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河月明》错了?朱棣生母可能不是马皇后 | |||
www.creaders.net | 2022-04-17 17:43:45 浩然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朱棣(《山河明月》剧照,本文其他图同) 最近由冯绍峰主演的历史剧《山河月明》正在热播,其剧改动、删减篇幅太大,以至剧情有些突兀。该剧以朱棣的事迹为主线,为达到影视效果,夸大了朱棣的功绩。而且剧中朱元璋后宫的角色只有马皇后一人,朱棣就是马皇后的亲儿子。但在历史研究上,朱棣的血统仍存争议,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朱棣的身世之谜。 一、朱棣的传闻 著名的就是燕王朱棣第一次遇到黑衣僧人姚广孝时,姚广孝一眼就看出朱棣不是凡人,就对朱棣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戴,燕王的 " 王 " 字加 " 白 " 就是 " 皇 ",朱棣大喜,姚广孝遂成了朱棣的首席军师。还有什么 " 莫逐燕,逐燕日高飞 " 的谶语。而在诸多传言中,最引人兴趣的还是朱棣的身世之谜。 姚广孝 二、嫡子说 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在明朝和清朝官方的史书中,朱棣就是朱元璋皇后马氏所出,为嫡子。《明太祖实录》是嫡子说的原始版本,其卷八记载 " 夏四月丁巳朔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后出也 "。孝慈皇后是马皇后,所以朱棣就是太祖的嫡子。清修《明史》采纳了这种说法。 但这个《太祖实录》并非建文帝 1399 年修成的原版。朱棣靖难后,首先焚毁了建文版的《太祖实录》,在夺权成功的 1402 年,就催促大才子解缙赶紧修新版的《太祖实录》,八个月就修成了。解缙案后,朱棣怀疑解缙在《太祖实录》中掺杂反动私话,所以 1418 年,在姚广孝、夏原吉监督下,明朝官方再修《太祖实录》,经过层层审核修成了政治极度正确的《实录》,这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太祖实录》。该《实录》篡改了洪武后期、建文朝时期对朱棣的一切不利的史料,从血缘为朱元璋、马皇后嫡出,朱元璋晚年已经流露出要传位于四子两方面,标榜了朱棣继位的正统性。 朱元璋 三、碽 [ g ō ng ] 妃说 关于碽妃说流传开来的时间,今天史学界一般认为 1623 年(天启三年)南京太常寺官僚沈若霖撰写的《南京太常寺志》是起点。该说认为朱棣是朱元璋的朝鲜妃子碽妃所生。 明初首都在南京,太常寺掌宗庙祭祀,对皇族资料掌握的最为详细。永乐迁都后,保留了南京太常寺,南京太常寺诸多明初一手资料都得到了保存。至沈若霖时期,沈若霖在南京闲的没事就重新整理太常寺资料,写成了四十卷的《南京太常寺志》,但该书已经失传。只在同时期私人记录中,这些私人说亲眼见过此书。 《大明风华》就认为碽妃是朱棣生母 说亲眼见过该书的代表就是何乔远,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著作有《名山藏》。《名山藏 · 典谟记》说:" 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妃所诞生,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 在这里,第一次有人正式提出朱棣血统不纯。 明清交替之时的李清,曾在崇祯朝任给事中,在《三垣笔记》中他不仅说自己见过《太常寺志》,而且是和文坛领袖钱谦益一起在南京孝陵考证过的。《太常寺志》中说孝陵享殿中,朱元璋和马皇后并列南向,大殿下方东侧为群妃,西侧只有碽妃," 东侧列妃嫔二十余,而西侧止碽妃 ",李清遂入孝陵考证," 及入视,果然 ",证明了《太常寺志》的可靠性。而这种排列方式显然不符合传统礼制,必然是跟碽妃有特殊贡献有关。所以朱棣很可能就是碽妃所生。 明孝陵 《国榷》的作者谈迁也说看过《太常寺志》,在谈迁的笔记《枣林杂俎》中他也赞同朱棣为碽妃所生。 此外,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收录了碽妃说的相关文章,因为和官方说法不同,所以《续文献通考》做了说明—— " 与正史不合,录以备考 "。 综上所述,因为受到正统皇朝修史体系的影响,朱棣为嫡子出身这种官方说法占据主导,对朱棣身份的质疑只停留在私人笔记和饭后谈资上。 四、争论的升级和碽妃说占据主流 封建帝制结束后,关于朱棣生母问题之争论,在 20 世纪 30 年代掀起了高潮,各路明史大家纷纷下场。傅斯年在 1932 年的《明成祖生母记疑》文章中首先以论文形式提出碽妃说。傅斯年的依据有三: 首先就是对《南京太常寺志》的认可。傅斯年认为《寺志》是官方史料,不同于野史杂谈,通过诸多当时史家的侧证可以证明《寺志》的可靠性。再对比朱棣篡改的《太祖实录》,《寺志》的可靠性无疑大大增加。 其次是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可靠性。民间一直有朱棣为碽妃之子的传言。 最后是蒙古史料的补充。傅斯年翻阅清代写成的《蒙古源流》,在卷八中也找到了朱棣为碽妃之子的记录。 所以傅斯年认为 " 官书不尽免于讳 ",最终造成碽妃子朱棣变成了马皇后的儿子。除傅斯年外,当时的明史专家吴晗、李晋华;新中国成立后的明史专家黄云眉、孟森、晁中辰都支持碽妃说。