸟,结果灭了所有人

www.creaders.net | 2021-04-17 23:02:46  谈资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

  一年之间,你两个风华正茂的亲弟弟一个饿死一个自杀,兄弟八人死得只剩两个。你每天提心吊胆地闪躲着太后吕雉的屠刀,结果屠刀竟然没有来,来的还是好消息:吕太后因病一命呜呼。喜讯之后天上更掉下一个史上顶级的馅饼:长安来人请你去接班,当大汉帝国的皇帝。

  23岁的代王刘恒,就如此体会着人生的乍喜乍惊。可这帝位是那么容易坐上去的?周勃陈平这一群先帝功臣,刚刚发动军事政变,砍瓜切菜般把吕后一族杀得干干净净。现在身上的血都还没干,就伸来一只友好的手邀请上位,谁知道他们让自己去究竟是当皇帝还是当炮灰?

  当炮灰的观点显然占了多数。刘恒的大臣们以张武为代表普遍认为:周勃陈平这些人“习兵、多谋诈”,如今刚刚才掌握中央权力,怎么会主动与地处偏远、往来稀疏的你分享?不可信不可信。你还是推说身体有病,看看风向的好。

  然而真理有时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中尉宋昌表示:你们统统都错了。

  宋昌说楚汉之争项败刘胜,如今天下人普遍接受了刘氏一族是天命所归的正统观念;开国二十多年以来百姓生活安定,政权的稳定性有保障;即便强势如吕后,一死吕家还是很快下课,可见刘氏为人心所向;当今的权臣就算心怀异念,没有民意基础,也不敢保证自己内部就能铁板一块横了心篡权;如今京城里有皇族刘章刘兴居、地方上有吴楚淮南一堆诸侯国,权臣要上位也不容易;最后如今高祖刘邦的儿子死得只剩你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你年龄既长、名声又好,这个皇帝位不是你来坐还能是谁?

  宋昌说了一堆理由,中心思想就是:吕后一死,权臣也必需一棵新的大树来背靠乘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是当下最合适的这棵树——不用怀疑,你就是有这种魔力。

  除了问人,刘恒还通过占卜问天,结果是大吉。于是刘恒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跟周勃等人见面,既为落实猜想同时也谈条件。薄昭回报说一切谈妥,于是刘恒才笑着跟宋昌等人一起上路,去长安吃馅饼。

  馅饼也不是那么容易吃的。还没等进城,跟权臣的暗战就已经开始了。

2

  刘恒行至长安外的渭桥,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一堆人已经在此恭候。一见刘恒,周勃就立即提出“愿请间”——来,旁边借一步说话。

  周勃不仅是代表个人,更是代表整个功臣集团。单独说话的目的,大概除了表明推戴之诚外,也不乏邀权固宠的用意。如果刘恒答应,不论谈话的时间长短、内容如何,都可以被人理解为:刘恒和周勃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宜公之于众的私下交易。

  还没等刘恒开口,宋昌先一步就接了下来:“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要是说公事,就没什么不能公开说的;要是说私事——天下事都是王者的公事。

  宋昌答得光明正大,完全是周勃没法反驳的政治正确,因此周勃也就只能假装自己根本没有说过,跟着下跪献上代表皇权的天子玺符。他被拒绝而下跪的一刻,多半就已经有一丝后悔:刘恒似乎不像想得那样容易被控制。

  刘恒也没有马上就接玺符,而是说先去代邸再说。代邸是代国在长安的驻京办事处,到了代邸,刘恒就从外来人成了主人。

  陈平周勃再次劝进,刘恒开始谦让,说我怎么敢当呢?这既是必须走的程序,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功臣摊牌:我现在还是代王不是皇帝,玺符还在你们手里,皇宫我也还没进——你们改主意还来得及,我大不了回代国继续当我的王爷,也不算什么事。

  但陈平周勃们还有其他选择吗?重新选人?把眼前的这个代王赶走自己上位?都不可能。刘恒此时多一分迟延,就在与功臣的心理较量中多占一分上风、上位后掌权就少一分掣肘。

  谦让归谦让,彼此心里都清楚:刘恒及时且顺利接位,是对双方都最有利的选项。于是刘恒也就适可而止,姿态做到之后接过玺符就此即天子位,让彼此都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皇帝还是未央宫中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刘弘。新君要登位,旧君当然必须要被“清宫”。但少帝出宫后、刘恒要进宫的时候,却还有十名持戟的卫士拦在未央宫前殿的端门前,不让刘恒进入。刘恒不得已找周勃,周勃去下令,十名卫士才走开让新一任皇帝进门。

