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古代版《活着》女主角,难怪曹操也会暗恋她

www.creaders.net | 2021-09-25 11:53:39  历史的荷尔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要说古代女性地位低,重要证据之一,就是名字不能入家谱,被历史记住的更是少数。

  来看看,刘备的媳妇叫孙夫人,孙策的媳妇叫大乔,周瑜的夫人叫小乔,曹操的媳妇叫卞夫人(他有记载的15个女人,都称为某某夫人)。

  那时候还没有身份证制度,所以即使卞夫人为曹家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四个儿子,她自己还是没名字。

  但,在汉末三国这段时期,有一个妹子的姓名却如雷贯耳、流传千古,她就是蔡文姬。

  据说曹操曾经暗恋过她,如果不是因为长相比较抱歉,老曹可能早就大胆求爱了。

  不管是不是绯闻,让我们来撩开这位神秘女性的面纱。 

  蔡文姬,原名蔡琰,又名蔡昭姬,河南杞县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代表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小蔡出生于174年,卒年不详,巨蟹座。

  说起来,曹操是个文艺男中年,喜欢才女也是正常的。

  说蔡文姬,首先得说蔡家。

  蔡文姬的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这名字在东汉,象征着博学多才。

  那么,蔡邕到底有多牛呢?

  这么说吧,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体书法,他是祖宗——蔡邕在传统隶书的基础上,自创了“飞白”体书法。

  这种所谓的“飞白”体,正是后世楷书的前身。

  此外,蔡邕的书法后来传给了钟繇,而钟繇传给了卫夫人,卫夫人则传给了“书圣”王羲之。

  也就是说,没有蔡邕,就没有“书圣”。今天我们有幸能欣赏到《兰亭序》的墨宝,真的要感谢蔡老师。

  不光书法,蔡邕还精通音律,至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他更是无所不通。

  注意,中国十大古琴之一的焦尾古琴,就是蔡邕发现的。

  这个牛人的一生注定不凡。

  出山后的蔡邕,曾经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和刻印熹平石经,这履历光鲜亮丽,简直能亮瞎人的眼。

  熹平石经: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抄刻成石书,成为儒家的统一范本。熹平石经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491字)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以及北京图书馆。

  蔡文姬有这样的父亲,家里又有4000册藏书,耳濡目染之下,你说她的水平能低吗?

  老蔡喜欢弹琴,6岁的小蔡就在旁边安静地聆听,突然老蔡的琴弦断了,小蔡脱口而出,“第二根琴弦断了。”

  老蔡内心称奇,过了一会儿,他又故意弄断一根,小蔡又脱口而出,“这回是第四根弦断了。”

  这便是诗经里记载的“文姬辨琴”的故事,这故事说明:小蔡的乐感,不输贝多芬和莫扎特。

  记得有个专家说过,孩子们的听力,是成人是20倍。

  在老蔡的悉心指导下,蔡文姬的音律、书法、诗赋水平,蹭蹭上涨,很快就成为蔡家一枝花。

  这里要交代一个背景,蔡邕一辈子生了俩女儿,一个是蔡文姬,一个是蔡贞姬。

  除了姐姐蔡文姬,二妹蔡贞姬其实也值得一提——她后来生了一个名动天下的儿子“羊祜”——西晋开国元勋,曾定策灭吴。

  蔡贞姬还生了一个叫“羊徽瑜”的女儿,后来嫁给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成长为西晋王朝的一代国母。

  相对于二妹蔡贞姬的一帆风顺,无限风光,姐姐蔡文姬的人生,简直是命如飘萍。

  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叫卫仲道,注意,这卫仲道出身河东卫氏,是卫青的后代,系出名门。

  原本,这是两个名门之后的完美结合。

  可惜,上天却并不祝福这样的婚姻。

  婚后不久,卫仲道就撒手人寰,离开人世,连个子嗣都没留下。

  小蔡只能回娘家,跟老爹过日子。

  但是,蔡文姬在娘家的好日子并没有太久,因为老蔡也死了。

  很长一段时间,蔡邕在东汉官场混得并不好,他甚至流落江南长达12年,直到董卓出现。

  众所周知,董卓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

  为了控制朝纲、笼络人心,他大力邀请有名望的士人出山,其中就包括蔡邕。

  蔡邕不同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董卓,就以灭九族相威胁。

  蔡邕只得出山,3天之内连升三级,从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到尚书、侍中,再到左中郎将,高阳乡侯。

