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对刘备何仇何恨,让益州势力集团会盼着蜀汉灭亡

www.creaders.net | 2021-09-11 13:09:09  浩然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公元219年,刘备赢下了汉中之战,并在当年进位汉中王,221年一鼓作气登基称帝。公元263年,以复兴汉室为口号的蜀国最先灭亡。蜀亡以降,人们多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黄皓专权,二是蜀汉无人,三是姜维多次出兵无果,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以上三条原因说法没错,但文史君认为,蜀国之所以如此快速地灭亡,与其政权的本身矛盾和刘备政权的缔造过程有着深刻的联系。

一 刘备的四股势力

  公元214年,引狼入室的刘璋被刘备消灭,刘备顺势成为益州之主。217年刘备向驻扎在汉中的曹军发动攻击,219年战胜后随即在当年的七月自称汉中王。221年,刘备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一跃登基为帝。然而42年后,这个打着匡扶汉室名义的蜀国却最先灭亡了。蜀国的灭亡没有经过特别热血的抗争,仅仅两个月便举城献降。蜀国快速灭亡的背后是其政权内部的极大矛盾。自刘备入蜀为主之后,他手下的势力可以分为武人草莽、荆襄势力、益州势力和外附势力四股。前两种又可以划为荆州势力。

  所谓武人草莽势力,就是最早跟随刘备起家的一群人,代表人物有张飞、关羽、赵云、糜竺等人。这群人都是我们比较熟知的,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说上两句。这群人有几个特点,一是出身低微,无论是卖鞋的主子刘备,还是亡命狂徒关羽,除了糜竺基本都来自社会中下层;二是他们均为武人,缺乏士人身份。关羽、张飞就不用说了,刘备从小就不爱读书,文化水平不高。虽然这群势力出身差,但是他们入行早,跟随刘备又出生入死,最后在蜀汉阵营中均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刘备寄寓荆州时,依然不忘招兵买马。他深刻地吸取了原来用人的教训,进入荆州以后便加大了对士人的搜寻。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庞统以及在《出师表》中被提及的蒋琬(零陵)、费祎(江夏)、董允(南郡)等人。很明显,刘备此时招募的人才偏向于谋略类型,与前面的关羽、张飞完全不同,这群人也确实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至于益州势力是比较复杂的。刘备跟之前的益州刘焉、刘璋父子都是外来势力,这就形成了外来势力和益州土著势力两股集团。刘备反客为主拿下益州后,刘璋的益州势力又可以分为亲刘(备)势力和敌刘(备)势力。刘璋留下的势力不仅与益州土著势力之间有矛盾,其内部的一部分还与刘备有矛盾。刘备作为外来势力,必定会触犯益州本土势力的利益,这些势力具体可以分为益州土著亲刘势力、益州土著敌刘势力、刘璋部下亲刘势力、刘璋部下敌刘势力,这其中最大的矛盾是益州土著对入侵势力的矛盾。

  最后一股是外附势力,代表人物是马超和魏延。此两人未依附刘备之前均已名声在外,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对刘备的最大功劳是助刘攻蜀。他们功劳虽大,功勋虽高,但始终进入不到政权的核心,得不到信用。马超晚年小心行事,如履薄冰,早已不复当年勇;魏延桀骜,没有意识到处境,最终身死族灭。

  总的来讲,前两股势力深得刘备信任,彼此同心同德,外附势力体量小不足为虑,真正让刘备担心的是益州势力。由于蜀国政策的失当,最终导致益州势力“卖蜀”。

二 刘备势力内部的合作与矛盾

  益州势力的复杂性必然要求统治者小心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刘备的主要政策就是笼络。比如刘璋的董和被任命为掌军中郎将,甚至官职同诸葛亮并为左将军大司马府事。此外还封李严为太守、吴一为讨逆将军等等。这一时期的刘备、诸葛亮均施政有方,故彼此配合得都不错,典型的例子就是蜀吴猇亭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复仇为借口向吴国发动战争,这次战争虽然惨败,但却是刘备这股外来势力与其他势力的一次合作。这次参战的重要将领有很多陌生的面孔,有荆襄的冯习、马良,益州的黄权、马忠,还有少数民族的胡王沙摩柯等等。在这次战争动员中,刘备动用了他所有的势力,尽管战争失败了,但可以看到蜀汉内部各种势力之间的妥协与合作。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备的用人策略是正确的。猇亭之战以外,刘备在经营后方时也多用熟悉地形的益州势力。

