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中苏交恶。在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中,苏军被中国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预先部署的部队伏击遭受损失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双方迅速在边境集结了上百万的军队。在铁列克提,中苏之间有一个几十公里宽的争议地带。1969年,中苏双方都在争议地带上修建了军事设施。
在随后的6月10日新疆塔城地区的巴尔鲁克山附近,以及同年7月8日黑龙江八岔岛附近,中苏军队以及民间爆发了系列冲突,苏联方面损失略大。苏联政府积极寻求机会实施报复行动,最终选择了易于苏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的铁列克提地区。
1969年8月11日,我军例行发信号邀请苏联方面军事长官会谈。然而,苏军一改常态未与会。8月13日上午8时,解放军边防人员三支巡逻队共90人左右按照既定巡逻路线开始巡逻,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包围了解放军巡逻队的其中一支。
1969年8月13日清晨,铁列克堤边防站巡逻分队8人在裴映章副站长带领下按计划巡逻, 巡逻队中有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连祥,和本部队翻译王明远。为预防万一,12日晚在易遭敌袭击的巡逻地段我侧预设了掩护。早上苏军首先开出指挥车、装甲车、卡车多辆,步兵数十人,越界进入中国一无名高地(695.5)西侧,当中国巡逻分队行至此处时,苏军突然开枪射击,打伤我方战士,我方阵地派人把受伤战士背回,巡逻分队立即进入无名高地,与掩护班汇合,进入战斗位置。
无名高地打了两发点射提出抗议,苏方不顾中方抗议又继续开枪。我们被迫自卫还击,击退了在3辆装甲车掩护下的数十名苏军的进攻。接着苏军又从南侧进攻,再次被击退,不久苏军发动第三次进攻,装甲车从南北两个方向迂回到无名高地后侧,并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进攻,遭到了我们中国边防战士的顽强抵抗,多次冲击被击退,但是由于苏军人数众多,出动了10多辆装甲车及T-62坦克、卡车、步兵300余人、多挺重机枪、直升机2架围攻我阵地,对我阵地进行猛烈炮击,我边防军人配备的都是轻型武器。因巡逻地段地形开阔对我不利,在光秃的小山顶上,既无工事掩体也无草木遮挡伪装,我方暴露在苏军火力控制之下,苏军的炮火愈演愈烈,向我方阵地发起围攻,经过一小时十五分,我方几十人损失过半,寡不敌众,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空旷戈壁滩变成了血腥的屠场......
巡逻队依仗地形激战5个多小时,由于事前缺乏准备,我军增援军队未能及时赶到,并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阵地(695.5无名高地)被围的22名边防人员(包括3名随军记者)全部阵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于苏军运送的路途中因重伤不治牺牲),支援部队也有6人阵亡,数人受伤,包括民兵。另1名被俘生还的战士经外交交涉在数月后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国,这名战士因在被俘期间临死不惧,竭力抗争,荣立二等功。2008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立“忠勇山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这是一张临战前的合影,初步辨认(有的不一定准确):第二排左1温炳林烈士,左2李连祥烈士,左3王明远烈士,左4杨振林烈士,左5程古栾,右二司长顺;第一排右1机枪手丁新年烈士。
事后中国方面调查为什么在几天前就发现苏军异动,而塔城军分区一直没有准备。1971年林彪死后,从前林彪的部下,红军强攻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新疆军区司令员龙书金被认为要担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