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末,上海时局动荡,数百公里外正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十里洋场,小道消息蔓延,一时人心惶惶。由于宁波是在上海谋生的外乡人最大来源地之一,那些来沪务工的宁波人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正好借着冬至祭祖之风,从11月下旬开始,便逐渐乘船离开上海。
12月3日,上海十六铺3号码头上,江亚轮整装待发。江亚轮,1939年由日本神户制钢播磨造船厂制造,原名“兴亚丸”。抗战胜利后,江亚轮被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接收,转交上海轮船招商局营运,改称“江亚号”,最大载客量为2250人。自改造完成后,江亚轮的航线便固定为上海至宁波——12小时的短程航线,至今已安全往返800多次,深得信赖。
不过,再坚固的轮船,也经不住超载的摧残。1948年12月3日那天,本应载客2250人的江亚轮,却在报告上提交了2607人,为了利益,航运公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可他们不知道的是,“2607”也是一个虚假瞒报的数字,如果算上那些偷混上船的无票乘客,再加上水手、服务员的三亲四戚,江亚轮上的人数早已超过了4000人。
不久之后,江亚轮便载着4000余名乘客,摇摇晃晃地驶离了上海港。驶出吴淞口后,船身在汹涌的波涛之下产生明显摇晃,虽然船上的乘客们感觉不出异常,但船上的工作人员却可以断定,超载的江亚轮很容易发生倾覆的危险。2个小时之后,当轮船驶近横沙西南的里铜沙时,却毫无征兆地发生了爆炸。由于爆炸位置在船体后侧,冰冷的海水不断涌进船尾处的船舱,四、五等舱的乘客首当其冲。
此外,为了进行逃票人数的统计,船舱的铁门也被船员牢牢锁死,在爆炸发生之后,一时之间竟没有人能逃出生天。幸运的是,在江亚轮不断下沉的时候,张翰庭先生不顾自身安危,驾驶着“金源利”号,冒死营救遇难乘客。可是,小小的“金源利”号毕竟载客有限,最终它载着500多人,驶离了事故区。事发后,招商局立即组织人手进行救援打捞,遗憾的是,90多名潜水员和十几艘救援船,最后仅捞起尸体1336具。
据统计,江亚轮此次遇难,4000多名乘客死亡3000余人,实为重大海难事故。后来,曾有14名专家对进行调查,他们一致认为爆炸是锅炉引起的,但是从打捞起的锅炉来看,炉体并无任何损害。解放后,原招商局经理胡时渊终于说出真相,原来当年的爆炸,是国民党飞机途经江亚轮上空时,机上悬挂的一枚重磅炸弹不慎脱钩坠海,结果阴差阳错的被客轮产生的引力吸向船体,从而引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