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维埃第一个和约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俄罗斯帝国敲响了丧钟。取而代之的是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可新成立的苏维埃情况不容乐观,不仅内部面临敌对势力的反抗,还承受着外部巨大的压力。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德意志帝国占领着大片俄国领土,数十万旧俄军队在前线尚未复员,真可谓情况危急,存亡之秋。
面对苏俄的提议,英法选择不予理会,因为他们正与德国在西线鏖战。并不想俄国中途退出战争,增加自己的压力。
反观德国表现出了很强的积极性,因为他正陷于两线作战,难得机会能空出一只手来。
在这种背景下,1917年12月3日,俄德两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单方面媾和。并于次年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规定:
两国结束战争,作为条件:苏联割让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给德国,割让阿尔甘达、卡尔斯、巴统地区给土耳其。除此之外,苏俄承认乌克兰、芬兰的独立,军队全部复员,并赔偿德国60亿马克(以黄金支付)。
尽管这个苛刻的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73%的生铁,89%的原煤和大约6000万人口。但一般认为,这是列宁领导下苏维埃政权一次成功的外交策略。正如列宁本人评价的那样:
布列斯特和约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终于占了便宜。....我们利用了德美帝国主义的纠纷。
——《列宁全集》
长期以来,苏联历史教材将列宁这一论述视为金科玉律。并认为:《布列斯特和约》用空间换取了宝贵的时间,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列宁高超外交技巧的表现。
可是近年来,随着对史料的进一步分析,学界对此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2 布列斯特谈判的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这年和一战结束是同一年。《和约》签订仅仅8个月后,德国就战败投降。
早在1917年4月,美国就参战加入协约国一方,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经过几年的总体战,德国经济濒临崩溃,人民生活每况日下,只能以芜菁充饥。在1916年底,德军统帅部已经下令转入战略防御,到了1918年,德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美国军队于1917年6月起陆续开到法国,到1918年4月底在西线战场集结了上百万的兵力。
随着美军的不断加入,德军十分忧虑西线的崩溃。因此早就开始了“战略转移”。据文献记载:“1917年底,鲁登道夫要求时任德军东线参谋长作出安排,将50个师和500门大炮共100万人从西线运往东线战场,东线战争也由此基本宣告结束”。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想停止东线战事的期望,一点儿也不会比苏维埃政权小。
在苏俄发布停战的提议后,德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时任德国总理赫特林在给德皇的电报中写到:“人民认为,德国的利益需要媾和。应尽快签订一个公平的和约,与苏俄达成长期的和平。”赫特林的想法得到了很多同僚的认可,就连奥地利外交大臣切尔宁也认为:“有鉴于奥地利的处境,应尽快向俄国人作出让步”。
说起来,苏德对于和约的签订,本应该是一拍即合才对。谈判初期也确实如此,1918年1月7日,切尔宁代表的同盟国在布列斯特曾明确声明:
俄国人提出的方针(不割地、不赔款)是实现和平的讨论基础,同盟国同意实现不占有领土和不要战争赔款的的普遍和平。
事情的转变来源于德国军方的鲁登道夫。这位陆军参谋长经过多年与俄国人的交手,早已洞察了对手急于求和的心态,认为有机会趁机敲诈俄国一笔,以“实现东线最大的利益”。于是从12月3日开始,德方受到军方施压开始在立场上愈发强硬,要价30亿马克并割让15万平方公里土地。
鲁登道夫,德国陆军参谋长,总体战理论创立者
面对这种转变,苏俄代表团决定回国商议,围绕是否接受德方条件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围绕此问题分成了三派:
第一种是以列宁为首的主和派。此派主张立即接受德国条件,签订和约。哪怕割地赔款,也要保住苏维埃政权。
第二种是以布哈林为首的主战派。布哈林认为应停止和谈,准备斗争。他大胆地提出了“欧洲革命论”和“游击战争论”。他认为:“俄国应动员游击队抵抗德国进攻,进而引发德国的革命。”
第三种是以托洛茨基为首的中间派。他们认为应采取“不战不和”的拖延策略,等待德国革命或者战局变化。
如果我们以上帝视角看这三种策略,会发现无论第二种还是第三种似乎都是可行的。因为德国不久后确实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无论“主战”还是“不战不和”,留给德国的时间都不多了。
德国十一月革命,霍亨索伦王朝被推翻
事实上,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大部分也都反对“主和”。主要争论焦点是在布哈林和托洛茨基。由于一战时期盛行阵地战和大兵团作战,很多人认为布哈林的游击战想法不切实际,所以会议最终通过了托洛茨基“不战不和”的决议。
布哈林被列宁批评是“不懂辩证法的理论家”
