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枪毙二级上将韩复榘

www.creaders.net | 2022-01-26 00:35:18  馒头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

  1938年1月24日,早晨。

  武昌平阅路33号的一幢戒备森严的小楼底楼,忽然响起了人声:

  “何应钦部长有请韩主席一见。”

  二楼一个房间门开,走出一个被称为“韩主席”的中年人,扶着楼梯,缓缓而下。

  忽然,来相请之人问了一句:

  “家里有没有事?你写信我们可以送到。”

  听闻此言,走到楼梯一半的韩主席一愣,忽然说:

  “我的鞋小,有点挤脚,我回去换双鞋。”

  当他转过身的时候,枪声响了。

  “有刺客!”

  韩主席大声惊叫。

  但他可能也已知道,向他开枪的,不是刺客。

  又是接连数枪响起,韩主席顿时倒在了血泊中,气绝身亡。

  他的名字,叫韩复榘。

  他当时的身份,是山东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他也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下令枪决的最高级别将领。

  2

  1891年1月25日,韩复榘出生在河北省霸州东台山村。

  直至今日,互联网上依旧流传着不少关于韩复榘“没文化”的笑话。

  这些笑话里调侃的辈分,可以上溯到韩复榘的父亲韩世泽。侯宝林先生著名的相声《关公战秦琼》,说的就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父亲韩世泽做寿,听戏班子唱山西人关羽做主角不爽,要求和山东人秦琼打一场。

  这个相声对韩复榘父子的“草包”形象传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事实上,韩复榘家族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韩家虽然不算富裕,但也算个耕读之家。韩复榘的父亲韩世泽从小苦读诗书,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中秀才,后来一直在本村或邻村教私塾。虽然秀才只是科举考试的“入门”,但绝不至于会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

  韩复榘从小就被父亲要求熟读四书五经,背诵唐诗宋词,苦练书法。韩复榘能写一手漂亮的楷书,据传还能双手同时写字,当时在村里颇有一些名气。

  14岁的时候,按照家里的安排,韩复榘迎娶了同乡女子高艺珍。高艺珍的近族伯父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高步瀛,韩高两家是世交。

  高步瀛,“桐城学派”吴汝纶的弟子,光绪二十年的举人,著名学者,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从韩世泽与高步瀛能成为至交来看,韩世泽也不可能是《关公战秦琼》中的没文化之人。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贫寒子弟想要靠读书出人头地,并非没有可能,但要付出更大的毅力和代价。和当时不少人一样,家境并不富裕的韩复榘在19岁那年决定离开老家,去闯了关东。

  时值北洋军第20镇在新民府(辽宁省西北部)招兵,韩复榘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当了一个大头兵。

  对韩复榘而言,这是一次改变自己人生的选择。

  3

  后来被调侃“没文化”的韩复榘,在军队里快速晋升,靠的恰恰就是“有文化”。

  韩复榘入伍,被分配到了第二十镇四十协八十标三营,三营的营长那年也就28岁——那个名字叫冯玉祥的营长,后来成了韩复榘的贵人。

  在当时的部队里,有文化的兵其实很少见。韩复榘读过私塾,又写得一手好字,立刻被冯玉祥提为营里的司书生(相当于营部的文秘),开始成为冯玉祥的心腹。

  韩复榘手迹

  辛亥革命爆发后,韩复榘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迫返回老家。但很快冯玉祥又升任北方革命军政府的总参谋长,韩复榘又去投奔。一开始,他还是担任冯玉祥的秘书,但很快再一次“转型”,下基层去担任了连长,之后一路升任营长、团长。

  1925年,34岁的韩复榘已经是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的旅长了。国民军进攻天津一役,韩复榘作为旅长,率敢死队打头阵,一举攻入天津,由此升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

  此时的韩复榘,已经是冯玉祥的铁杆心腹,他与孙连仲、石友三等人一起,并称为冯玉祥西北军事集团的“十三太保”。

  参加“滦州起义”时的韩复榘

  但是,韩复榘和冯玉祥的关系,也开始变得慢慢微妙起来。

  一方面,韩复榘感激冯玉祥的知遇之恩,但另一方面,他对冯玉祥家长式的“一言堂”管理方式很不满,认为冯玉祥毫不尊重自己,动辄打骂,并且赏罚不公。

  1926年,直奉联军联手进攻西北军,韩复榘在南口之役失败后,抱怨冯玉祥指挥不力,直接背叛西北军,投靠了晋军的商震,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韩复榘的这一举动大大震动了冯玉祥,但他还是在“五原誓师”后表示对韩复榘既往不咎。韩复榘心存感激,立刻又回归了西北军。

