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徐志摩死后 谁给陆小曼存折连18年每月打进300元

www.creaders.net | 2021-09-26 22:59:46  民国风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张幼仪的前夫死了,死于三十五岁那年,死于一场空难。

张幼仪最后一次看到徐志摩,是在1931年他死于意外的前一天(11月18日)。他来到云裳衣店和她碰面,顺道催促裁缝师关于他那几件量身定做的衬衫的事情。而张幼仪听到他的死讯时,已经是次日凌晨一两点——一位深夜来访的信差先生告诉她,徐志摩出事了。他乘坐的包机飞往北京途中遭遇大雾,在山东济南触山坠毁,机上唯一的乘客徐志摩和两位飞机师当场死亡。

闻得噩耗,张幼仪全身一震,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一位曾经的丈夫,如今的前夫,朋友,刚刚还是活生生的,突然之间二十四小时都不到,竟然就死于非命了?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这位信差先生茫然地把目光投向张幼仪。

“陆小曼知道了吗?”张幼仪话音刚落,信差先生就示意了一下手中的电报,无奈地说:“我去过徐志摩家,可是陆小曼不收这电报。她说徐志摩的死讯不是真的,她拒绝认领他的尸体。”

张幼仪大以为陆小曼是徐志摩的合法妻子,会跟进处理好一切,却不料就此撒手不管了,心里不免烦躁地嘀咕,“她犯了什么毛病?怎么可以对自己丈夫的尸体置之不理。”竟然如此,性质就变了,她决定不再麻烦陆小曼插手这件事,她将以“徐家寄女”的身份全权接管徐志摩遗体的善后事宜。

目下最重要的,是赶赴济南认领徐志摩的遗体。按理说,陆小曼不肯去,只能由张幼仪这个徐家干女儿去,但考虑到给陆小曼保全最后一丝面子,张幼仪认为自己还是不能去。更巧妙的办法是,由十三岁的阿欢以徐志摩长子的身份去认领他父亲的遗体,这样就解决了名义上的问题,但还得找一位大人陪同着帮忙料理后事。张幼仪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八弟,拨通电话后,八弟忍不住啜泣,一口答应了这件事。

遥想当年张家双亲去世时,徐志摩没有出席任何一场大殓仪式。张幼仪埋怨说:“我并不指望他为了我的情面到场,却希望他能看在我兄弟的面子上露面。”如今颇有风水轮流转的讽刺。但张嘉铸(八弟)显然宽恕了徐志摩当年没去参加父母丧礼的这一冷漠行为,因为他对徐志摩狂热崇拜的程度胜过爱自己父母,张幼仪猜他定会为徐志摩后事效犬马之劳。

次日清晨,阿欢由用人匆匆带出门,与八舅汇合奔赴济南。偌大的海格路125号房子就剩下张幼仪与老爷徐申如两个亲人之间的对话。

张幼仪还没准备好向同样毫无准备的徐申如通报他儿子死去的消息。就在今年四月,徐家老太太去世了,徐申如两鬓生出了许多白发,难以预料他能否承受得住同一年丧妻丧子的沉重打击。

吃早饭的时候,张幼仪漫不经心地说:“昨天我听说有架飞机失事了。”

徐申如很自然地“哦”了一声,隔了片刻又问:“飞机上的乘客怎样?”

“他在医院,情况看起来很糟糕。”张幼仪回答。

徐申如顿了顿,吩咐说:“你代我去看看那位乘客吧。”

张幼仪嗯了一声“好”。

她试图用极其委婉的口吻暗示徐志摩出事了,但又说谎强调徐志摩还活着,这样或许可以缓冲徐申如的悲伤。徐申如也不必追问那位乘客是谁,因为他知道儿媳所认识的人之中,只有徐志摩定期搭乘飞机。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徐申如主动问起那位乘客的情况,张幼仪回答说:“他们正在想办法。”

隔了一天早上,徐申如又向张幼仪打听,这一次,张幼仪终于难以启齿地交代了事实,她低头抽泣说:“没指望了,他去了。”她已经很久没因为徐志摩而哭了,上一次哭,是徐志摩抛弃她在英国沙士顿的时候。