作为外交人民委员的托洛茨基,立即前往布列斯特。临行前列宁叮嘱他,如果德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就马上接受全部条件。到2月9日,德国人果然下了最后通牒,要求苏俄10天内接受所有条件。托洛茨基没有听从列宁,单方面宣布结束了战争,率团离开了布列斯特。
2月18日,德国对苏俄发动全线进攻,当晚,布尔什维克召开紧急会议。布哈林仍然反对签约,要求组建军队跟德国人拼了。可由于托洛茨基倒向了列宁,最终列宁的方案得到通过。
德国在接到通知后,并没有停止进攻,反而于2月23日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苏俄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仍然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并警告道:如果不签字接受这些条件,我们就得在苏维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在这种压力下,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日,苏俄代表团前往布列斯特,并于3月3日正式签署了和平条约。
3 和约的实际作用及后果
我们现在重新审视《布列斯特和约》的后果,会发现不仅苏俄期望的“喘息机会”没有如愿,就连俄德两国的和平都没有实现。弗里茨·费舍尔明确指出:“德国的对俄政策从来都没有遵守过布列斯特和约所划定的边界,1918年夏季他们就越过这个界限长驱直入,攻进高加索。客观地说,德军的军事行动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程度上讲,甚至都高于1917年。”
苏俄不仅没有喂饱德国人,还惹怒了协约国。1918年3月15日,协约国集团宣布不承认《布列斯特和约》,并决定以维护协约国战线为由,派兵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某种意义上,《布列斯特和约》还加快了国内战争的到来。
此外,由于布列斯特和约的强烈刺激,俄国境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如1918年5月的捷克军团叛乱和7月的社会革命党叛乱,就是直接受到了和约的影响。
更为可悲的是,和约谈判期间苏共高层的分歧,在列宁死后竟成了党内斗争罗织罪名的材料。在30年代的《苏联叛国起诉书》中,有这样的文字:
“1918 年布列斯特和约正签字时, 布哈林与托洛茨基意图杀害苏维埃的政府首脑列宁。从侦查材料上看,布哈林及其它叛徒,目的在于阻止布列斯特和约签字,推翻苏维埃的政府,谋杀列宁。”
布哈林对这一指控坚决否认,但仍然于1938年被斯大林处决。随着电影《列宁在1918》的广泛传播,布哈林是叛徒的形象深入苏联人民心中。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快,快去救列宁同志,布哈林是叛徒”,恐怕我们也不会陌生。
注:托洛茨基于1940年在墨西哥被暗杀
平心而论,布列斯特问题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主张不能算错, 列宁的主张也并非完全正确。然而, 在个人崇拜盛行的前苏联, 对错远没有立场重要。后来,列宁在布列斯特和约中的的作用被不断神化。使这一本不算太出色的“外交策略”,变成了挑拨美德矛盾的“下大棋”。
笔者认为,承认失误是进步的开始。如果我们一味相信“下大棋”,从而忽视实际结果,那就很有可能陷入精神胜利的泥沼,化作棋子不能自拔。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那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2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3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4 | 现场视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举动很反 |
5 | 大佬落马!习“数字人民币”大梦烂尾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2 | 陈公博被执行死刑的最后时刻 | 玉米穗 |
3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4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5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6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7 | 简评发生在珠海,62岁男子驾车 | 刘反共2012 |
8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9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10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万年太久争朝夕.MAGA洪流如决 | 老尚童 |
2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3 | 大刀阔斧,霸气冲天! | 水蛇 |
4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5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8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9 | 读沽渎【川普回归,将带给台湾 | 阿妞不牛 |
10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