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
谈笑间山河易主,人在其中,身不由己。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大兵家,出身魏国将门,长在中山国都,曾在三国为官,指挥五国联军大破强敌,打到东方强国齐国只剩两座城池、险些灭国。
然而,一个极其廉价的谣言,却迫使他远走异国,还令强敌死灰复燃……
1 辗转三国求明主
魏将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国势渐隆,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408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郡,野心勃勃的魏文侯将下一个征服目标锁定在中山国。国相崔璜不计前嫌,在领导面前力荐杀子仇人之父乐羊为将,借道赵国、发兵中山。
乐羊统兵包围了中山国都,这一围,就是三年。
被困三年的中山国君是个狠人。为了表达自己抵抗到底的决心,同时震慑敌军,他命人剁碎了敌将儿子乐舒(因杀死魏国国相崔璜之子逃往中山国),煮成肉羹;而后,邀请肉羹的爸爸前来赴宴。
谁知,乐羊是个更狠的人,面不改色地咽下肉羹。熊熊燃烧的仇恨之火似乎成了他克敌取胜的催化剂,不久,中山国被灭,残余势力退入太行山。
魏文侯将大功臣封在了中山国故地,由此,乐羊一族在这里扎了根。
赵臣
狠人中山国君在山里励精图治28年,于前380年一举复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山国,因此得以续命近百年,直到西邻赵国势力大盛。
15岁就早早接班的赵雍,通过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大提升了赵军的战斗力,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修筑了“赵长城”。
前300年,步入不惑之年的赵雍,出兵20万攻打中山国,到前296年,终于攻破灵寿,将中山国收入囊中。
这时,乐羊的后人乐毅经人推荐在赵国为官。他自幼聪颖、深得家传,十分喜好兵法,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给他的仕途按下了暂停键。
前295年,赵雍尝到了废长立幼、过早让位的苦果——被困沙丘行宫三月而亡,终于成了“赵武灵王”。
注:“武灵”为大臣追谥。
在这场内乱中,一代英主和辅佐3代赵王的国相肥义殒命,富国强兵的改革戛然而止。此时,秦国尚未变法成功,而赵国自废武功、失去了成为超级霸主的最后机会。
失望之下,乐毅回到了祖先的国家,为魏王服务。
燕卿
北边的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乘机出兵攻打,燕王哙和国相子之被杀。燕昭王临危继位,励精图治,一心雪耻。无奈燕国地处偏远、国力不强,想要打赢强齐,难度之大无异于痴人说梦。
国仇家恨重重地压在肩膀上,燕昭王放下架子,招揽天下贤士共图大业。乐毅以魏国使节的身份出访燕国。燕王一看,这是个人才,想尽办法将其纳入麾下。
就这样,乐毅正式成为燕国亚卿。
注:按周制,卿分为上、中、下三级,中卿为次,所以又称亚卿。
2 打败强齐报昭王
当时,齐国很强,齐愍王连战连捷:
*南边,在重丘战胜了楚国将领唐眛率领的军队;
*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出手助赵灭掉中山,进而击破宋国。
骄横的齐愍王与秦昭王一起为自己封了帝号(齐愍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向周天子发起挑战。虽然他后来自行取消了帝号,仍称王,但是其野心已经暴露无遗。
并且,齐愍王对内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对诸侯国颐指气使、毫无诚意,使许多本打算背离秦国的诸侯国逐渐放弃了投靠齐国的打算。
报仇的机会来了!
燕昭王兴冲冲地叫来臣下商量大计。
乐毅提出:
“齐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是雄霸之国,即便现在其国君内外树敌,也是根深叶茂,我们燕国可不能轻敌。大王若一定要打这场仗,不如联合赵、楚、魏国一起发动进攻。”
君臣一拍即合。
乐毅负责与赵国结盟立约,其他使者联合楚、魏,并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
一番军事外交下来,“苦齐久矣”的诸侯们纷纷表示愿意与燕国联合,共同伐齐,赵惠文王还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与曾经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苏秦同等待遇。
不过,苏秦的成就只是在战略合纵的层面;乐毅建立的五国联军作战体系,不仅实现了战略合纵,还直接达成了在战场上共进退的战术协同作战。
前284年,燕昭王动员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燕、赵、楚、韩、魏五国组成联军,由乐毅统一指挥,攻打齐国。
齐愍王亲率齐军主力迎战于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
两军相遇,在五国联军的猛攻下,齐军大败,国君率残军逃回都城临淄。
在一国军队都难以有效协同作战的春秋战国时代,乐毅能以一己之力带领五国联军取得战争胜利,足见其指挥水平之高!
他不仅有战略之策、战术之能,还有聚散适时之明。
见齐军精锐消耗殆尽、国内动荡不安、燕弱齐强的形势已经发生逆转,乐毅适时遣返了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国军队,决定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
为何要在齐国未灭的情况下解散联军?
