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过去两百多年的历史,俄罗斯人并非是什么“战斗民族”,俄军也远不是什么无敌之师。
俄乌开战已逾三日,俄罗斯军队却远没有实现战前所许诺的诸多战略目标,现在看起来,乌克兰军队在得到欧美大量军援的情况下,已初步稳住了阵脚。
战争胜负仍然难料,但最低限度上,俄军的闪电战算是破产了,这场战争大概率将进入拉锯状态,这可能也是经济与外交双重受困的俄军最怕陷入的状态。
在中文互联网上,无论是否支持俄罗斯出兵,舆论一开始几乎都是觉得俄军此战应是狮子搏兔,甚至认为乌克兰挺不过48小时。除了俄罗斯拥有相对更强的军力国力以外,此种“俄军速胜论”的一大心理动因可能就是国内流行的“俄罗斯战斗民族说”。
关于“战斗民族”这个梗在中文互联网上的兴起,已基本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互联网兴起之前,这个说法并不存在。
在这里我无意探讨俄罗斯军队的今日盛衰,说乌克兰一役证明俄军江河日下可能也为时尚早,但是,从历史上来说,将俄罗斯定义为“战斗民族”,可能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神话。
01
没错,自十六世纪的伊凡雷帝以降,俄国(苏联)的国家形象的确与好战和扩张主义息息相关,但是,好战终究与饱含着善战色彩的“战斗民族”不是一回事。
从过去两百多年的历史来说,俄罗斯(苏联)军队真的如传说中那么善战么?俄罗斯人真的是斯巴达式的尚武民族么,真的是看到战争就视死如归么?
就从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说起吧。
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可能是俄军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与“战斗民族”可以扯上关系。
1812年,拿破仑的侵俄战争虽然遭到惨败,但相比俄军的军事实力,俄罗斯的冬天严寒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原因。何况,拿破仑是一路打下了莫斯科,俄军的基本战略是避其锋芒,在那个时代,拿破仑的法军才是欧洲第一强军。
在之后一两年的反攻中,拿破仑的最终失败也不是俄军一家的功劳,而是庞大的反法同盟的功劳,除了俄国,还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难道这样的集体性胜利,可以得出俄军制霸欧洲的结论么?
但无论如何,拿破仑倒台后的俄国人真的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天下无敌的幻觉中,甚至收获了一顶“欧洲宪兵”的帽子。
俄国人运气也算不错,这样的幻觉竟然延续将近四十年。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一举撕破了俄国军事神话,40年过去了,俄军除了人数还是那么多以外,其他没有任何长进,国内缺乏战争工业基础,战术过时,武器装备陈旧。更可笑的是,连枪打得都没有英法联军远,俄军的滑膛枪射程只有三百步远,而英法两军的来复枪可以打到1200步远,甚至超过了俄军大炮的射程,英军在战争中多次上演了排成横排,在远程对俄军齐射的“屠杀”战术,俄军为了要开一枪首先要冲破英军的弹雨。
在拿破仑战争中,俄国还有库图佐夫和巴格拉季昂这样的名将,但到了克里米亚战争,就只有缅什科夫和戈尔恰科夫这样的庸人,最可笑的是尼古拉一世本人,最喜欢以军人自居,每天穿着套军装招摇过市,却连基本的现代战争毫无概念,不是动辄作出“大反攻”这样白白消耗人力的无脑决策,就是困在宫廷里每天祈祷长吁短叹。
苏联时期唯一一部展现克里米亚保卫战八个月历程的影片《燃烧的火海》(图/豆瓣)
可以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给英法联军造成最大麻烦的其实不是俄军,而是固若金汤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以及冬天。
尼古拉一世到死也没想明白,伟大的俄罗斯帝国为何在这场战争中处处受制。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自知无法在欧洲大国战争中占得任何便宜,便专去找软柿子捏,在西南方向蚕食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吞并中亚各个汗国、半骗半吓地割取清帝国的领土。
这种扩张,和军事能力多强毫无关系,俄军此时只是一支欧洲的二流军队,除了人数一如既往的多,一无是处。
02
1904年,俄国觉得自己又找到了软柿子,日俄战争爆发。当然,这次打响第一枪的是日本。
日俄战争爆发前,欧洲媒体和军事观察家一边倒地看好俄军可以轻易倾轧日军,可以说,此时的欧洲人对战斗民族还是有些迷信的。
但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在陆战中没有取得任何一场大型战役的胜利,是的,一场都没有。
在奉天之战中,37万俄军惨败在25万日军之手,俄军高层在此战中没有表现出任何传说中的坚忍素质,往往是战事一进入胶着就率先撤退。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唯一陆战战绩是旅顺之战,在日军名将乃木希典非理性的“肉弹攻击”下,俄军凭借坚固工事虽大量杀伤日军,但最终还是丢掉了旅顺,连同大量被俘的俄军。