  董卓对蔡邕,不可谓不礼遇。

  无论嘴上怎么说,在心里,多年郁郁不得志的蔡邕,还是有那么一点感激董卓的。

  但正是这人之常情的感激,把蔡邕送上了断头台。

  董卓被杀之后,蔡邕不经意间表达了对董卓的同情,结果惹怒了掌权的王允。

  这个王允,虽然搞掉了董卓,但实际上是个志大才疏之辈,也没什么胸襟,他没让蔡邕活着走出监狱。

  王允的执政很快盛极而衰——东汉末年的波诡云谲,他根本玩不转。

  面对董卓旧将的回马枪,王允政府很快垮台,紧接着就爆发了“李傕郭汜之乱”。

  中原王朝的大乱,让早已归附的匈奴人春心荡漾、垂涎欲滴。

  这些匈奴人,虽然在生活和文化上被汉人同化了大半,但在骨子里,抢夺、劫掠的根子仍在。

  趁着东汉中央的大乱,他们开始重操旧业——“打草谷”,也就是抢劫。

  混乱中,气质出众的蔡文姬被匈奴人劫掠而去。

  很快,她又被匈奴左贤王看上——她成了异族的王夫人。

  左贤王:匈奴贵族封号,在匈奴官制中,是地位仅次于单于的二把手。曾经一度作为单于的继任者而存在,在有记载的46 位匈奴单于中,以左贤王身份继承单于位的可能有13位。

  匈奴这次的劫掠,于蔡文姬而言,我们很难该说“幸”还是“不幸”。

  当时中原大地正在打仗,十室九空,一个孤单的弱女子,很容易就把命给丢了。而成为匈奴的贵族妇女,活下来的机会,反而是增加了。

  蔡文姬从此远离故乡,与陌生的胡人为伍。

  在匈奴,蔡文姬一呆就是12年,她甚至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公元207年,使者董祀拿着赎金,一半靠钱一半靠威胁,给匈奴带来一条不容拒绝的指令:归还蔡文姬。

  之所以说“不容拒绝”,是因为这条命令的发出者,是当时东汉大地的实际控制人——曹操。

  曹操曾经拜倒在蔡邕的门下,并对蔡老师的女儿文姬颇有好感。

  其实文姬失踪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寻找,但总是没有什么结果。

  后来听闻故人之女被押在匈奴,于情于理,他都要施以援手。

  这次赎回花了很多很多钱,这到底是爱情,还是友谊?我们都来想象一下吧。

  只是,我们无法想象,看到曹操的命令,蔡文姬是怎样的矛盾心情。

  虽然苟活于苦寒之地,但毕竟这里庇护了文姬12年。

  此外,这里还有文姬难以割舍的两个儿子。

  关于她的心境,或许,我们在她后来所写的《悲愤诗》中能略窥一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虽然是发生在1800年前的事情,但文字有这种穿越时空、传递情感的魔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当可爱的儿子抱着妈妈的脖子问,“妈妈去哪儿?”

  妈妈却知道,自己永远回不来了,这种骨肉分离是何等的至痛?

  无论如何,蔡文姬终于踏上了归汉的旅程。

  后来这个故事被艺术家们演绎出多个版本。

  有元代金志南的《蔡琰还汉》杂剧,明代陈与郊的《文姬入塞》杂剧,清代尤侗的《吊琵琶》杂剧,还有程砚秋的《文姬归汉》京剧等等。

  回归后的蔡文姬,由曹操做主,嫁给了董祀。

  对,就是那个去匈奴接她回来的武将,他当时的官职是屯田都尉。

  屯田都尉:为了发展生产,曹操实行了“屯田制”,就是让打仗的士兵和种地的农民合二为一,其中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长官,就称为屯田都尉,也叫典农都尉,属于一种临时性职务。

  算起来,这已经是蔡文姬的第三任丈夫了。

  一生漂泊的蔡文姬,从此能获得人生的“小确幸”吗?

  很快,命运的考验又来了。

  婚后不久,董祀犯了死罪。

  蔡文姬收到消息的时候,丈夫马上就要被押赴刑场了。

  虽然两人一个文,一个武,很难有什么共同语言,可是婚姻生活带来了亲情。

  眼看难得的安宁又要被无情粉碎,文姬顾不得世俗枷锁,她披头散发,直接找到曹操为丈夫求情。

  彼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

  面对众人,蔡琰从容请罪,讲述了自己一生的不幸,说到哀婉凄怨处,满堂宾客无不动容。(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曹操狡猾地说,“唉呀,处斩命令早就下了,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啊!”

  面对老曹的故意刁难,文姬坦然道,“您手下养了无数骏马,请从中择一快驹,就可以追回成命!”

  文姬的一席话,让曹操无路可退,最后只好赦免董祀。

  据说,曹操本已决定处死董祀,但实在禁不住文姬的苦苦哀求。

  也许这就是真爱吧……

  蔡文姬的晚年,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回忆自己坎坷的一生,伤感悲愤之余,他挥笔写下一首《悲愤诗》。

  这首诗很长,看了之后,令人肝肠寸断。

  由于写得太好,囚徒在这里全文照录。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吒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给大家梳理一下这首诗的关键词——遭遇战祸,远走他乡,寄人篱下,母子分离,茕茕孑立……

  生逢乱世,用尽全身力气,仅仅只能是活着。

  作为时代碾压下的芸芸众生,

  读懂蔡文姬,我们会更加珍惜和平。

   0


热门专题
1
何卫东
6
中共两会
11
苗华被抓
2
俄乌战争
7
大S
12
美国大选
3
川普
8
中美冷战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AI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