联军作战,一般不宜长久,长久极易生变。战利品分配不公、作战对象强弱不均、所占领土难以划分等原因都可能成为联军出现裂痕的导火索。一旦内部发生争斗,不但前功尽弃,还可能伤及自身。
乐毅深谙其中利害,加之他有独立指挥燕国军队进行后续作战的信心和能力,因此,选择联军决战、后续单打的策略,既发挥了联军作战的长处,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临淄孤城难守,齐愍王君臣一路败逃,跑到莒邑据城固守。
3 围而不攻赚民心
此时,虽然主力遭遇重挫,但是齐国各个城邑的守备部队还是基本健全的,没有多大损失。况且,守军占据主场优势,燕军是劳师远征。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敌我情况的基础上,乐毅采取了先取战略要点(临淄)、后攻易取之城、再困坚固之邑的方略,以较小的人员伤亡迅速扩大了战果。
拿下临淄后,他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尽数运回燕国。
燕昭王大喜,亲自带着酒肉赶到济水岸边慰劳出征的将士,奖赏有功之人。他把昌国封给了乐毅,号昌国君。之后,燕昭王带着战利品回到燕国,新晋的昌国君则继续带兵进攻未被占领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5年,十分善于以战养战,在敌国解决了诸多远征军保障问题;攻下齐国城邑72座,均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处最后的坚城,围而不攻。
乐毅认为,单靠武力,能破其城而不能服其民心;民心不服,就算占领了整个齐国,也无法真正固守。所以,每打下一城,不但勒兵不扰,还在已攻占的地区施行了一系列收服人心的政策,如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
与齐王的横暴骄奢相比,燕国将领乐毅对齐国老百姓的宽厚逐渐开始赢得人心,许多城市稍作抵抗即宣布投降。
很明显,他的策略是亦打亦拉,等待莒和即墨不攻自破,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形势一片大好,燕国前所未有地强盛起来。
若一切顺利,齐愍王君臣的下场只能是投降或流亡异国。
然而,又一位明君的离世,叫停了看起来很像是大国崛起的剧情。
前279年,燕昭王去逝,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
4 果断自保弃昏君
这位新领导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对乐毅不满。
这时,齐国宗室、前临淄市场管理员田单出场了。
他炮制了一个谣言:
“没有攻下的齐国城邑仅有区区两个而已。之所以这么久都拿不下来,是因为燕国主将乐毅对新即位的国君心怀怨恨,因此故意拖延时间。他这些年一直不回燕国,就是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现在最怕燕国派来别的将领。”
如此低成本的谣言传到新领导的耳朵里,却成了一枚重磅炸弹。燕惠王被炸得坐立不安,马上下令召乐毅回国述职,另派骑劫前往齐国继任占领军主帅。
实践证明这个骑劫徒有虚名,被前任的手下败将齐军打得一败涂地。
此时,造谣者田单又用计迷惑燕军,还运用了火牛阵,在即墨城下重创骑劫所部。齐军乘胜追击,向北一直追到黄河边上,陆续收复了72城。前市场管理员田单由此摇身一变,成为齐国名将,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成了复国的大功臣。
乐毅5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燕国大好形势就此断送。
田先生的反间计性价比太高!
当然,乐毅虽然不善使阴谋诡计,但对自己的处境还是非常了解的,明主不再、昏君当朝,回国就是等死。他从齐国一路向西,投奔了赵国。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把观津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借此来震慑燕、齐等国。
自食恶果的燕惠王,心理活动很复杂:
一方面,他很后悔,用错了一个人,丢了一个国;
另一方面,他很怨恨乐毅——你受我爸爸的知遇之恩,怎么能投奔赵国呢;
同时,他很害怕,一旦赵王起用乐毅、趁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挥师,自己将面临灭国之灾。
想来想去,燕惠王派人去赵国,送去了一封信:
“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给将军您,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无人不震动,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啊!
