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人民大会堂第一宴!为何天花板上藏了50多个人

www.creaders.net | 2022-09-15 15:41:55  知识都学杂了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59年9月30日,夜幕降临,刚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正在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国庆招待宴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及80多个国家的贵宾和中国各界人士,共4647人出席了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庆招待会。

这是人民大会堂建成以来第一次面向世界亮相,也是第一次举办如此盛大的宴会,出席的人不是国家领导就是重要外宾。

然而,就在中外宾客频频举杯互致祝福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头顶的天花板上面,竟藏着50多个人。

人民大会堂不安全?木质龙骨存在隐患

当时,宴会厅内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头顶上藏了50多个人,也知道这50多个人要干什么,这个人就是沈勃。沈勃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建造的全过程。他当时就和同事坐在宴会厅二层走廊的西北角上。

1959年9月30日中午,离国庆招待会开始只剩不到7个小时了,沈勃突然接到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电话,让他立刻到市委办公室。沈勃马上意识到,出事了,而且很可能与人民大会堂有关,放下电话,他就匆忙赶到了市委办公室,一进门就发现屋里除了刘仁外,还有三位陌生人。

还没等沈勃开口问,刘仁就做了介绍,说这三位同志是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沈勃一惊,又是市委书记紧急召见,又是公安局的同志,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接下来的一句问话还是把沈勃吓了一大跳。

沈勃回忆说:“刘仁同志看见我,第一句话就说,沈勃,怎么人民大会堂不安全呢?!”

人民大会堂不安全?!沈勃—下被问懵了。公安局的同志赶紧解释,不是人民大会堂不安全,是宴会厅不安全。听到这话,沈勃—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钢产量仅为158万吨,因为受到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民大会堂的顶棚都采用的是木龙骨架,所以它的天花板上隐藏着数以千计、纵横交错的木龙骨,不安全因素就来自这些木龙骨。木龙骨极其易燃,虽然在建造时就已经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但是由于顶棚上电线密布,谁也不能保证不出现意外,特别是电线接头的地方,万一发生短路打火,很可能引起火灾。

所以市公安局的同志在作最后检查时认为,宴会厅的房梁使用了大量木质龙骨,在防火上存在严重隐患,再加上地上7000平方米的木地板,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说,这涉及5000多人的安全问题,沈勃很清楚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再有不到7个小时,新中国10年国庆招待会就要开始了,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各界人士就到了,如果宴会厅不安全,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沈勃问道:“要是宴会厅不安全,那么今天的宴会怎么办呢?”

刘仁说:“那就请示周总理,我们另安排地方。”

沈勃心里很清楚,请柬已经发出去了,那么多国家的贵宾都等着目睹人民大会堂5000人的盛宴呢,怎么可能说换就换!

再说,要保证近5000人同时用餐,换地方重新准备根本来不及,现成的地方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

 50多人手持棉被藏在顶棚,时刻准备灭火

就是沈勃要换,有一个人也绝对不会同意。这个人就是郑连福,这次5000人国庆招待会的设计组织者,也是现场指挥,在设计国宴方面,他可谓经验丰富,样样精通。

郑连福1918年出生,小时候只上过3天私塾,17岁进入北京饭店,从学徒打杂干起,不仅自学了五国语言的日常用语,还积累了丰富的宴会设计知识。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国宴——“开国第一宴”的服务工作总负责人,获得开国第一宴“宴会设计师”称号。他还参与了北京饭店宴会程序的定性研究工作,并创制了“中餐西吃法”,掀开了中国宴会史上新的一页,有“国宴总管”之称。

可是这一次的国庆招待会着实让他犯难了。参加这次招待会的人数为4647人,也就是说,要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放下460多张圆桌,而宴会厅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按这个数字计算,理想状态下,每桌占地面积不到15平方米,这还不算主席台、主宾席、乐队的位置,不算过道,不算摆放固定柜台和必要的安全通道、服务通道等。

怎么才能摆下这么多桌子成了一个大问题。但这还只是对郑连福最基本的要求,还有更细的标准。一、舞台摆花草,挂国徽,不悬旗,不挂像;二、舞台前设主宾席9桌或11桌;三、宴会厅楼上北、西、东三个走廊分别设军乐队、管弦乐队、民间乐队。

从保存在外交部档案馆的国庆10周年招待会的桌位分布图及分区图可以看到,最终的方案里保证了11桌主宾席,共布置了472桌,其中23、21、19、394、396、81、78、107为空桌。所有桌位被划分为10个区。

千万别小看这张图,这可是郑连福费了好大力气才设计好的,所以,如果沈勃说宴会厅不安全,国庆招待会真的像刘仁说的那样另外找地方安排,那郑连福的工夫就白费了。

而此时离国庆招待会开始只有不到7个小时了,人员物料各项准备都就绪了,现在换地方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集全国之力修建起来的人民大会堂,如果第一次亮相就出现这样的问题,那造成的影响也太大了。

这些问题一一在沈勃脑海中闪过,他当机立断做出保证:“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宴会是安全的!”