  这未必不是周勃们给新皇帝的一个下马威:不靠我们,你连宫门都进不去,因此不要打鸟尽弓藏的主意。这当然令刘恒印象深刻。入宫虽然已经是深夜,他还是迫不及待地发布了天子一号令和二号令。

  一号令是任命宋昌接替周勃统领南北军负责皇城安全、任命张武接任郎中令负责皇宫宿卫。这是刘恒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最重要一步,必然是进长安之前就已谈妥了的条件。换成谁来当新皇帝,都免不了这一步。

  二号令是杀吕有理诸臣有功,拨乱反正所以要大赦天下。刘恒第一时间给功臣们的政变定了性:大功一件。在给功臣们吃定心丸的同时,他也要在第一时间让汉帝国的群众感受到:新皇帝是一个能给好处的皇帝——不然靠什么招揽人心?

  在刘恒发诏书的时候,刘弘和他的几个兄弟统统被有关部门秘密处决。理由是他们根本就不是惠帝的亲生子嗣。这虽然是任何新君上位都难免的事,但刘恒多少还是免不了惴惴:功臣们既然能立自己,怎么能保证他们不会像废少帝一样杀自己?皇位是坐上了,但能坐多久坐多稳,还是未知数。

3

  但幸好不缺审时度势的聪明人,比如右丞相陈平。

  陈平看得透:刘恒上位之后,说毫不顾忌自己这一群扶他上位的功臣,傻子都不会信。只要自己不主动争权,刘恒就没有必要为难自己。于是陈平主动提出:诛灭诸吕我功劳不如周勃,现在身体也不好,这最尊贵的右丞相还是让周勃来做吧——我连跟周勃都主动退让,又怎么会跟你新皇帝来争。

  刘恒顺水推舟,把太尉周勃提为右丞相、陈平降为左丞相,同时让灌婴来接替周勃任太尉主管军事——既保证了功臣集团的人事安排,又把出身行伍的周勃提到了他不擅长的文职位置上。

  陈平看得透看得准,周勃还差一截。诸吕他是首功封赏他得最多,于是不自禁地显出骄傲来。每次下朝,得意之色都溢于言表,而刘恒也对他礼敬有加。

  郎中袁盎提醒刘恒:诛灭诸吕是大家的功劳,不是哪一个人的本事,周勃不过在适当的时机做了适当的事情而已。你现在这样对他,对双方的发展都不好。

  于是刘恒就越来越严肃庄重,而周勃也渐渐感到了有一堵墙升起在他和刘恒之间,他的得意也开始渐渐转成了敬畏。光敬畏还不够。刘恒对陈平和周勃的策略是拉陈平打周勃,反正不能让两人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刘恒有一天突然问周勃每年审判的案件有多少,周勃惭愧地说不知道;刘恒改问每年的钱谷收入是多少,周勃惶恐得汗流浃背,还是说不知道。

  于是刘恒转向陈平,陈平说问案件有廷尉、问钱谷有治粟内史。刘恒追问:既然这些都有人负责,那你又负责什么?

  句句如飞刀,然而陈平答道:

  陛下不知道我才能低下,将我任命为宰相。宰相的职责就是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按四季时令办事;对下使万物各得其宜;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使百姓亲附、百官在各自相称的位置上尽职尽责。

  完全是教科书一般的满分回答,刘恒只能拍手叫好。下来周勃埋怨陈平,“你怎么不教我说这些?”陈平笑,“兄台你在丞相位置上,不知道丞相的职责?他要是问你长安城里有多少小偷强盗,你也准备硬着头皮去答?”

