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靠什么又支持了三十年?

www.creaders.net | 2021-09-25 13:16:24  历史春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十月本来是收获季节,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可是景耀六年(263年)的金秋十月,对于蜀汉人民来说是个不堪回首的晚秋。

  就在这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险道出,到达江油,然后出奇兵攻入成都,国祚43年的蜀汉宣告灭亡。

  这时候距离一代名相诸葛亮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都说诸葛亮是蜀国的擎天柱,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没有了诸葛亮的蜀汉存在了这么长时间?

孔明治国有方,打下坚实基础

  诸葛亮当政期间,虽然多次北伐,但军事、经济两手抓,两手都硬,两不耽搁。

  他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地利用了那里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但解决了北伐军的战略物资,也充实了国库,让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蜀汉军撤退,魏军在废弃的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足以说明,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政策取得成功。

  民以食为天,蜀地百姓衣食无忧,汉中就变成一个巨大磁场,对周围的人形成一种吸引力,有更多的人移民到这里来,挡都挡不住。

  即使是敌对势力再抹黑蜀国,移民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如此一来,这里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地广人稀的汉中成为小江南,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对蜀汉最大的贡献,就是“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直到两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发挥着灌溉作用。

  比如说,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迄今为止,全区尚保留有三国时期的古堰七十多处,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多个;塘与陂池的数量多达三百多个;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确切地说:“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

  实事求是地说,正是诸葛亮当政时期,注重汉中盆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给刘禅带来了巨大的红利,促进了社会稳定,让蜀汉政权得以延续。

魏国争斗不止,没空南征蜀汉

  没有了诸葛亮的蜀汉虽然没有以前强大,但是它的最大敌人曹魏,30年来一直在搞权力斗争,内部乱作一团,根本腾不出手收拾蜀汉,给了它苟延残喘的机会。

  黄初七年(226年),即诸葛亮去世前8年,曹魏领导人曹丕与世长辞。

  接替他的曹叡(魏明帝),是个执政能力很“差”的领导人,所谓的“差”就是心慈手软,不好战,看到一片树叶掉落也会感伤的善良皇帝。小时候老爸曹丕射杀了一头母鹿,接着张弓搭箭要射小鹿。

  他上前拦阻说:“父皇既然射杀了它的妈妈,就不要再杀小鹿了。”曹睿的仁慈可见一斑。

  曹睿当了12年皇帝,军事上以守为主,人不犯我不犯人,曹薇是不会主张主动进攻蜀汉  的。

  曹叡继位后,曹魏发生了几场战争,都是自卫反击战。

  比如,黄初七年(226年)八月孙权攻江夏、襄阳;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反叛;太和五年(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魏国边境;青龙二年(234年)为止诸葛亮五次北伐;青龙二年(234年),孙权入侵合肥。

  曹睿虽然仁慈,但是对于来犯之敌毫不客气,他领导魏国人民成功地打赢了这几场内外战争。

  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懿自告奋勇攻灭公孙渊,平定辽东。

  曹睿对于司马懿心情非常复杂,曹魏无人,只有司马懿能维稳,能当救火队员。

  但是司马懿有野心,曹睿又不希望他带兵打仗太多,怕他建功立业,威望更高、尾大不掉。

  而司马懿也懒得去进攻蜀汉,因为这是块硬骨头。打输了出力不讨好,还会被政敌攻击,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所以在魏明帝曹叡统治时期,攻蜀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只要蜀国没有内乱就安然无恙。

  公元239年,曹叡临终,托孤曹爽、司马懿,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开始争斗,制衡机制不起作用。

  曹爽不顾全大局,仗着自己根红苗正骄横跋扈,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不放在眼里。

  而司马懿则老谋深算、深藏不露、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给以致命一击。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司马懿这个老狐狸忍了整整十年,直至在249年终于出手,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粉碎了曹爽反魏集团。

  从此之后,司马家族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地。

  这段时间内,曹魏主要精力放在辽东。

  征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曹魏领土向东北扩张。

  而这段时间,司马懿统治并不巩固,曹魏不少旧臣并不服从司马懿的领导。

  司马懿名义上是曹芳的臣子,不买账的人大有人在。

  在此期间,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1年)、毋丘俭(正元二年,255年)、诸葛诞(甘露二年,257年)的军事叛乱("淮南三叛")。

