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遂自荐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他的结局很悲催

www.creaders.net | 2023-01-09 14:29:45  夜读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毛遂自荐一般用作褒义词,用到这个词时,还隐含自荐的这个人对自己非常自信,对自己要去做的事也非常有把握之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毛遂是如何自荐的。

01

“毛遂自荐”的由来

“毛遂自荐”这个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个词语的意思一看就能明白,毛遂自己推荐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遂是平原君赵胜的门客,门客是古代一些达官贵族在家中供养着,为主人提供服务的一批人,相当于贵族门第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他们其中一些是确实有真才实干,能给主人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但其中也有浑水摸鱼的,凭借虚名在主人家混吃混喝。

门客与仆人是有区别的,他们不需要干奴仆的工作,平时能享受到客人一般的待遇,但当主人需要他们替自己解决一些事情时,会给门客安排工作。

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赵胜自是心急如焚,秦军兵强马壮,他再不采取措施,等待他的就是赵国被秦国吞并的命运,他自己的封地也会保不住。

平原君打算去楚国请求援助,但一个人却显然不够排场,而且平原君也没把握自己能说服楚国出兵。

这种情况就是门客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平原君打算从门客里挑二十人,最好是文武兼备,让他们作为自己的智囊团,一起去楚国说服楚王借兵。

平原君在门客里挑来挑去也只得十九人,正在犹豫再挑谁时,一个平时默默无闻,名叫毛遂的门客主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楚国一试。

勇气是成年人的宝贵财富,明知前路艰难还要迎难而上,这种勇气更是足以称道。

可人并不是有了勇气就能一往无前,有勇无谋的人比比皆是,平原君对毛遂一点也不了解,怕他无法胜任自己的任务,问他拜在自己门下多久。

毛遂知道平原君的担忧,回答他有三年了,平原君更加不信任他了,说出了“锥在袋中”的理论。

平原君的意思很明白,毛遂拜在他门下三年有余还是默默无闻,至今没做出什么亮眼的事,估计就是个没用的庸才,怎么敢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这样的人。

毛遂却反驳说,如果平原君早把自己放在袋子里,那自己早就出头了。

毛遂在求一个出头的机会,平原君也听出他的意图,通过跟毛遂的简单交谈,或许平原君认为毛遂是有才华的,或许也是被他自荐的勇气所折服,答应了毛遂的请求。

平原君被说服后,毛遂也不负平原君所望,凭借优秀的口才和临场的机智,三言两语迫使楚王出手援助,解了邯郸之困。

后来“毛遂自荐”就成了一段佳话,告诉人们,有能力施展自己才干时千万不要退缩,即使没有机会也要自己为自己争取,如果推诿不前,很有可能就会一直碌碌无为下去。

02

“毛遂自荐”之后的结局

毛遂以一人之力说服楚王,解决了赵国大难临头的危机,很多人都会好奇,他之后的结局又是怎样,但史书中只记载了毛遂自荐的故事,在那之后的情况没有记载。

作家鄢烈山在《毛遂之死》一文中,描绘了毛遂自荐之后的事,和毛遂的最终结局。

很多史学家并不认可这一事实,认为这是被“杜撰”出来的历史,不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

但是历史上毛遂真正的结局是什么,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而且所隔时间太过久远,到今天已经不可考了,除非出土新的文献记载,不然会一直是一桩历史悬案。

在鄢烈山的《毛遂之死》中,毛遂在“自荐”之后的结局并不好,甚至让人不免叹息。

在《毛遂之死》中,说是毛遂自荐后一年,赵国再次面临被围困的危机,这次赵国同样派出毛遂,但不是派毛遂去搬救兵,而是直接让毛遂挂帅。

毛遂一介文人,就算能言善辩,怎么懂得领兵打仗之道,结果可想而知。

之后,作为败军之将的毛遂,一想到那么多人因自己而死,自己也没能再次为赵国化险为夷,在逃亡途中挥剑自刎而死。

《毛遂之死》中对于毛遂结局的描写,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争议,用史实去考据也存在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我们不能说他是假的,也不能说它是史实,因为没有任何佐证证明历史上发生过那样的事,《史记》上没有毛遂结局的记载倒是真的。

毛遂的真正的结局我们无法考证,但毛遂和他的自荐故事,成功地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闪光点。

至于毛遂之死,同样有它的寓意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人是无懈可击的,人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善用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才能驾驭自己的人生。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