  此后,韩复榘帮冯玉祥也打了不少胜仗,尤其是1927年率部击溃直鲁联军和1928年率部击溃奉军攻占北京南苑,名震一时。

  1928年底,一直想有一块自己地盘的韩复榘终于梦想成真:他被冯玉祥保荐为河南省主席。但此时的冯玉祥对权力欲颇大的韩复榘也开始心生警惕 ,撤销了韩复榘第20师师长的军职。

  觉得被剥夺了军权的韩复榘由此对冯玉祥大为不满,考虑再三,最终在1929年选择了“二次叛冯”——脱离西北军,投靠了蒋介石。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韩复榘坚定地站在蒋介石这一边,由此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在蒋介石获得最终战争胜利后,韩复榘终于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宝座——山东省主席之位。

  从参军开始,韩复榘就一直想有一块自己的“独立小王国”。

  如今,他终于有了施展自己“治理才能”的机会。

  4

  韩复榘在山东主政前后八年,留下了一个复杂拼图。

  韩复榘并不能算是一个清官,但他主政山东后,“治吏”却用了重典:山东全省107个县,他上任不到一年,就抓了55个有贪腐行为的县长,轻则判刑,重则枪毙,还撤了158个有渎职行为的官员——按他规定,公务员贪污500元以上就枪毙。

  韩复榘自己也曾沉迷烟酒嫖赌,但在主政山东后,却打击妓院,大力禁毒。尤其是禁毒,韩复榘是下了大力气和大决心的——他下令枪毙的人中,很多都是因为贩毒。他的发妻高艺珍有个干儿子叫张守仁,作为勤务兵跟随韩复榘十几年,后放到济南一个乡去做公安局长,公然贩毒藏毒。韩复榘下令逮捕张守仁后,不顾众人包括妻子的再三求情,坚决下令枪毙示众。

  韩复榘痛恨共产党,在抗战爆发前,捕杀了很多共产党员。但他觉得共产党最痛恨腐败,所以又允许共产党人办的诸如《新亚日报》等媒体在山东畅通无阻,还会顶住蒋介石压力不予查封——他觉得媒体能够监督官员,杜绝腐败。

  韩复榘自己投笔从戎,从“枪杆子”里尝到了甜头,却非常重视教育,且尊重文人。他主政山东,用的全是自己从河南带来的亲信,却唯独留用国民政府派来的省教育厅厅长、著名学者何思源,且不向教育厅安插任何一个私人亲信。

  韩复榘初入山东时财政困难,需要各部门削减经费,但他顶住压力,承诺何思源:

  “我绝不欠你的教育经费,你放心吧!”

  韩复榘说到做到,每年都足额保证教育经费。不仅如此,他在山东各乡村设立2000多所短期小学,统统施行“义务教育”,并且把“兴办教育是否积极”列为对各个县长的主要考核指标。

  何思源,著名教育家,后任北平市市长,是1949年北平和平谈判的首席代表

  山东在当时毒品肆虐,匪患不绝,全国闻名,但在韩复榘主政后,面貌为之一新,确实大为改观。

  但另一方面,韩复榘在山东的治理却绝非无可挑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直抱怨冯玉祥“家长式管理”的韩复榘,轮到自己主政的时候,却也喜欢搞“一言堂”。

  比如韩复榘很喜欢亲自判案断案。虽然他痛恨案件积压,强调有案必判,但自己也经常干预司法,简单粗暴——有时候一个上午,他就能把上百个案子审判完成。

  韩复榘喜欢在省府大堂亲自判案,把案犯押上来后,先是听案情介绍,听完后会闭目沉思一会,然后做手势:往左划是当庭释放,往右划是立刻枪毙。此时堂前要么就是响起“韩青天”的赞誉,要么就是呼天抢地的悲鸣。