  接着,司马昭又粉碎了曹芳和继任者曹髦的“造反”阴谋,这才基本巩固了司马家族的统治。

  这期间由于司马懿无暇顾及蜀汉,还给了姜维错觉,认为灭曹魏的机会来了。

  蜀汉姜维为"九伐中原",都无功而返。

  曹芳和曹髦被处理后,司马昭于甘露五年(260年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这时候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机成熟,蜀汉的末日也就来到了。

  景元四年(263年)魏朝司马氏展开攻灭蜀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结果蜀后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

  也就是说,在司马懿父子看来,灭掉蜀国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夺取曹魏政权,第二个是摆平东吴。

东吴不断捣乱,牵制曹魏兵力

  即使没有内乱,曹魏也不能放心攻打蜀国,那样的话东吴就会出击,曹魏就会面临两线作战。

  蜀国当时并不是曹魏的最大威胁,只要挡住关口,姜维难以有进展。

  面临孙权这个刺头进攻的时候,曹魏无险可守,两地一马平川、难以抵挡,讨伐东吴才是司马两代人的最高追求。

  从正始二年(241年)到嘉平五年(253年),曹魏和东吴之间爆发了五场战争。

  经过这五场战争,孙吴被打残,孙权也撒手人寰,对曹魏再也没有什么威胁。

  只有搞定东吴,才能放心灭蜀,孙权死后,东吴再也无法构成危险,消灭蜀汉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时候的蜀汉没有被灭,完全是造化。

  但是由于蜀道之难,蜀国的灭亡既有必然也有偶然性。

邓艾军事奇才,灭蜀有点偶然

  诸葛亮六出祁山(演义里五次),姜维九次伐魏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蜀道难,易守难攻,打出去也是问题。

  因为后勤保障也是一个令人头痛问题,诸葛亮伐魏失败有两次就与此有关。

  当曹魏征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五万精锐达剑门关的时候,在遇到姜维的顽强阻击,魏军一筹莫展。如果久攻不下,旷日持久,后勤保障就成为问题。

  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名不虚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不敢说曹魏无法灭蜀,至少要大费周折。

  这个意外就是曹魏将领邓艾是个军事奇才,而且曹魏伐蜀主帅钟会是个嫉贤妒能的家伙。

  当年魏延曾经献计从子午谷出击,杀曹魏个措手不及;但是这个作战方案被诸葛亮否决,认为不可行,纯属瞎胡闹。

  邓艾的抄小路、走险道的方案同样被钟会觉得是脑残举动。

  因为即使小道可以排除万难过去,还有军事物资呢,如何携带?到时候不是被摔死,就是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被饿死。

  所以钟会非常爽快地同意了邓艾的作战方案:立功?立碑去吧。

  钟会心里暗暗叫好:老天开眼替我除掉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

  邓艾的计划确实是在冒险,成功几率很低;严格地说,只有10%的胜算。

  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人迹罕至,长达300多公里,简直就是一条不归路。

  可是,邓艾率万余名官兵自阴平道,一路凿山通道,一步步向前推进。时“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面对困难,邓艾毫不气馁,勇往直前,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就这样越过了数百里无人区。

  到了此时,形势依旧严峻,带来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而且等待他们的是跟剑阁齐名的江由天险。

  如果这里有一支能战斗的军队,邓艾的军队恐怕是九死一生、功亏一篑,真的会全部成为烈士。

  但蜀江油守将马邈看到魏军,认为是神兵天降,吓得魂飞魄散,脚底抹油遛了,成全了邓艾的威名。

  这时候的邓艾并不等于成功了,成功率只有不到50%,因为得知了消息的刘禅只要能排足够的部队去阻击,邓艾的军队同样有被吃掉的危险。

  可是脑残的刘禅竟然高估了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的能力,不让南中督霍弋督率军同去。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没有继承老子的军事才能,打仗是个菜鸟,他兵多将广,战术却出现失误没有主动占据险要,而是远远地等着敌人,结果被邓艾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总之,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后备人才不足,没有像他那样的治国能臣,灭亡是迟早的事。

  诸葛亮自己对此也很清楚,尚书仆射李福在诸葛亮临终时,问谁可以决策的时候,他先说了蒋琬,再说了费祎,再往下问的时候就沉默不语了。

  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蜀汉国富民强,丢下的绝对不是个烂摊子。换言之,好好的牌,被打烂了。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多么重要。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