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日逝世,查理王子继位新王,是为查理国王三世(King Charles III);外界过去长期揣测查理王子将不会使用“查理”的称号,因为过去两位以“查理”为名的父子档君主,前者声名不佳、下场悽惨,后者则是上半生颠沛流离,下半生毁誉参半。
1625年至1649年间在位的查理一世与国会关係剑拔弩张,从与西班牙的外交关係、爱尔兰的动乱,到矛盾最深的宗教、徵税,几乎每一项重大议题都与国会对立;查理一世也因为强行闯入下议院,试图逮捕议员的史无前例举动而声名狼藉。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高度对立,最终让双方兵戎相见,是为“清教徒革命”,这场内战的最终结果,是查理一世被控叛国罪而被送上断头台,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君主。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护国公”克伦威尔施行共和,18岁的儿子、后来的查理二世流亡在外,看著克伦威尔以共和为名、独裁为实的统治。
在克伦威尔治下,英国力行极严格的清教徒规范,戏剧、体育、节庆、舞会、唱歌、骂髒话等全部遭到禁止,莎士比亚时代的光辉灿烂文艺一去不复返,连过圣诞节都变成违法行为。
克伦威尔1658年逝世,其子理察继任,无力压制对共和统治早已不满的文武百官;隔年,国会宣布查理二世复辟,查理二世旋即展开报复,处死签字同意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官员,连克伦威尔的尸身也被挖出来斩首。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有“欢乐王”之称,在他的统治下,喜剧、狂欢等活动重新倾巢而出,看在不少清教徒眼里已达放荡的程度,而查理二世也不吝参与其中。
但是在查理二世的治理下,英国也曾爆发夺走10万人性命的大瘟疫,以及1666烧毁泰半伦敦的大火等灾难;此外,查理二世与国会的关係依然十分紧张,埋下未来“光荣革命”的种子。
如今的查理三世全名为查理‧菲利普‧亚瑟‧乔治(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理论上,他可以选择名字中的任何一部份作为自己的君主称号,但最终并未如此,毕竟全世界的人已称他为查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