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曾经历过辉煌的鼎盛,也曾陷入困难的低谷,后来秦国之所以能够重新崛起,离不开商鞅所实行的变法。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自从他继任皇位之后,就一直致力与国家的变法改革,希望能够在他继位的这段时间内,将秦国彻底恢复从前的模样。
因此,哪怕商鞅是魏国人,秦孝公还是没有任何犹豫的重用商鞅,并且坚信他的变法能够为国家带来稳定的发展。
商鞅也没有辜负秦孝公的信任,在他所实行的两次变法中,都给秦国带来深远的影响。不过,商鞅的变法同样也是非常极端的,从秦国的历史来看,虽然商鞅所提出来的变法措施的确推动了秦国的发展,但也同样的影响到那些贵族的利益,甚至连劳动人民也受到最基本的剥削,因此商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又是遭人唾弃的。
而在商鞅所实行的变法措施当中,其中一项就是禁止父子兄弟同居。这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或许不以为然,不过在古代向来都是一个大家族的人生活在一起,贸然之间禁止他们同居,肯定会引起人们的不满与反感。
禁止父子兄弟同住
如果从人民百姓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当中的这一措施,自然是让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说,这却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因为父子兄弟不居住在一起之后,国家的财政收入会由此而增大,人民百姓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随处可见的斗殴到一致对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得到加强。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是如此,因为秦国当时的税收并不是像今天这样每一个人都需要缴纳,而是将税收定为每一户人家。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父子兄弟分家,那么税收就能够多收一户。当全国的父子兄弟都不居住在一起,税收自然也就肉眼可见的增长。

而至于人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当时的秦国其实是以世家宗族为首,国内有不少的世家宗族,他们不但人口数量庞大,彼此之间纠纷更是不断。这也就导致秦国人几乎不将精力放到对外上,反倒是两者亦或是多者之间的互相撕咬。
这就严重造成秦国的损失,而为了能够降低危害,商鞅才想出了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的措施。从秦国的社会现状来看,商鞅变法是极端同时也是彻底的,对于秦国的历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