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曹魏第一谋臣”荀彧:一生初心,一世风骨

www.creaders.net | 2021-10-02 14:08:27  十点读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个新时代的登台,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谢幕。

  三国时期,逐一登场的各路英豪都想争当新时代的主宰,去推倒那奄奄一息的大汉王朝。

  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站到旧时代的一边。

  他“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竭尽一生都在为大汉王朝的复兴而勤勉努力,甚至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荀彧,大汉王朝的殉道者,士族风骨的卫道者。

一 汝颍多奇士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雄才大略,同样也离不开人才的尽心辅佐。

  说到人才,则不得不提到颍川——三国时期的人才孵化基地。

  颍川作为黄帝与大禹的故乡,自秦汉设郡以来,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人才的沃土。

  公元163年,颍川郡当地的望族荀氏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作为父亲的荀绲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彧”,取其“文采博众,谈吐文雅,有教养”之意。

  这个名字也恰恰概括了荀彧的一生。

荀彧不仅“为人伟美”、“清秀通雅”,而且博学多才,见识卓越,是个才貌双全的好儿郎。

  虽然他已经足够出色,不过,当时的世家子弟都是需要镀金的,而镀金的方式便是得到名士的点评。

  这对于颍川荀氏来说,真就不算什么难事,因为他们家的亲朋好友都是“当世名流”,要想得到一句赞美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大名士何颙一见到荀彧,便惊叹道:“王佐才也”。

  如此一来,荀彧声名日隆,很快就举孝廉,步入仕途

  但进入仕途的荀彧并不快乐,因为他很快便亲身经历了东汉王朝的至暗时刻。

  董卓带兵入京,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般忤逆之行径冲击了荀彧忠君爱国的三观,他预感到这个王朝将会迎来一场巨变,而他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荀彧果断辞官回乡,回到乡里,他就对乡亲们说:“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然乡人们安土重迁,都不愿离开家乡,荀彧只好独自带着宗族迁至冀州,投奔颍川老乡冀州牧韩馥。  

  后来,冀州被袁绍所得,荀彧一时间成为袁绍的座上宾。当时颍川士族大多投奔了实力较强的袁绍,比如荀彧的弟弟荀谌以及同郡的辛评、郭图都在袁绍帐下任职。

  不过没多久,荀彧就看出了袁绍的真面目——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不足成大事。

  所以当弟弟和老乡挽留荀彧一起为袁绍效力时,荀彧婉言谢绝了。他不愿将汉室的未来,宗族的兴衰押在一个没有希望的人身上。

  在众多豪杰中,荀彧将目光瞄向了曹操。

  当然,荀彧也不是随便就选择了曹操。当年评价荀彧的大名士何颙,同时也评价了曹操:“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言犹在耳,令荀彧下定决心,去看看这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人,于是荀彧拖家带口来到了曹操处。

  这让曹操大喜过望,赶紧拉过荀彧的手,对他说:“吾之子房也。”

  荀彧来投的意义是相当大的,因为颍川荀氏是当时世家大族的风向标,荀彧的投奔,意味着以后会有更多的名士来辅佐自己。

  如此一来,曹操怎能不喜?

  要知道,荀彧在以后为曹操效力的时候,推荐了一系列人才,比如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都是名扬天下的智谋之士。

  而对荀彧来说,能在29岁的年纪找到可以发挥的平台,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二 运筹帷幄中

  荀彧刚到曹操身边,就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大局观。

  当曹操询问如何对付董卓时。

  荀彧建议曹操向东经略,不用去管董卓,因为他会自取灭亡:“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董卓就被吕布所杀。而颍川也被董卓余党扫荡了一遍,“杀略男女,所过无复遗类”,正应验了荀彧当初的预言。

  荀彧不仅给曹操带来了发展规划,还带来了忠诚的种子。

  向东发展的曹操迅速占据兖州,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在征讨陶谦时,曹操带走了大部分兵力,兖州城防空虚。

  营中的陈宫、张邈见城中空虚,欲与吕布里应外合攻占兖州。一夜之间,兖州几乎全境倒戈,曹操手上只剩下鄄城、东阿、范县、东郡几个城池。

  好在荀彧及时察觉,即使面对如此不利局面,依旧没有放弃站在曹操这一边,他立刻调回夏侯惇,以霹雳手段稳定了军心。

  以荀彧为首的坐镇后方的班底,经受住了创业时期最严峻的考验,而这考验的不只是谋略、机断、胆识,还有忠诚!

