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室有所谓的御膳坊,处理关于皇室饮食。日前中国就历史专栏指出,清朝康熙皇帝最爱的食物,并不是御膳坊的山珍海味,而是北京郊区无意间吃到的一种食物“贴饽饽”。
康熙30年,当时中国华北面临水灾,运河溃堤使得百姓受灾严重,此事也惊动以北方为根据地的清朝。康熙派遣5万清兵投入救灾,自己也两度前往北京郊区的武清县视察。
过程中,康熙曾停留在当地仕绅曹传的家,正值中午众人询问皇帝要吃啥?
康熙说了一句“看看百姓吃什麽,天子应与百姓共疾苦”。仕绅曹传想了又想,就製作一款名为“贴饽饽”的点心给康熙果腹。
没想到这项平民小点,让康熙竖起大拇指,大讚这点心美味,御膳坊都做不出来,甚至跟仕绅曹传“打包回宫”。
“贴饽饽”的原料,是一种用乾燥玉米磨碎製成的粗糙穀粉(类似当今玉米粉),所製成的主食或点心。 经过长年的改良,“贴饽饽熬小鱼”成为天津的地方美食,驰名中国各地。
然而,根据历史专栏考究,贫穷农村所製作的“贴饽饽”,是由颗粒很粗的玉米粉所製成,口感又硬还偏酸,只为了果腹用,多数平民不会觉得好吃,甚至有些难以下嚥。康熙之所以喜爱,可能是仕绅製作的“贴饽饽”,用的材料品质较佳;要不就是因为康熙平常吃惯山珍海味,才会对于这小点感到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