反映日俄战争的纪录片《二百三高地》(图/豆瓣)
如果说陆战还称得上有来有往,海战则堪称俄海军建军以来最拉垮一战。在对马海战中,俄国绕道半个地球开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舰艇30余艘 27万吨,阵亡4830人,而日本联合歼敌只损失鱼雷艇3艘,阵亡仅117人,成就了东乡平八郎的战神威名,这也是这是全球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军似乎恢复了元气,至少俄国是这样以为的。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当时俄军还得到了一个“欧洲压路机”的称号,可见规模优势仍是俄军的最大优势,如果不是唯一的话。
开战时,据说俄军流行的口号是:把德皇威廉二世赶到圣赫勒拿岛上去。到了1914年,俄军怀念的还是一百年前战胜拿破仑的陈年旧事。
一开战,俄军的真实作战能力让整个协约国大失所望,甚至作为对手的德国也感到大惑不解。在1914年8-9月的坦能堡战役和马祖里湖战役中,俄军趁德国主力深陷西线,以两个集团军的规模大举进军东普鲁士。但两场战役的结果是,俄军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两个集团军全军覆没,损失人数高达25万人,被俘的人超过了战死的人,而德军的损失只有2万余人。
这两场战役几乎定义了俄国的整个一战败状。
在一战中,俄军几乎每次面对德军都是兵力居于绝对优势,却几乎没有在任何一场大型战役中占得上风,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触即溃俘虏无数,俄军与德军相比全然不是一个级别的军队。
在那个时代,如果德军听说俄国人是“战斗民族”这个说法,恐怕会捧腹大笑。不夸张地说,俄军是一战中德国所有主要敌人中战斗力最差的一个。在那个时代一定要说“战斗民族”的话,那也是日尔曼人。
当然,对于一盘散沙的奥匈帝国军队而言,俄军可能算得上“战斗民族”,这也是俄军一向的光荣传统,碰到强敌就认怂,只能转而欺负软柿子。一战的一个著名生态链是:德军随便欺负俄军,俄军随便欺负奥匈军队,奥匈军队随便欺负意大利军队。
就俄军在一战中的孱弱表现,仅从军事着眼的话,固然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俄军在战场上的缺乏斗志和意志力至少也是原因之一,这从俄军每每大量被俘就可以部分看出。
所谓“战斗民族”,除了战斗力强弱的指标之外,另一个同等重要的指标应该就是斗志了,但这恰恰是俄军在这段时间最为缺乏的。
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逐步退出了战争。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被颠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罗曼诺夫家族的统治合法性是建立在“军功”之上的,当俄军在前线败绩连连,尼古拉二世的皇位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个定律,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仍然没有失效。
03
平心而论,作为俄罗斯军队的历史继承者,苏军的确是俄军历史上的巅峰时刻,但苏军仍然远不是什么战无不胜的强军。
在1919—1920年的苏波战争中,苏俄军队甚至败给了亡国一百余年,刚刚新生的波兰军队。特别是1920年8月的华沙战役,苏军折戟于华沙城下,军队损失高达15万人,几乎毁掉了苏军天才战略家图哈切夫斯基的一世英名。
二战前夕,在斯大林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动下,苏联一跃成为了工业强国,苏军也开始成为了一支机械化军队。
这可能是在历史上,俄军第一次在武器装备上不逊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
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无论从军队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苏军都占据了全方位的巨大优势,毕竟,芬兰只是一个人口只有三百余万人的蕞尔小国。
在战前,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场有悬念的战争,但芬兰军队却震惊了全世界。
有着空中和装甲部队双重优势的苏军,在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前撞得头破血流而难越雷池一步。而芬兰军队的秘密武器仅仅是雪橇部队和无处不见的阻击手。
在为时两个月的第一阶段战争中,苏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尤其令苏军颜面尽失的是,竟然有两个师被围歼。
惨败之后,苏军在1940年2月卷土重来,才最终压倒了芬兰军队。苏军的胜利与军队素质、士气、勇气、战略战术都关系不大,说白了就是近百万的军队,和飞机坦克的遮天蔽日。
这样完全建立在数量优势之上的胜利,难道可以和“战斗民族”扯得上半点关系么?