  经韩复榘判决后,很少有再审,而且他的个人喜好很明显:但凡是土匪或贩毒的,无论情节轻重,基本上都是一律枪毙。

  韩复榘判断官员有时也很武断。据说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到一个县政府部门,发现大清早没人上班,只有一个县职员来了,他大怒之下立刻提拔那个职员做了县长——结果那个职员只是打了通宵麻将。

  但在韩复榘主政山东的八年期间,无论功过得失,他确实是对山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相当程度上,这也是因为他是把山东当作自己得“独立小王国”来经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引导他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5

  韩复榘一直努力在各方势力中,保住自己的“山东小王国”。

  和在山西的阎锡山一样,韩复榘在日本人、共产党和蒋介石之间,一直在“借力打力”,试图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尤其是利用日本人和共产党的存在,向蒋介石示威,杜绝一切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势力渗透。

  为了让蒋介石不敢动他,韩复榘甚至把老长官冯玉祥也接到泰山来闲居,造成“韩冯亲近”的态势,让蒋介石摸不清虚实,只能隐忍不发。

  但相对于阎锡山和其他军阀,韩复榘很多事情做得太草率,也太明显。

  比如他为了清除国民党在山东的势力,曾把国民党沾化县党部常委马丹亭直接装到麻袋中丢到海里淹死,还先后两次截留中央税款,用于扩充自己的军队。

  韩复榘。他1930年担任山东省主席的时候,父亲韩世泽已经去世了,所以也不可能成为《关公战秦琼》里的主角。

  但这些小事,都比不上韩复榘走的一步大臭棋: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变,扣押了蒋介石。冯玉祥在事发当天就立刻派亲信告诫宋哲元和韩复榘:

  “小心说话为主。”

  韩复榘一开始还能遵从老长官的关照,一直模糊表态,甚至还提出“当务之急是营救蒋委员长脱险”,但到了12月21日,他就忍不住表态了——他拟了一封密码电报发给张学良。

  在这封后来被称为“马电”(发电报日为“马”日)的电报中,韩复榘称赞张学良等人的行为是“英明壮举”,并告知张学良,他在山东的部队“奉命西开,盼两军接触时勿生误会”。

  韩复榘自以为这封电报神不知鬼不觉,其实电报一发出,就被南京方面截获并破译。

  “马电”泄密,自知糟糕的韩复榘联合宋哲元,又在12月23日联合发表了一封“漾电”,主张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试图挽回一些在蒋介石那边的分数。

  然而,这封电报固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赏,但却又得罪了当时倾向武力讨伐的何应钦。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但韩复榘又反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后来还试图要去探望张学良,这无疑又在蒋介石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包括发“马电”之事在内,获释后的蒋介石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用韩复榘自己的亲信军长孙桐萱的话来说:

  “蒋对韩的这些举动,也不会不知道,特别是对于韩发电之事最为怀恨,蒋韩之间不可调和之矛盾,实自此始。”

  最忌讳“不忠”的蒋介石,此时已经将韩复榘列入了一份特殊的名单。

  而不久之后,韩复榘又自己主动把头放到了砧板上。

  6

  1937年7月7日,日军全面侵华,四个月后,兵临山东。

  韩复榘主政的山东省当时被划入第三战区,与宋哲元部和石友三部一起,归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指挥。

  然而,韩复榘却对冯玉祥的各种命令虚与委蛇,因为他一度差点与日军的土肥原贤二达成一项秘密协定:山东保持中立,不让中央军过境,日军保证不进攻山东。

  最终,因为各种原因,以及自己的亲信部下明里暗里都不同意,韩复榘没有踏上这条路。

  1937年11月初,日军大举进攻山东的态势已经昭然若揭,冯玉祥派亲信给韩复榘带去自己的亲笔信,鼓励他学习岳飞:

  “复榘,复榘,你是好孩子,要做民族英雄,要为抗日而死!”