之前先王辞世,我本人刚刚即位,还不成熟,受到左右之人的误导。不过,我派骑劫代替您,是因为将军您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实在太苦了!所以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
没想到将军您误听传言,认为我容不下您,竟然背弃燕国而归附赵国。为自己打算没什么错,可是,您又怎么对得住先王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5 一封回信传千古
针对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乐毅给前领导回了一封信:
“我不才,没能遵从先王的教诲,讨得您和左右官员的欢心;又害怕自己犯下大罪,有伤先王的英明和您的道义,所以只能背负不肖的罪名逃到赵国,不敢有所辩解。现在,大王您派使者来历数我的罪行,我担心您身边的人既不了解先王待我之心,又表达不出我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给您写这封信。
我听说,圣君不偏宠亲近之人,任人唯贤。明君看能力授予臣下官职,有名望的人依据对方品行决定是否结交。在我看来,先王之心志高于世人,所以我才以魏国使者身份得到了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我、提拔我,让我成为亚卿、居于群臣之上。我觉得接受先王的教诲可以不犯错,因此没有推辞。
先王说:‘我对齐国有积怨,不管实力如何,一定要把打败齐国作为目标。’
我回答:齐国有霸主之风、屡胜之战绩、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果大王想讨伐它,就必须联合各国,最直接的办法是结交赵国。况且,楚、魏觊觎齐国土地。若与赵国达成盟约,楚、魏、宋都会尽力,联合这四国,可以大破齐国。
先王说:‘好。’
我出使南边的赵国,后回国复命,起兵一起攻齐。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跟着先王一举攻占济上,大胜齐国。燕军精锐长驱直入齐国国都。齐王逃到莒,仅能自保。齐国财宝、战车、甲胄、钟鼎等全归燕国……
自从五霸以来,没有人的功业比得过先王。先王觉得我所作所为符合他的心愿,所以划地封赏我,使我可以与小国诸侯比肩。我以为遵奉先王的命令和教诲可以不犯错误,所以不敢推辞。
我听说,明君建立功业不会荒废,因此留名史册;远见之士,成就功名不会自毁,所以才会被后世称道。先王报仇雪耻、打败了万乘之强国,得到了齐国800年积蓄的财富,到他离世之后,留下的诏令依然在发挥效力、惠及后世子孙,保证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有序、恩泽施及百姓。
我听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从前吴王阖闾听进伍子胥的建议,所以足迹可至楚国国都郢;而其子夫差不认可伍子胥的观点,还赐给他装尸体的皮袋子,让他浮尸江上。吴王夫差没有领悟伍子胥的远见可以建立功业,因此将他沉尸江中而不后悔;伍子胥没能预见不同的君主度量不同,因此至死也不改变处世方法。
我的上策就是舍身建功、以彰显先王的英明;最怕肩负诽谤、侮辱有损先王之威名。帮助赵国攻打燕国这种不道义的事,我是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时君子断交,不说对方坏话;忠臣离去,不为自己辩白。我虽不才,但多次受君子之教诲。我很担心您听信亲近之人的话,而不了解我这个疏远的人。所以斗胆修书一封,请大王明察。”
在这封被后世称为《报燕惠王书》的大作中,他追忆往昔,表明对先王知遇之恩的感激和自己的一片忠心,驳斥了燕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抒发了功败垂成的愤慨;
他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表达出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一个个“臣听闻”,既给足了燕惠王面子,又教育了这位不识好歹的新君。
6 有生之年保燕赵
虽然没能说服乐毅回燕国效力,但是也得到了他不会为赵国攻打燕国的保证。放下心的燕惠王为了讨好乐毅,将他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
燕、赵两国国君为了震慑周边敌国,同时留一个贤君的名声,就都任用乐毅为客卿。
拥有两国客卿身份的乐毅的确起到了镇国之宝的作用——在他有生之年,燕、赵之敌不敢来犯,创造了保两国安居的兵家奇迹。
最后,乐毅善终于赵国。
自古以来,中国善战之人数不胜数,如果只能冲锋陷阵、并未对兵家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特殊贡献,那么,就只能称为一位名将,达不到兵家代表人物的高度。
乐毅开创指挥大兵团联军作战之先河,能够决战决胜、收放自如、聚散有度,在远离母国的情况下率领远征军横扫强齐72城,足以堪称兵之大家,在兵家联军作战史上非常罕见,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年轻时候常以管仲、乐毅自比,认为这两位先人非常了不起,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
唐肃宗将历史上10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
宋朝沿袭唐例为古代名将设庙,72位名将中亦包括乐毅。
史学家司马贞评价乐毅:
“他是能够兴盛国家、忠诚正直的人,人臣中无人能及。联合五国军队,将济水之西踏为废墟。燕惠王中了离间计,没有从报书中得到真实情况。他是慷慨义士,重用他的明君也值得敬重。”
注:“昌国忠谠,人臣所无。连兵五国,济西为墟。燕王受间,空闻报书。义士慷慨,明君轼闾。”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唐甄(1630-1704)对乐毅的评价则是:
“白起、赵奢、乐毅之属,神于用兵,所向无敌。”
————————
参考资料:
⒈﹝西汉﹞刘向编订《战国策 · 燕策二》
⒉﹝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 乐毅列传第二十》
⒊﹝北宋﹞张预著《十七史百将传 · 卷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庆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永别了梁锦松 伏明霞22年婚姻正式告吹? |
2 | 彭丽媛这事真相大白 习近平已经没有退路 |
3 | 网传:华春莹家中查出大笔美金和移民资料 |
4 | 揭盖子 中南海三大丑彻底曝光 |
5 | 俄罗斯不藏了:挑战一中政策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万万想不到,习竟向这位元老低头了 |
2 | 地方政府吃相已经非常难看了 |
3 | A股暴跌开始了… |
4 | 永别了梁锦松 伏明霞22年婚姻正式告吹? |
5 | 彭丽媛这事真相大白 习近平已经没有退路 |
6 | 内幕:这才是任志强与王岐山的最大秘密 |
7 | 克里姆林宫出大事了? |
8 | 信号:超过习温,国庆招待会最重要人物是他 |
9 | 网传:华春莹家中查出大笔美金和移民资料 |
10 | 吴邦国家族最新爆料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