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曾杀了两位优秀将领,虽有不得已的苦衷,但却因此让蜀汉痛失良才。(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壮志未酬身先死”,成了诸葛亮一生的最佳写照;然而,诸葛亮的智谋在当时虽堪称天下无双,但在他死后,许多史学家认为,诸葛亮在用人上略有偏颇,尤其他生前下令斩杀两员大将,间接导致了蜀汉最后的失败,若不杀此二人,或许蜀汉有机会一统三国也说不定。
第一位就是刘封,他是刘备的义子,是蜀汉建立后,年轻一辈将领中的佼佼者,多次为刘备立下功劳,而他的死,最主要的原因,竟只是因为可能对刘禅继位产生威胁;刘备本来是把刘封当作继承人来培养,后来刘备有了自己的嫡子刘禅,在当时传位讲究立嫡立长的年代,刘备也只好将刘禅立为太子;但论声望、战功,刘禅远不及刘封,刘封所到之地战无不克,虽然当时才二十岁出头,但是勇猛程度不亚于张飞和赵云。
后来,刘封最后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是关羽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导致关羽战败被杀;二是刘封欺凌副将孟达,孟达受不了欺凌,投靠了曹魏;刘备斥责他欺凌孟达,又不发兵援救关羽,但并未打算治刘封死罪;不过,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可能难以驾驭,于是劝刘备藉此机会除掉他,刘备为了大局著想,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可惜了这样文武双全的人。
第二位就是马谡,在街亭兵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因战前马谡立下军令状,所以诸葛亮下令杀了马谡。诸葛亮与马谡情同父子,也认为马谡非常有才华,欠的只是一个机会;在《街亭一役》中,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一等,都认为马谡不适合当先锋,诸葛亮却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还任命马谡为先锋,而马谡空有理论,没有实战经验,不仅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更是固执己见,不听老将王平的劝谏,最终大败收场,让蜀军败走退回汉中,也让诸葛亮最后不得不泪斩马谡,以平息众怒。
其实,以诸葛亮对马谡的了解,再加上马谡的才华,守住街亭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诸葛亮忽略了一点,像马谡这样有才能的人,在被委以重任后,一定想要有一番作为,所以他不想完全按照诸葛亮的行军计划,想要一鸣惊人,让世人知道马谡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这场战役中,马谡自作主张,完全把诸葛亮的军令抛诸脑后,终于大败收场。
众所周知,蜀汉到了后期,最有战力的五虎将一一离世,而当时年轻的一辈中,刘封、马谡都是难得的军事人才;若没有杀了这两名大将,也不会导致诸葛亮死后,找不出可以担当大任的年轻将领,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蜀汉的衰亡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许多史学家认为,诸葛亮最不该杀的2位将领就是刘封和马谡,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一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