  然而表面的合作并不能掩盖掉愈发膨胀的矛盾。

  首先是士人与武人之间的矛盾。刘备在寄寓荆州时就发现了谋略型人才的极大用处,他在得到孔明时兴奋的自称“如鱼得水”,刘备和诸葛亮的过分亲密直接引起了张飞和关羽的不满,尽管经过刘备的调和,但双方似乎一直貌合神离,尤其是关羽和诸葛亮的矛盾。士人看不起武人,这在那个年代非常普遍,寒门出身的自然不入贵胄法眼,不然袁绍就没必要一直强调他四世三公的身份了。莫要说关羽、张飞,即便是刘备也经常受到轻视,门阀是寒士们永远的痛,好在汉末时期门阀观念还不浓厚,也并非如同天堑一样难以跨越。

  当然了,刘备势力内部最主要的矛盾还是益州势力的面服心不服。

  刘璋父子当时入蜀时就曾经镇压过益州大族土著,双方始终都有嫌隙,刘备取而代之后,这个问题也被继承了下来。不管是哪个外来势力,益州土著的利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侵害,关键在于多少的问题。益州势力对刘璋执政暗弱的失望是刘备能够入蜀的重要原因,但这也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

  刘备入蜀后有两个需要面对的事情,一是安排好刘璋的部下,二是处理好与益州土著的关系。前面我们提到了刘备等人对益州势力的笼络,这种笼络也不是全范围的,还有一批被打击的人。被打击的人肯定时刻想反,原本就不亲刘的势力更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早跟随刘备入蜀的草莽英雄和荆襄势力均相继过世,诸葛亮去世后,益州势力蠢蠢欲动,蒋琬费祎执政时,已难以镇压住益州势力。

  诸葛亮北伐政策的旁落是益州势力的一次重大反抗。

  众所周知,刘备死后,诸葛亮向魏国发动了多次攻击。弱小的蜀国为何要攻击强大的魏国?复兴汉业自然不必多说,转移国内矛盾也是其主要动机。当一个国家内部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战争往往是转移矛盾的重要手段。诸葛亮死后由蒋琬执政,他继续想通过这项政策来化解荆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不过没有成功。

  蜀国连年北伐,给国内的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益州集团首当其冲。诸葛亮在世时,益州集团还有所收敛。蒋琬执政后,能力不足以压制众反对声音。公元239年,蒋琬试图东进沔水路,袭击北魏的上庸、魏兴,却遭到反对,不了了之。终蒋琬执政十一年,其待在汉中(蜀都在成都)就有六年,可见蒋琬北伐之心。然而由于朝中大臣的反对,始终不得实现。北伐的被否定,与其说是蒋琬失败,不如说是荆州集团的没落。

  待到费祎去世,荆州集团的势力一落千丈,益州集团反而牢牢的把控了权力中枢。费祎以降,担任尚书令、平尚书事、大将军等重要的人物中,绝大部分都是益州人士。

  公元258年,益州土著谯周发表了《仇国伦》,在这篇文章中,他含沙射影地道出了益州土著对外来入侵势力的控诉。令人意外的是,发表如此言论的谯周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间接说明了蜀汉政权益州化了,刘备之前的外来势力正在被逐渐瓦解。

  蜀汉政权内部的分裂与益州势力的壮大最终导致了蜀国的灭亡。公元263年9月,魏国大将邓艾伐蜀,益州土著居然隔岸观火,邓艾大军如入无人之境,迅速逼近成都。蜀后主御敌无策,接受了臣下提出的献降策略。而提出献降策略的人就是益州土著谯周。对于土著来说,献降无疑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益州以及当地的大族势力。蜀国居然两个月就被消灭,其内部矛盾可见一斑。

  蜀亡后,司马昭为了稳定益州,便下令迁出了几乎所有的外来势力,益州势力“蜀人治蜀”的愿望得以实现。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