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复旦创始人临终前一句话 至今振聋发聩

www.creaders.net | 2021-07-29 12:49:26  一缕青丝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网易号一缕青丝:很少人会知道,那句''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其实是出自复旦大学最初创始人马相伯先生。

他作为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为践行教育兴国的理念,不惜毁家兴学,尽自己所能地筹集资金全部投入到学校的创办中。他用演讲影响了全国人民,90多岁高龄时,仍在为救国奔走。让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去世前终于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

坚信读书能强民

马相伯出生于1840年的苏州丹阳马家村,因为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他出生后,就被父母带到了教堂经受天主教的洗礼。

在马相伯5岁时,他喜欢上了天象学。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12岁便来到了上海,进入了由法国耶稣会创办的圣依纳爵学校读书。

马相伯天资聪颖,当时八国联军聚集在上海,所以马相伯在入了这个法国学校后,不仅学习了法文、希腊文、哲学、神学、天文等学科,而且还学会了8门语言。

在他22岁的时候,进入徐家汇的天主教接受了为期两年的''神修''学习。马相伯一路刻苦钻研学习国外知识,在30岁时,就获得了神学博士学位。

要知道,获得这个学位,最少要攻读8年左右的硕士学位,此后还得花12至13年攻读博士课程。而这也为他后来办学打下了基础。

当时全国民生情况不容乐观,多次战争后,很多灾民处于水深火热中,马相伯筹集了2000两白银救济灾民。但他的行为反而遭到了天主教的强烈反对,一气之下,马相伯退出了教会。

脱离了教会,马相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其他国家学习。在去了日本、朝鲜、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后他才发现,一个国家想要富强,研究科学、兴办实业才是强国之本。于是,他上书朝廷提出了建议和方法,可每次都石沉大海。

对朝廷失去了希望,马相伯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困惑,他随即回到了上海。经过了官场和出国的历练,他的内心生出一种''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想法。

为了践行自强求才的理念,他必须筹集更多的资金。他甚至决定把自己家拆了,改建成一所学堂,再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捐献给天主教代为管理,以此创办了''中西大学堂''基金,专门给需要的学生使用。

可以说马相伯自己一生都在不停的学习,哪怕是清朝最后动荡的时期,他都在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出谋划策。所以,才有了那句''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的至理名言。

建校育人救国心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三所大学:北大、清华、复旦。而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就是马相伯,这也是他为实践自强求才之道深刻体现。

这所学校的前身叫做震旦学院。而复旦大学就是马相伯被赶出这所学校后,才重新创立的。

1902年时,现在的交通大学还叫南洋公学,发生过一件''墨水瓶事件''。

当时,南洋公学文科班的一位老师,因为其中一个班级里放的墨水瓶空了,就认为是这个班级学生的恶作剧。一气之下报告了学校,而学校最后的处理方式竟然是把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开除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学校当时的教务长蔡元培和200多名学生愤然的离开了学校。

就是因为这件事,马相伯在蔡元培的介绍下,收下了一批学生,正好开启了他创办的学校。为此,他还为这所学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震旦学院。震旦,意欲为旭日东升,担负着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的重任。

学校成立后,他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更是强调“重视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的办学方针,当时的学子对此非常认可和推崇。

梁启超在得知马相伯创办的学校后,更是赞誉:''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

可以说马相伯创立的这所学校,不仅广纳很多优秀的学子,更是成为了高等人才的聚集地。

马相伯不仅非常热衷于教育事业,对于革命他也是积极支持,还因此被赶出了学校。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1904年时,学校来了个非常有争议的学生。他当时公然讥讽清政府的朝政,为此成为了朝廷缉拿的要犯。可是马相伯在知道后不但没有赶走他,还为他另外安排身份进入学校学习。

而当时,耶稣会想要把马相伯创办的学校改为教会学校,便借马相伯需要养病为由,派了教会的人来协助马相伯管理教务。他们除了要改变学校的教学方针外,还想让马相伯不要公然与清朝作对,以免波及教会。

教会的人自从代理了马相伯的位置后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更改措施,废除了原来的制度,还重新制定了规则。而这与马相伯的办学宗旨是相对而立的,学生们对此非常不满,于是纷纷退学抗议。

对于教会的行为,马相伯深感不齿,无奈之下,只得选择跟学生们一起离开。

失去了震旦大学,马相伯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想着重新再开办一所学校。而当时被马相伯护着的那个位清朝要犯就提出建议,新学校就叫复旦,意为复兴震旦、自强不息。以此不忘创办震旦学院的信念,更是一种复兴中华之意。

马相伯一听,觉得甚好,于是就决定重新开的学校就叫做复旦。

这就是复旦大学的由来。

马相伯从创办学校起,就一直坚持相信只有育人才能救国;面对当时朝廷的不作为,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卖书筹款为救国

马相伯在77岁时,听说袁世凯复辟称帝,对其非常痛恨,认为他是天下最大的贼。从此他决定隐居,不再过问世间任何事情。

可是,马相伯对于兴国之事从来没有放弃。已经91岁高龄的他看到了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深刻的明白自己的一份力对于国家来说有多重要。于是他亲自执笔作书,用自己的作品总共筹到了十万元,用来支援部队。

此后,他更是连续4个月发表了拯救国难的广播演讲,为救国终日奔走。马相伯先后发起了多个爱国救亡的组织,写下了''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的联语。他被人们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后来因为战争,马相伯在避难的过程中,病情加重,不得不留在越南养病。虽然身在异地,可是他却一直惦记着国家安危。

在他百岁诞辰时,国家给他颁发了荣誉,称他为''国家之光''。可是,马相伯却认为自己无德无功,每听到一句赞誉对他来说都感觉非常羞愧。

他在自己病情危急时曾说:''我只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后来,前方传来抗战胜利的消息,马相伯终于看到了国家振兴的曙光。可是他并没能看到国家真正富强的那一天,因为病情加重,马相伯于100岁溘然长逝。

马相伯的一生都在兴学育人,而他的一生都在动荡中度过。他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国家,用自己的力量救国。时至今日,他创办的复旦大学培育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作为中国文化知识的先辈,他值得我们致敬,学习。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