也不对,这一战证明了芬兰才是战斗民族,苏军反倒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
但这一战的奇妙效果是,希特勒也对苏军产生了轻视之心,再加上其他原因,才有了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计划,二战中最惨烈的苏德战争爆发。
在1941年年底的莫斯科战役之前,苏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最大溃败。仅在基辅战役中,苏军被俘人数就达到了60万人。
在苏德战争的绝大多数战役中,无论胜负,苏军都是那个死伤更为惨重的一方。这固然可以说明苏军的坚韧与英勇,但也可以透露出苏军战斗力的相对不足。
在苏德战争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六集团军被歼灭了24万人,但苏军全程伤亡高达50万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根据一些解密史料,苏军的伤亡约为德军的三倍;即使在“最后一战”柏林战役中,面对大势已去的德军,苏军的伤亡仍然超过了30万人。
反映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的电影《最后的前线》(图/豆瓣)
没错,苏军才是苏德战争无可置疑的最终获胜者,苏军也在很多时刻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特质,这可能是俄军(苏军)在历史上唯一称得上“战斗民族”的历史时刻。
但是,以莫斯科战役为例,苏德战争的胜利,除了苏军本身的英勇善战之外,至少还要“感谢”三点:冬季、广阔的国土和战略纵深、雄厚的人力资源。
更重要的是,苏军固然是苏德战争的第一功臣,但绝对不是唯一功臣。所谓苏军靠一己之力击败纳粹德国,更多是战后的宣传。
据索科洛夫的《二战秘密档案》和戴维·格兰斯的《巨人的碰撞》,英美的援助成为了那个被遮蔽的英雄。
在苏德战争期间,英美租借法案提供了一万八千架飞机,占苏联生产总量的30%;给的坦克占苏联产量的四分之一;英美给的航空汽油是苏联产量的1.4倍;苏联在战时的铁路运输基本依靠英美,一半的铁路铁轨是英美给的,90%的电气机车和货车车厢也是英美给的;一半以上的摩托车是美国给的;80%以上的铜是美国给的;33万吨铝是西方给的,是苏联产量的1.25倍;一半以上的火药是英美给的;还有3400万件军服,1400万双靴子,420万吨食物。
最具战略意义的援助可能算是高达45万辆的军用卡车,战争结束时苏军三分之二的卡车是英美制造。没有这些卡车提供的机动性,苏军的大多数攻势可能在完成突破后,就要被迫暂停。
04
二战胜利后,苏联成为了全球两个超级军事强国之一,更堪称第一陆军强国,这是事实,但苏军在战后的战场表现并没有那么耀眼,像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这样的行动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以强欺弱,而不是苏军的军事能力。当然,美军同期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苏军虽在第一阶段取得了所谓的“大胜”,但阿富汗政府军基本就没有抵抗,也看不出苏军的真实能力。
很快,苏军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战争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战。在苏军清剿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的山地作战中,苏联始终难以彻底发挥理论上的武器优势,绑着头巾的阿富汗大爷手持美国援助的毒刺导弹,击落苏联武装直升机的那一幕幕,成为这场战争苏军受挫的标志性场景。
据《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一书,在整场阿富汗战争中,阿富汗游击队共发射了340枚“毒刺”导弹,命中目标269个,有效率达79%。
据说苏军直升机残骸照片第一次摆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的办公桌上时,凯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上去,这场战争正在进入尾声。
1989年,苏军正式从阿富汗撤军。在为时9年的战争中,苏军累计伤亡5万余人,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在1994-2000年的车臣战争中,俄军又部分重蹈了阿富汗战争的覆辙。仅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损失就高达两万余人,成就了车臣民族的尚武名声,要知道,这个民族人口仅有一百万出头。
回顾过去两百多年的历史,俄罗斯人并非是什么“战斗民族”,俄军也远不是什么无敌之师。
更重要的是,“战斗民族”也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设。我想,即使在今时今日,大多数俄罗斯人也不会喜欢“战斗民族”以及由此带来的好战名声,那是少数人的帝国欲望。
当中国网民抱着艳羡心态谈论“战斗民族”时,出问题的不仅是俄罗斯人,也是我们。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三中全会前夜 爆炸性消息传来 |
2 | 枪击川普 凶手的身份和照片曝光 |
3 | 爬上谷仓屋顶的枪手 姓名是… |
4 | 曝造成川普受伤的不是枪手发射的子弹 而 |
5 | 习近平终于明白了,当下最要命的是这事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三中全会前夜 爆炸性消息传来 |
2 | 18红色家族联手反习 传邓小平、贺龙之孙 |
3 | 习近平居然这么干了 让人们害怕 |
4 | 枪击川普 凶手的身份和照片曝光 |
5 | 爬上谷仓屋顶的枪手 姓名是… |
6 | 恐慌蔓延,中国民众蜂拥抢购这两样 |
7 | 习罕见破格提拔他 “三中全会或有惊人之 |
8 | 三中全会前夕 胡耀邦孙女获新职 |
9 | 曝造成川普受伤的不是枪手发射的子弹 而 |
10 | 父母皆是中国科学家 美华裔天才:他们讨厌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死于“三个自信”的齐奥赛斯库 | 阿妞不牛 |
2 | 先声夺人、千里摄敌、不战而胜 | 万维网友来 |
3 | 怕 | 呼延狄 |
4 | 撕下中共执政的最后一块合法性 | 思芦 |
5 | 回复 阿妞不牛:后中共时代的 | 遍地是贪官 |
6 | 中美对比:房贷断供后 | 马黑 |
7 | 一代人的精神性死亡:为什么甘 | 高伐林 |
8 | 天恐诗词中断落, 故留嘉莹在人 | 玉质 |
9 | 中储粮投毒是公然扇习近平大耳 | 范学德2 |
10 | 英国保守党为何惨败及败选之后 | 海阔_天空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