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末广东“两族”为何械斗十三年 伤亡数百万?

www.creaders.net | 2021-07-10 18:10:03  历史春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以风卷残云之势攻下南京。从广西到江苏,所到之处都是烧杀抢掠,唯独广东得以幸免于难。

  但与此同时,广东的一场大规模“民间战争”就此爆发——广东械斗。

  咸丰四年(1854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东境内爆发了一场长达十四年的械斗,死伤百万余人。

土客两族,械斗14年

  土客两族,并不是狭义的两个民族。土族指的是广东原住民,而客族指的是迁入到广东的外地人。

  天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广东天地会发动红巾军叛乱。但由于清廷的重心放在剿灭天平天国运动上,对于红巾军叛乱鞭长莫及,有心无力。广东无奈只能参照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建立民团,用以剿灭叛乱。

  民团主力以客族为主,在剿灭洪乱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广东客人威势一时间高高在上。土族因为两族语言、习惯的不同,歧视客族。土族认为这些迁来的人是“蛮人”,他们说的话是蛮夷之语,加上客族人在迁移过程中为了对付途中歹人,演变成了半军事化组织,有着很强的攻击性,不为土家人所喜,土家人认为他们野蛮。

  同时土族人也并非善茬,虽然已经定居,但是家族间,也有着大族欺负小族的情况,同样“强悍好斗”,可见先天上,两族都较为强悍,容易引发矛盾,加上两族语言、习惯存在差异,不容易和平共处。

  部分客族人居功自傲,想要以此扳倒土族在广东的优势地位,便出现了客族人抢夺土族人财产乃至是残杀事件。双方相互斗狠,互不相让,最终发展为长达十四年的械斗事件,一直到同治六年(1867年),在清军的镇压之下,双方议和。

导火索:土地争端

  虽然一族为土著居民,另一族为迁入居民,但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但随着客族人需要耕种,便与土族人在土地上发生一些争端。洪乱中,洪兵将客族地主儿子杀害,这让地主痛不欲生,他集结家中财力组建了一支队伍,誓要灭了洪兵为儿子报仇。

  这支队伍协助民团铲除了洪兵的首领,并在广东省政府的要求下继续寻找逃兵,力图斩草除根。就在寻找余孽的过程中,一些不守纪律的军人洗劫百姓财物,惹到了土族一些地主,这些地主认为是客家人和官兵一起“铲除土人”,点燃了土人反抗的怒火,导致了这场大械斗。洪兵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土家地主们因为利益致使这场械斗发生。

  从深层角度去看,械斗的根本因素,其实是生存资源的争夺。清末高产作物像土豆、玉米传入国内,农民耕种这些作物,提升了粮食产量,生存资源供给增加,人口数量也随之提升,清朝末年人口已经达到四亿左右,但是人口数量提升,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原本较为稳定的农耕,因为人口提升导致人均占地面积降低,因此产生了向其他地区移民减少压力的情况,客族人选择迁入广东东部正因如此。

  土族人迎来了新的压力,人口增长,又遭遇客家人占据土地,生存资源被压缩,如何坐视不管?两族间的矛盾产生,又有洪兵点燃了怒火,两族间爆发了械斗。生存资源对于以农耕为生的人而言尤为重要,即便是没有洪兵,在更多人口出生后,土客两族也可能因为其他导火索爆发械斗。

清朝的无能,是直接推手

  社会大环境也让土客大械斗不断发酵。清末政治腐败,官员们横征暴敛,这才有官员抢掠百姓财物,即便百姓申冤也难有回应,压迫之下百姓们的怨恨越来越深。再加上清末,外来入侵者同样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和平安定生活的局面被打破,对于生存资源的渴求越发明显,百姓们的神经绷紧,处于崩溃边沿,这种环境下,很容易产生斗争。

  安居乐业对于百姓而言已经成为奢求,土客两族在动荡的局势中难以维稳,也因此在矛盾凸显之后刀棍相向,打破了双方的平衡。彼时整个中国的老百姓都难以生存,生活在被压榨的屈辱中,难有未来。

  1854年到1867年,长达十三年的械斗中,造成数百万人丧生,在中国古代民间冲突中十分罕见。拨开现象看本质,这场械斗则是内外部压力挤压百姓生存空间,从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保护自身利益的民间资源争夺战。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