刘仁听了沈勃的话多少松了口气。但安全可不是个儿戏,口说无凭,必须有措施来保证才行。

沈勃之所以这么肯定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大厅是安全的,一是他相信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质量,二是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为了排除隐患,从北京市委办公室一出来,沈勃就联系了老工人和人民大会堂机电科的电工,带着他们爬上了顶棚,展开地毯式排查。尽管宴会厅顶棚里的木龙骨架数量很庞大,里面布满了电线,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量的排查工作非常困难,但沈勃他们还是坚持逐点检查了一遍。

不仅如此,沈勃还有一个更大胆的安排。那就是在宴会进行过程中,安排50多位老工人手持棉被藏在顶棚里,时刻准备灭火。而他和同事则在宴会厅二层走廊的西北角上密切关注现场动向。这个安排对外严格保密,连郑连福都不知道。

服务员看红黄绿三色指示灯行动

其实郑连福当时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他的心思都在这次5000人参加的国庆招待会的设计、组织和现场指挥工作上。

好不容易安排好472张桌子,郑连福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两眼通红的他,恨不得马上倒下睡一觉。可是,国庆宴会就在眼前,他要解决的问题还多着呢,从食品安全和卫生把关到装盘上桌,从餐具器皿摆放到出菜上菜路线,一桩桩一件件都马虎不得。

从1949年到1959年,新中国的历次国庆宴会都是在北京饭店举行或者由北京饭店承办、其他单位协助完成的。所以对于主办国庆宴会来说,北京饭店可谓驾轻就熟。可是,这次国庆10周年宴会不一样,它规模空前,有5000多人参加。而刚刚竣工的人民大会堂只有厨师29人,服务员200多名。这些服务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为了确保国庆10周年招待会顺利进行,主管部门把以北京饭店为首的北京各大饭店最优秀的服务员和厨师都调到大会堂,听郑连福指挥。

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宴会厅,近5000位宾客,472张餐桌,1000多名服务员,198名厨师,这么盛大的宴会,这么多的服务人员,而且来自不同的单位,没有时间接受统一训练,怎么调配这些服务人员,协调宴会厅和后厨备餐上菜的时间,成了一大难题。

光靠嘴指挥肯定不行,这么大的宴会厅不能保证人人都听得到,如果用扩音器,又怕声音太大干扰宴会。一个偶然的机会,郑连福竟找到了灵感。

受马路上红绿灯的启发,郑连福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厨房和东西两侧的出入口安装了红黄绿三色指示灯,保证整个厨房和整个会场所有服务人员都能看到指示灯的指令。然后又把472桌的整体服务任务划分成10个区,根据每个区的大小规模和人数确定服务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宴会开始后,郑连福站在主席台东侧负责现场调度,控制指示灯,所有服务人员就按照指示灯的指令行动。黄灯一亮,各个岗位的服务员各就各位,做准备服务的工作;绿灯一亮,每个服务区的服务员都按照规定的服务程序走菜、上菜;当奏国歌的时候,红灯亮了,在场所有工作人员都原地肃立,停止一切工作。

就这样,郑连福解决了1000多人的协调统一问题。

经过很多人很多个不眠之夜,1959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招待会终于到来,但是对于郑连福和沈勃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1959年9月30日夜,在激动人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崭新的灯柱把天安门广场照得亮如白昼,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灯光璀璨。80多个国家的贵宾和30多位友好国家的元首及政府首脑齐集人民大会堂,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以及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庆的各国领导人在乐声和掌声中步入宴会厅。

晚7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招待会如期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周恩来在庆祝招待会上发表讲话,他的讲话受到了热烈欢迎,掌声和欢快的乐曲声响彻了整个宴会厅。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两位大国领袖在主桌上比肩而坐,相互敬酒。

就在中外宾客举杯敬酒的时候,他们全然不知,自己头顶的天花板上竟然藏着50多名手持棉袄,随时准备灭火的老工人。只要房梁上的电线一出现火花,他们就会第一时间扑灭。

沈勃回忆说:“我就坐在那个地方,看整个宴会厅的情况,很清楚,但是因为很紧张,所以周总理的开会词一个字我都没听见。”

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人民大会堂自建成以来的第一次5000人的国庆招待宴会逐渐接近尾声,在来宾们相互敬酒、谈笑风生的场面中,可以看出这次盛宴举办得非常成功。而此时,郑连福、沈勃以及藏在棚顶的那50多个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值得一提的是,33年后的1992年,国家对人民大会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改造,将原室顶内的木龙骨结构改为轻钢龙骨吊顶。如今,这里举行国宴时,再也不用在房梁上藏一支救火队了。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