  不仅周勃知道自己在丞相的位置上不如陈平,刘恒更是看得清楚:文人造反三年不成,作为文臣的陈平,没有武将的配合是无法单独成事的,对自己的威胁要小得多。周勃领悟这一点之后,主动以身体欠佳为由辞去丞相之位,于是左右丞相就重新合二为一,都归了陈平。

  对刘恒非常有利的一点是,他比陈平周勃年轻得多。他登基第二年,陈平就去世,功臣集团的势力遭到极大损失。他登基第四年,灌婴也去世,而周勃早就被刘恒以带头示范的借口赶回了自己的封地。这还不算完,刘恒再找个谋反的借口把周勃下狱。虽然最后放他出来,但周勃也已经是灰头土脸颜面扫地、更是胆战心惊夹起尾巴小心做人。

  刘恒并不是想要杀他,只是想示范给天下看:我当皇帝是天命所归名正言顺,哪有谁曾经立过什么拥戴之功。

4

  过河拆桥出尔反尔,本来就是政治常态。这一点,刘恒的侄子刘襄刘章刘兴居体会得更深。早在清除功臣集团的威胁之前,刘恒就已经拔掉了皇族宗室势力的爪牙。

  当初吕后一死,在长安的刘恒长兄刘肥之子、齐王刘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游说刘襄起兵,与陈平周勃共同造成里应外合的压力,再加上刘章当机立断主动攻击杀掉吕产,才使吕氏一族瞬间覆灭。当时陈平周勃的政治承诺,是皇帝先不管谁来做,刘章刘兴居都封为赵王梁王。但陈平周勃拿到中枢权力之后,根本不考虑刘襄为帝,而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扶持刘恒上位。

  刘襄要打?不仅师出无名,也打不过灌婴驻扎在荥阳的大军。就此放弃?为他人作嫁这口气又实在憋得难受。于是刘恒登基当年,齐王刘襄就不明不白地死掉,至于究竟是病死还是被谋杀已经无人知晓。

  刘恒一开始不知情,后来多半知道了功臣和刘襄的政治妥协——他当然也不会承认。赵王梁王都没有,刘章虽然被封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但封地都是从兄长的齐国土地里划分出来。至于陈平周勃,当然不会蠢到去再为刘章刘兴居争取。

  只当了一年城阳王,刘章也一样在二十四岁年龄上就死掉,死因同样神秘模糊。刘兴居不甘坐以待毙,趁刘恒北上应付匈奴的时候起兵造反,结果仓促起事力量对比悬殊,很快兵败自杀。早在他自杀之前,周勃就已经被刘恒赶出了长安这权力中心。

  短短三年之间,刘恒就去除了功臣集团和宗族势力两大威胁,不必担心自己再被谁废掉杀掉,可以在皇位上自在地呼吸新鲜空气。即便还有什么动静,他也早就在即位后不久就定了儿子刘启的太子之位,天下人都知道这皇位跑不出他刘恒一系。

  而刘启的太子得来也是运气。他不是代王后所生,只是妾室窦姬之子,论身份他不是嫡出、论年龄他不是长子。但刘恒的代王后在刘恒为王时还活得上好,刘恒从王到帝的过程中就莫名其妙地消失掉,窦姬得以上位成为窦皇后,史书上对此讳莫如深绝口不提。除了像刘恒其他兄弟的王后几乎都出自吕氏外,实在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就连刘恒婉拒吕后迁为赵王的提议而吕后并不追究,多半也与他跟代王后的关系亲密、不像他的兄弟刘友刘恢那样厌弃有关。

  代王后神秘死掉还不算完,刘恒即位后的几个月里,刘启的几个兄弟或长或幼,也全都接二连三地消失。此时刘恒要立太子,刘启是铁板钉钉的选项。而自始至终,刘恒都未有关于王后和儿子消失的只言片语见于记载。

  手执权势便能任意废立生杀,皇帝丧权一样不能例外。陈平灌婴固然多半是自然死亡,但后少帝及其兄弟、代王后及其子嗣、刘襄刘章刘兴居甚至刘恒唯一幸存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这些有可能对刘恒皇位造成威胁的,都在刘恒即位后一一死掉,或明见于史或语焉不详。是不是刘恒有意为之已经很难证实或证伪,反正不是他心狠手毒,就是他运气实在好。

  刘恒终于成功地成为了汉文帝,开启了史书上的“文景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明君。只是像刘恒这样以宽容著称的仁君,上位掌权都有一堆人必须消失,那杀戮难道是所谓仁政的必经之路吗?

  刘恒笑眯眯,一言不发。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