徐申如得知最终结果,沉寂了许久才别过脸去说:“好吧,那就算了吧,去了就算了吧。”不稍久,他作了一副挽联送去济南致哀,其中一句写到: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对于这一个近乎决裂的独子的离去,徐申如流露出了复杂的心情,他既哀痛,又悔恨,甚至即使这个儿子已经离开人世,他仍然隐约伤心地生他的闷气,因为徐志摩生前实在做了太多让他伤心的事情。他在国外擅自抛弃了张幼仪并与之离婚,又不顾双亲强烈反对下迎娶陆小曼,犯下了严重不孝的事实。但徐申如都试着去原谅他,主动搬去和他与陆小曼的小家庭同住,尝试与新媳陆小曼交好,却两度被陆小曼气走,最终只能寄居在前儿媳的屋檐之下。如此种种,徐申如难以释怀。

阿欢和八弟去济南不久,张幼仪就接到了那边的反馈信息——徐志摩“尸首不全,严重烧焦。”中国银行在当地为徐志摩举行了公祭和丧礼。直至半年后,中国银行才在战火中艰难租到一节火车车厢,将已经封盖的棺材运抵上海公祭礼堂。徐志摩后事全程交托八弟跟进,张幼仪也密切关注着,她还准备了一件黑色旗袍,但她并不打算参加徐志摩的公祭,除非有人喊她去。

果不其然,公祭那天下午,张幼仪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要求她必须来公祭礼堂一趟。

在公祭仪式上,徐志摩的灵柩已经打开供人瞻仰,张幼仪目睹了徐志摩惨白浮肿的遗容,过往那种容光焕发的风采一丝也没有残存,她深深鞠了三个躬,惋惜他英年早逝的生命。

这时,那位先前打电话喊她来的朋友才出现在身旁告诉她:“你一定要帮忙,陆小曼想把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她也不喜欢那副棺材,想改成西式的。”

由于徐志摩的身后事是张嘉铸(八弟)和中国银行照办的,所以他穿的是一身黑丝袍的中国寿衣,躺着的也是传统的中国棺材。陆小曼有格外要求中国银行不可能不理会(否则大可无视陆小曼的事后异议,而无须请示张幼仪),但显然事前陆小曼根本没参与进来,张嘉铸(八弟)和中国银行才默认地自作主张。

张幼仪认为将遗体从一口棺材再挪到另一口棺材的做法恶心,更不用说将遗体的寿衣脱掉再换上西装了。中国观念上,这是对死者的大不尊敬。

“我搞不懂陆小曼,难道徐志摩洋化到需要在死的时候穿西服吗?我可不这么想。不管他的思想有多西化或多进步,我都认为他是中国人。”

她告诉那位朋友,“一切已难改,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又直接交代说:“你只要告诉陆小曼,我说不行就好了。”

为了避免和陆小曼正面发生冲突,下完指示,张幼仪便匆匆离开了。后来她听说大家都遵照她的决定,让徐志摩的棺材穿着维持原样。

相反,长久以来,由于徐家老爷和老太太天然地偏向她,为了不让陆小曼难堪,她一直都避免与陆小曼发生接触。两人唯一有过的一次一面之缘,还是胡适从中作梗,他将徐志摩、陆小曼、张幼仪三人请去了他家吃饭。藉此,张幼仪才与陆小曼有了一次非正式的交往。那天吃过饭后,她对陆小曼印象极佳,夸赞她“皮肤光润,容貌精致,讲话的时候,所有男人都被她迷住了。”反而贬低自己过于严肃,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

徐志摩的丧礼结束后,陆小曼的生活令人担忧起来。因为失去徐志摩的供养,她必须对自己奢靡的生活作风做出改变。尤其她坚持不工作的话,单单吸食鸦片的费用就入不敷出。也正因此,一直以来有一种声音私下议论说,徐志摩的死有迹可循,毫不夸张地说是被陆小曼推向意外的。张幼仪也曾表示:“读到他(志摩)最后的生活情形,我非常难过。”

那么,徐志摩的死是命运使然?亦或是周遭环境使然?