  面对日寇入侵,韩复榘也不是没有做好拼死抵抗的准备,也一度与日军血战数场。德州一战,韩复榘三个主力师伤亡过半,韩复榘自己也在一场遭遇战中差点被俘。随后,韩复榘率军撤到黄河南岸,炸毁黄河大桥,将家属送到曹县后,给发妻高艺珍修书一封:

  “大姐:

  我部这次与日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为我从军以来历次战斗所未有。眼见官兵如此伤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后战斗必更加严重,生死存亡,难以预卜。请大姐再勿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们照顾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现派人送去伍千元作为今后之家用,望查收。

  致安好。向方(韩复榘的字,馒头注)”

  被炸毁的黄河铁桥

  虽然这封看似遗书的家信写得也颇为悲壮,但在遭受连续挫折后,韩复榘还是动摇了。在他看来,蒋介石命他全力抗日自是不假,但借日军消耗他的实力,削弱他在山东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真的。

  而就在此时,蒋介石也做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

  他原先答应韩复榘要调到黄河南岸帮助防守的炮团迟迟不到,反而还撤走了原本就已经部署在南岸的一些大炮。

  这个举动彻底刺激了韩复榘,也瓦解了他死守山东的决心。

  按照原先计划,韩复榘应该倚仗黄河南岸天险,死守济南,战到实在不能战时,撤入沂蒙山区打游击,以延缓日军进攻速度。但这在韩复榘看来完全不可接受:退入山区打游击毫无意义,他的这些军队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

  随后,韩复榘不顾战区的再三劝阻,下令不放一枪一弹,撤出济南,把这座名城拱手让给日军。

  日军不费一枪一弹,进入济南

  蒋介石此前曾亲自拍电报给韩复榘要求他死守济南,但韩复榘撤退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接到电报的时候已经撤到了泰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随即又电令韩复榘死守泰安,但韩复榘回过去的电报是:

  “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等蒋介石再亲自拍电报要韩复榘死守泰安的时候,他已经退到济宁了。

  1月7日,日军进逼济宁,韩复榘再次弃守,准备一路退入河南,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他不知道的是,行军路线尚有路可退,但他的个人生涯,已经是无路可退了。

  7

  1938年1月初,蒋介石下令徐州召开军事会议,点名韩复榘参加。

  此时,蒋介石已经命令戴笠做了相关布置——他已经动了杀心。

  但韩复榘毕竟还是有警惕性的,他知道自己违抗军令丢了济南,恐有不测,所以拒不参加,只是派何思源代表自己参加。

  很快,又一封电报发到了韩复榘手中:

  1月11日,蒋介石要在河南开封召集北方师以上军官开军事会议。

  韩复榘再次以“军事吃紧”为由推脱不去。但蒋介石让李宗仁发去了有45个高级将领参会的名单,让韩复榘安心。另外,韩复榘派驻开封的代表靳文溪传来消息,说得到蒋介石亲信蒋伯诚带来的口信:蒋委员长希望能和韩复榘当面一谈,有什么误会可以解释清楚,且今后不会再追究。

  考虑再三,韩复榘决定带上一个手枪营,由曹县乘坐装甲列车前往开封。

  抵达开封后,韩复榘受到了河南省主席刘峙以及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的热情接待,心下稍宽。

  随后,蒋介石在1月11日下午1点半召开军事会议。

  关于那场会议的现场究竟说了一些什么话,与会的李宗仁、孙桐萱以及张宣武等人的事后回忆,记述各不相同。有人回忆说蒋介石批评一些高级将领拥兵自立,不听指挥,但没有点韩复榘的名字,但也有人回忆,蒋介石点了韩复榘的名字,韩复榘愤怒还击,说了那句著名的话:

  “济南丢失了我负责任,南京丢失了谁负责任?”

  但是,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在会议结束的当天,韩复榘就被逮捕了。

  韩复榘。按通行文章记述,韩复榘是在会后直接被逮捕押送进车的,但据《蒋介石诱杀韩复榘背后的权力之争》作者邢逸群考证,蒋介石并没有当场下令逮捕韩复榘,是派人在当晚韩复榘入住的孔祥榕(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公寓动手的,当晚韩复榘的手枪营和前来抓捕的戴笠特务还发生过激烈枪战。

  被捕后,韩复榘被关押到了武昌平阅路33号的一幢小楼严加看管。

  一开始,韩复榘本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在西北军的老友孙连仲曾经去探望过他,在二楼聊了半个小时。出来送客时,韩复榘还很轻松地对孙连仲说:

  “仿鲁(孙连仲的字),你放心吧,我顶多就是回家种地去呗,没什么了不起的。”

  而韩复榘不知道的是,蒋介石已经专门让张治中去找了冯玉祥,征求他的意见。

  冯玉祥写了十六个字拜托张治中带回:

  “违抗命令,叛国降敌,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冯玉祥。他对韩复榘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哀其不幸,但另一方面却又怒其不战。对韩复榘放弃济南,冯玉祥当时曾愤怒地对身边参谋说:“国家必须有法纪,我如有权力,在济南的时候,就把韩复榘枪毙了。”

  蒋介石还召见了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问:“韩复榘扣留你多少教育经费?”又问:“韩复榘是怎样卖鸦片烟的?”

