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出“九朝帝王”+五省通衢,为何无王朝定都于此

www.creaders.net | 2021-10-02 15:19:49  历史D学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城市,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在此建立了“大彭国”,也是华夏九州之一,更是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可谓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爆棚、知名度靠前,尤其是在皇帝故里和军事战争方面频繁登上历史“热搜”。

  然而,这么一座名声显赫的古城,却从未做过任何封建王朝的都城,哪怕是陪都、行都,这就是徐州。

“九朝帝王徐州籍”外加“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古称“彭城”。古代的徐州除了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全境外,还包括今天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山东南部等部分地区,范围要大得多。

  徐州除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外更有一项著名的“特产”,那就是出过很多皇帝,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东吴大帝孙权、南朝宋代宋武帝刘裕、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十国南唐烈祖李昪以及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徐州沛县,生于凤阳)等其故乡都是徐州,因此又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的美誉。

  对此,曾在徐州做过地方官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不由的感叹道“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此自负”。

苏轼 ,世称苏东坡

  除了出皇帝,徐州由于处于南北交通要冲,又是一马平川的黄淮海平原核心地带,也是自古以外的“兵家必争之地”,有史记载发生在徐州的较大的战役高达数百起之多。

  秦末项羽和刘邦就先后围绕徐州展开多场大战;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吕布、袁术等群雄豪杰围绕徐州展开了血腥的拉锯战;明初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的军队也曾在此对决。

  而到了近现代,由于徐州地处南北向的津浦线(天津到南京浦口)和东西向的陇海线(兰州到连云港)交汇处,其地位进一步提升。抗战时期,中方在此与日寇展开血战,双方投入数十万军队,史称“徐州会战”。在解放战争时期,我英勇善战的60万人民解放军将士更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区域一举消灭了蒋介石的80万大军,取得了战略性决战的辉煌胜利,史称“淮海战役”。

  然而,如此名声显赫的徐州,在历史上除了东周时期的个别诸侯国和标榜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的项羽以外,却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哪怕是非大一统王朝或者割据政权在此定都,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淮海战役 第一阶段经过要图

首先,徐州属于四战之地,基本上可以说是“易攻难守”

  古代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往往要从政治、经济、地利、人文等多种因素加以考虑,其中地利的“安全性”又是重中之重。

  比如南京,不仅有长江天堑,又有“龙盘(今南京紫金山)虎踞(今南京清凉山)”;洛阳虽然位居中原之地,却依靠黄河天险,周边太行山、伏牛山、嵩山等群山环绕;西安则“被山带河,四塞为固”,既有黄河流域泾河、渭河等环绕,又有巍峨雄伟的秦岭山脉构成了函谷关等天险要塞。

  这些古都都是有名山大川紧密围绕,在地形上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也就是所谓的“山川都会”。

标注处为 黄河与淮河 位置所在

  而徐州则不然,其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尽管徐州附近也有很多“山”,但海拔都比较低矮(比如徐州云龙山海拔142米,最高的大洞山不过海拔361米),远远称不上“山峦迭嶂”之势;而徐州附近的河流如泗水、大运河等虽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但作为“天险”的价值则远比不上长江、黄河这些大江大河。

  所以,徐州既没有山峦关隘可守,也没有江河天险可依,从地利的角度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的劣势。比如东汉末年,刘备虽然一度占据了徐州,但也很快就被曹操夺占,除了刘备当时实力有限外,也和徐州地势有重要关系;而吕蒙则直接劝说孙权打消谋图徐州的念头,并认为即使攻占徐州也很难守住。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什么帝王考虑在此建都。

三国 徐州之战 形势图

其次,徐州处于“树大招风”的交通要地,战事频繁

  如果仅仅是“易攻难守”倒也罢了,但徐州恰恰又位于南北要冲之地,处于黄河和淮河之间,有“五省通衢”( 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还有河北)的美誉。

徐州北上可进齐鲁、南下可入江淮、西进可达中原、东出可观沧海,这样的位置,确实是兵家要地。尤其是在战争分裂年代,对于南方政权来说,可谓“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只有掌握了徐州一带,才谈得上进可谋图中原,退可偏安一方,而对于北方政权来说,也只有掌握徐州,才可以获得对南方的战略优势从而进一步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徐州战事频繁,也不足为奇。

  对于统帅名将来说,这里是理想的用兵动武之地;但对于帝王来说,这样一个“树大招风”的兵家必争之地,安全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在此恐怕是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更不要说定都久居了。

洛阳的地理位置

  再次,徐州的地理位置“完美错过”了不断迁移变化中的政治、经济中心

  历史上,中国的政治中心呈现出一种自西向东转移的趋势(严格说是向东北方向移动),从地处西北关中地区的西安,再到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的洛阳、开封,再到地处河北地区(古代河北泛指今天的黄河以北到燕山山脉以南的区域,和今天的河北省存在差异)的北京(其中部分朝代面临战乱入侵也会将首都南迁,比如东晋定都南京,南宋定都杭州)。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经济中心却呈现出一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特别是五代之后,南方的经济水平全面超过北方,扬州、苏州、杭州等地又逐渐发展成为经济重镇,上海更是在近代以来成为经济核心城市。然而,徐州却因为地理位置“不幸”都与其失之交臂,无论离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相距甚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州逐渐也只能成为一座偏向军事用途和交通要地的功能性城市(这个影响一直到今天),而这样的城市定位,对于建都来说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最后,古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意识也是徐州无法定都的重要因素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军事的看法。毕竟打仗就意味着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一直被认为是“凶事”,而战事频繁的徐州,则更是“杀气太盛”,显然不是适合建都的“祥瑞之地”。

  此外,虽然帝王们接二连三的出自于徐州,但帝王们同时也因此“忌惮”徐州,总担心这座“盛产皇帝”的地方会再出新的真龙天子威胁自己的统治,传说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命令军师刘伯温赴徐州云龙山一带“断其龙脉”,以试图破坏徐州的“风水格局”。

  所以出于对徐州的种种忌讳忌惮,也让帝王们从心理上对徐州这座城市有所排斥,自然更不会定都在此了。

——————

参考资料:

〔1〕《三国志》西晋 陈寿著

〔2〕《读史方舆纪要》明 顾祖禹著

〔3〕《江苏读本》 江苏人民出版社 叶兆言著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