  不是忠于曹操个人,而是忠于大汉天下。

  当时董卓旧部李傕、郭汜二人发生内讧,汉献帝趁此机会出逃,下诏各路人马勤王。

  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认为汉献帝是一个烫手山芋,不支持迎回天子,曹操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候荀彧站了出来,他认为曹操理应迎回汉献帝,他解释道:“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荀彧的一席话点明了其中利害,代表了颍川士族的心声,也透露着对曹操的希望,希望他以后成为拱卫汉朝的大略雄杰,大德英俊。

  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

  荀彧的这一建议是远见卓识的阳谋,从此让曹操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也让汉献帝不再流离失所。

  风雨飘摇的大汉,在荀彧手上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公元199年,曹操与袁绍会战于官渡。

  大战前夕,曹袁双方强弱的对比一目了然。曹操阵营中许多人都认为袁绍无法战胜,甚至还有些人偷偷写信给袁绍表明愿意投降,就连曹操自己也毫无信心。

  但就在这个时候,荀彧站了出来,他坚定地对曹操说道: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

  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

  袁绍的谋臣武将,在荀彧眼里不过尔尔,他甚至还预测了这些人最终的命运。

  而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些预测竟都一一成真了。

  神预测!这才是传说中的“神预测”。

  在荀彧的大力支持与多方谋划下,曹操最终大破袁绍,一统中原。

  可以说,如果没有荀彧,那官渡之战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三 丹心照汗青

  荀彧虽然功劳极大,但从没有居功自傲过,他一直都是一个大德君子,而非一个谋士那样简单。

  建安八年,曹操表奏荀彧为万岁亭侯,并在给汉帝所上的表中,赞其:“虑为功首,谋为赏本”、“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

  曹操的评价可谓中肯,可荀彧却以自己没有战功而推辞了这份赏赐。

  曹操又立马给荀彧写信劝他接受,在信中深情说道:

  “与君共事以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

  在曹操壮大的艰苦岁月里,荀彧确如他的张良一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只可惜,张良与刘邦终身相得,而荀彧却和曹操分道扬镳了。

  其实,他们二人一直存在着根本上的分歧。曹操胸怀霸业,对汉室也并非一忠到底,而荀彧则希望匡扶汉室,一生汉臣。

  一个是权臣,一个是忠臣,他们终究无法同去同归。

  在有外部敌人的时候,二人勠力同心,一同抗敌。但在曹操破吕布、降张绣、灭袁绍、定刘表、败马腾之后,随着其政治野心越来越大,荀彧已经开始忧虑了。

  建安十七年,曹操授意军师祭酒董昭制造进爵魏公、加九锡的舆论。为了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曹操就此征求了一下荀彧的意见。

  本以为荀彧会赞成自己,却没想到碰了一个大钉子:“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您起兵是为了匡扶大汉,我帮您也是为了匡扶大汉,你现在怎么能够这样做呢?

  这就是荀彧的“心”,匡扶大汉之心。

  有人说,荀彧其实才是三国时期的二号谋臣,足以与诸葛亮比肩。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政治家,都是理想主义者,而非简单的政客、谋士。

  诸葛亮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无非是为了“兴复汉室”;同样,荀彧辅佐曹操,也是为了借助曹操的力量,尊王攘夷。

  而现在,这个理想就要破灭了,自己竟然选错了人,这怎能不让他失望、愤怒,所以他要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反对曹操的狼子野心。

  曹操没有想到,往日里与自己共谋一心的荀彧,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唱反调。他虽“心不能平”,却也无法直接对荀彧下手。

  荀彧作为士族的代表,影响很大,他“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更何况,他还是陪伴了曹操十余年的亲密战友,即便心中再怎么不满,曹操也舍不下这份情谊。

  据《三国志》记载,荀彧最后是心忧成疾,得病而亡的。

  不过,《魏氏春秋》对荀彧的死给出了另一种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盒,见盒中空无一物,而后服毒自尽。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荀彧自知对于曹操来讲,就如同这空盒一般,再无他用,以死明志是他对曹操最后的抗争。

  就在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自称魏王,但也仅仅是“魏王”而已,他终究不敢跨越雷池,篡汉称帝,这也算是对荀彧政治理想的一种回应吧。

  乔治·爱略特曾说:“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

  荀彧的一生,渴望匡扶汉室,虽功败垂成,但他的风骨品性,为世人在碑文上留下了“瑰姿奇表”的称赞,在诗词中留下了“荀令衣香”的美谈。

  一生初心,一世风骨,是非成败,青山依旧。

  荀彧终究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活成了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里,底色最纯粹的一个人。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