  何思源直言相告:

  “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不卖鸦片。”

  但是,蒋介石已经决定杀一儆百。

  8

  1月23日,最后的结局浮出水面。

  当天,国民政府下令免去韩复榘的所有职务,委任沈鸿烈为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一职由12军军长孙桐萱继任。随后,临时组成的最高军事法庭会审韩复榘——这是一场缺席审判,被告人被秘密关押,丝毫不知道情况。

  军事法庭最后罗列了韩复榘十大罪状:

  一、违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动,拥兵自保;三、勾结日寇,阴谋独立;四、收缴民枪;五、纵兵殃民;六、派销鸦片;七、破坏司法独立;八、擅征和截留国家税款,破坏税制;九、侵吞国防经费;十、扰乱金融。

  最后宣判韩复榘死刑。

  1月24日早晨,本文开头的一幕发生。

  韩复榘身上一共是中了七枪,都打在胸口。

  再过一天,就是他的47岁周岁生日。

  坊间的一个传闻是:

  蒋介石特地关照不要打头——毕竟,人家是二级上将。

馒头说

  我从小就知道关于韩复榘的很多“笑话”。

  比如他发表演说,说“没来的请举手……你们都会七八国的英文”;又比如他看篮球比赛,说“那么多人抢一个球干嘛?一人发一个”;还比如说“人行道都靠左走,那右边的让给谁走呢?”

  还有他写泰山的诗:“远看泰山黑乎乎,上边细来下边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

  后来长大了知道,韩复榘虽然不至于是什么真正的文化人,但基本的知识素养肯定是没问题的,且能写一手好字,很多段子都是“张冠韩戴”——把真正的大老粗、山东军阀张宗昌的段子嫁接给了韩复榘。更有一些是其他军阀的段子,或者干脆是无中生有的。

  但再往深想一层:为什么这些段子老百姓们一直都传得乐此不疲呢?其中还是有一个根本原因:大家对军阀都没有好感。

  诚然,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些大军阀大多都是穷苦出身,且各有特点,有些也并非一无是处:讲义气,办教育,且绝大多数都能保住最后的气节:不投降日本人。

  但客观承认他们这些特点可以,以点概面,只说这些而不说其他,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伟人,就没意思了——军阀就是军阀,如果他们真的一个个那么天真可爱淳朴善良,怎么会被老百姓痛恨,最终被一个个打倒呢?

  以武力割据,动辄开战抢地盘;不讲法治讲人治,崇尚“家天下”;搞垄断,甚至本质上就想做“土皇帝”,这些都是军阀共通的特点,而这一切背后都有一个根源,就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国家”的概念,全都是想“割据”。

  无论是张作霖还是阎锡山,孙传芳还是陈炯明,都始终困于这个小格局无法摆脱,韩复榘当然也是这样。

  韩复榘治理山东确实花了心血,但有一个重要原因,他是把这块地方当成自己“小王国”来经营的:与其说为苍生,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基业。也正是因此,他才如此在乎自己东山再起的本钱:有人有枪,才会有地盘。

  从这一点来说,抛开别的恩怨情仇,韩复榘违抗军令一退再退,被蒋介石枪毙也不算冤枉: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你还在打自己小算盘,并且还因为自己的小算盘给全局造成重大损失,那只能说是自寻死路了。

  当然,别的军阀并非没有韩复榘那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或不敢像他那么“执念”或明目张胆罢了。

  前段时间,有个地方发行了一套“大帅币”交通卡,结果被网友狂喷后下线道歉。这件事也不难理解:

  那些旧军阀,作为个体,客观展现和叙述他们的各个侧面,实事求是,问题不大——说实话,当做茶余饭后的段子侃侃,问题也不大。

  但你要从官方层面正儿八经地纪念和推广,这不是让人哭笑不得吗?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