回顾11月19日死亡航班“济南号”起飞前,徐志摩曾在张幼仪的云裳衣店停留,张幼仪得知他要坐飞机回北京后,劝他不要那么赶,可以第二天回去。徐志摩说不行,非今晚赶回去不可,原因是他急着回北京参加一场由林徽因主讲的建筑艺术演讲会(但这一层原因他没告诉张幼仪,张幼仪是后来得知的)。

随后,张幼仪又操心地给出警告,说不应该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飞机。徐志摩认为张幼仪是多虑了,就像当初他说过那句话一样:“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还有一层原因是,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是免费的。因为他写了一篇描述飞翔的著名散文《想飞》,刊在了《晨报》副刊上。中国航空公司想蹭这篇散文的热度打广告,作为回馈会赠送徐志摩一本免费乘机券。因为缺钱,徐志摩贪了这种葬送自己的便宜。

最后还有一个细节,徐志摩11月18日之所以会出现在上海,是因为他要带客看房赚取佣金,通俗点说就是兼职了房产中介。

看似冥冥中注定的一切,却是环环相扣的事故。如果徐志摩不想着省钱,他就不用乘坐免费的邮政飞机;如果徐志摩不那么缺钱,他就不用专门来上海卖房,也就不会那么碰巧坐上那趟失事飞机。

而说到钱,归根结底又回到陆小曼头上。她的开销到底有多大?

即使徐志摩已经身兼大学教授、高校兼课讲师、约稿诗人、卖房中介,但仍被陆小曼的鸦片瘾拖累至一穷二白,常常捉襟见肘,需要向朋友告贷(通常是向张幼仪借钱)。而且徐志摩在北平教书,婚后陆小曼却拒绝前往北平生活,只愿留在上海(更方便获取鸦片),以致徐志摩疲于奔命于平沪两地飞来飞去,机票钱成了一笔不小的冤枉开销。

足以可见,陆小曼施加在徐志摩身上的累赘或多或少推动了这一场悲剧的发生。不禁使人讶然,徐、陆之间被人称道的浪漫爱情,却是过得如此辛酸。也怪不得谈起他们的时候,张幼仪撇嘴唾弃说:“我不认为那叫爱。”因为在张幼仪的爱情观里,她认为妻子照顾另一半,对另一半负责,那才叫爱情。但是陆小曼两样都没做到,甚至在她拒绝认领徐志摩遗体那一刻,张幼仪便下结语说:“我再也不相信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共有的那种爱情了。”

如果陆小曼愿意与徐家二老俢睦,恭恭敬敬侍奉尽孝,徐志摩或许不至于疲于生计。但陆小曼公然邀请一个男性外人(替她按摩的翁瑞午)来家里同榻吸食阿芙蓉,招致徐家二老震怒。徐申如严厉告知徐志摩:“我已经决定不再和你老婆讲话了,如果她不搭理我,我又何必想办法善待她?”顺手就中止了对徐志摩的大额经济支持,但仍保留每个月三百元的生活费补贴,不过对于陆小曼挥霍的花销来说杯水车薪。

但是徐志摩死后,徐申如并没有把这三百元省下来,而是直接存进了陆小曼的银行户头,这样就免了和陆小曼打照面的气头。后来他得知这个儿媳放肆地与情人翁瑞午同居了也没有半句指责,而是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

尽管这个儿媳做出了越轨行为,徐申如却从未停止那笔每月三百元的供养费。因为他认为赡养陆小曼原本是自己儿子的责任,儿子去世了,他这个当父亲的就得替儿子尽责。徐志摩死后,徐申如又活了13年。

1944年徐申如辞世,张幼仪开始接替老爷,每个月打三百元进陆小曼的银行户头。但要说明的是,她并非继承徐申如对徐志摩之于陆小曼的赡养责任,而是她认为赡养陆小曼是她的儿子阿欢(徐积锴)的责任。徐志摩生前曾要求阿欢称呼陆小曼为继母,虽然阿欢拒绝了,但名义上仍是陆小曼的继子,所以张幼仪觉得自己在替儿子尽责。这样的供养关系持续了四五年,直至她离开大陆前夕。

张幼仪晚年自白说:“我觉得我已经为我家人和徐志摩家人做尽了一切......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