尤其是晁中辰先生的《明成祖传》,先生凭借深厚的史料基础,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主张,坚定地认为 " 现在已可以肯定,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高皇后,而是碽妃 "。总之支持碽妃说的史学家们,其论证方式多为光搜资料,尽力补充正史和前人研究的不足,对正史提出质疑,以辨析和分析史料为依据,得出结论,可信度较高。具体的论述颇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检索相关先生的著作,我们在文末也择要列了几本。 支持朱棣为马皇后之子的学者,其代表只有朱希祖,他在 1933 年对傅斯年的论文进行了反驳,其观点仍是对传统官方史料《明实录》、玉牒、《明史》的解读,并对《太常寺志》提出质疑。但这种观点没有太出名的史学家进行衍生和继承。 马皇后 综上,在封建帝制、传统皇朝破灭后,史学界获得解放,诸多言论得到发展。从数量上看,碽妃说得到诸多史学家的拥护。虽然从民族情感上不愿认同文成武德的大明太宗皇帝混杂着异族的血,但碽妃说实为今日史学界的主流。 五、被篡改的亲娘 从洪武到崇祯,明朝国祚 276 年,历经 16 个皇帝,为什么只有朱棣出现了身世谜题,其谜题还自明末一直传言至今?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建文帝的同情。建文帝并非《山河月明》中所构建的那样是昏君,相反从百余位官员甘愿为建文殉葬(史称 " 壬午殉难 ")来看,建文时期一改洪武晚年紧张的政治空气,做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建文颇得士人青睐。正是出于对建文的同情,后代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篡位上台的朱棣。 建文帝 朱允炆 第二,对朱棣的质疑。朱棣时期两次编写《太祖实录》,又写成了故事书《奉天靖难记》,这种此地无银式地增加自己正统性的做法,无疑加大了好事者对朱棣的猜疑,于是人们便更加卖力地追求真相。 第三,对朱棣改史的不满。朱棣大规模改史的做法不符合传统体系下,皇权不轻易干涉修史的规矩。而朱棣的做法却使得皇权彻底入侵了史学,此后明清几代皇帝都以朱棣为榜样,改史 " 如日用饮食之恒事,为亘古所未闻者 ",最著名的就是雍正改史,雍正将《清圣祖实录》改成自己的光荣榜、成绩单。所以士子们出于对朱棣的愤怒,一定程度上也希望抹黑朱棣。 结语 为什么对朱棣身份的质疑没有出现在离朱棣最近的时期,反而出现在明朝后期。这是因为靖难之后,朱棣继位不正,遂设东厂监控天下,所以当时政治空气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对朱棣身份的质疑声音。但明朝中后期以后,政治空气宽松,士子活跃,这些士子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广搜史料,通过对朱棣靖难的质疑,终于发现了朱棣血统的异样。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永乐以后的明朝是多么优待朝鲜。朱元璋设立勘合制度,规定朝鲜一年一贡,但实际永乐以后,朝鲜为了骗赏赐总是一年多贡,而明朝居然照单全收,格外优待。此外,朝鲜的实录也记载了朱棣还当燕王的时候,朱棣就对朝鲜人特别亲昵,燕王府上常有朝鲜使者,和燕王把酒言欢;朝鲜人去南京朝贡,燕王朱棣还要派人护送一段;朱棣后宫中共 13 人,其中 8 人都是朝鲜进贡女。种种事实表明,朱棣对朝鲜的感情确实不一般。而朱棣后代中,最著名的还是万历帝,为了帮朝鲜抗倭,把自己的江山都赔进去了,造成女真做大,明朝灭亡。所以今天史学界流传一句戏言,大明皇帝是朝鲜人的皇帝。 ———— 参考文献: 《明太祖实录》,中国台北 " 史语所 ",1962 年。 何乔远撰:《名山藏》,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 年。 李清:《三垣笔记》,中华书局,1982 年。 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 年。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上海作家陈村开骂了,昨晚差点死于封控 |
2 | 这几个坏消息来了,我们恐怕要丢掉幻想了.. |
3 | 中国开启全球征税时代 事关境外华人每笔收 |
4 | 重磅内部消息:上海解封拐点要到了 |
5 | 上海生乱 孙春兰李强齐齐甩锅?官媒密集发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热门专题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战略方向明确了---俄罗斯彻底 | 山蛟龙 |
2 | 亲历者泣血祭奠大饥荒 | 老贫农 |
3 | “莫斯科号”被击沉意味着什么 | 山蛟龙 |
4 | 二十块钱的婚礼 | 人参花 |
5 |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 花蜜蜂 |
6 | 谁谁谁都把小棉袄放在美国了 | 体育老师 |
7 | 真相终将大白!窃选贼负隅顽抗 | 木秀于林 |
8 | 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伟大逻辑 | 阿妞不牛 |
9 | 中共敢入侵台湾吗? | 山蛟龙 |
10 | 国人真吃草了,没想到来得那么 | 一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