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请勿联想:华国锋 “领导就不要深入危险一线?”

www.creaders.net | 2023-08-20 12:17:34  旧报刊剪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有危险!工人天天在井下做事怎么办?当领导的难道就不要深入一线了吗?”华国锋火了,愤怒地说。

愤怒的质问,发生在1969年8月间的一天。那天,时任湖南省主要领导的华国锋正在岳阳检查工作。听说桃林铅锌矿出了点问题,他急匆匆赶了过去。生产指挥组组长周仲希向他汇报说,井下出了点小问题,正在着手解决。华国锋挥着手,表情沉重,严肃地说,大问题都是由小问题酿成的,要重视呀!不休息啦,赶快带我们下井看看。矿里领导考虑到井下有水,不好走,还怕塌方,有危险,劝他不要下去。这种情况下,华国锋便愤怒地发出了质问。

三条铁规

历史已经证明:保证严格的群众纪律,保证不脱离群众,我们党才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949年8月,28岁的山西人华国锋率领的南下湘阴县工作团接管湘阴,华任县委书记兼武装部大队政委。很多湘阴人至今还记得当年华国锋带头遵守群众纪律的故事。

洪水的袭击,让湖泊星罗棋布的湘阴田园破碎,加之血吸虫的危害,灾民成群。

1949年10月下旬,华国锋和警卫员裴红明迎着丝丝寒意,一前一后行走在和丰垸。走着走着,华国锋弯腰钻进了一座矮小破烂的棚子,裴红明紧跟其后。棚内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正蹲在临时建的土灶前生火。

“你是?”中年男人问道。

“这位是县委的华政委,是到和丰垸来看灾情的。”裴红明赶紧说。

“哦,是华政委啊!快请坐,快请坐。”中年男人急忙站起来让座。

棚子里只有一条脏兮兮的旧木凳。华国锋一转身正要坐下去时,裴红明却拦着要去吹。华国锋冲他瞪眼睛,裴红明赶紧退了回来。随后,华国锋并没有再去坐凳子,干脆走到灶前,对中年男子说:“老乡,我来给你烧火吧!”“不,不,不。那怎么行!”中年男子不肯。“没关系,没关系。我也好随便了解些情况。”华国锋一再坚持,中年男子只好让出地方。华国锋一屁股便坐到了地上,一边加柴吹火,一边与中年男子拉起了家常。

“老乡,你家里几口人啊?”

“老少共7口。”

“住在这里多少年了?”

“听祖上说,清朝嘉庆初年从江西迁到这里的。”

正聊着,一只猪崽“哼哼”叫了几声,从床底钻了出来。这可把裴红明吓了一跳。南方人怎么把猪放在床下养呢?人怎么睡觉呢?

“出去,出去。”裴红明悄悄地用脚尖踢小猪,想把它赶出去。

小猪看到家里来了客人,显得亲热无比,竟然跑到华国锋身边去了。

“老乡,你这头猪崽养得不错嘛!”华国锋伸手摸了一下小猪,对中年男子说。

“嗯,要不发大水倒垸子才好,要不然一头都保不住了。”中年男子叹息着说。

接过中年男子的话头,华国锋又详细问起了水灾的情况,比如堤垸倒溃情况啦,有多少人逃荒去了啦,有多少人缺粮啦,如何尽快把堤防垸修好啦等等。华国锋一边细心听着,一边向灶膛里加芦苇。芦柴潮湿难得烧燃,他就随手拿起吹火筒吹,吹得灶膛内风声呼呼,芦柴也哔哔剥剥作响。

裴红明毕竟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对华国锋手里的那个吹火筒很感兴趣。这个吹火筒既简单,又很奇特,就一根竹筒却吹得风很大。

“政委,您休息一下,让我来烧一会。”裴红明说。

华国锋便把吹火筒给了裴红明,自己靠中年男子坐下,畅谈起来,还不时拿出笔记本作记录。

裴红明拿着吹火筒,像是得到什么宝贝似的。他上下察看,原来这吹火筒是米把长的竹管做的,中间的竹节都打通了,但底部没有打通,只在中间钻了一个小孔,对嘴上的这端则是敞口,吹气时,底部小孔便产生很大的风速。

裴红明也学着华国锋的样子,把吹火筒的上端对在嘴上,把底端伸进灶膛鼓气吹起来。果然有风,火趁风势也大起来了。这底部的孔眼也太小了,如果把眼开大点,风力不就会更大些吗?应该改进改进。裴红明掏出小刀,用刀尖对准吹火筒底部的小孔用劲捅了又挖,挖得能伸进大手指。再吹,使劲地吹。腮帮子鼓得像气球了,可不见什么大风,相反还没什么风了。冒出的滚滚浓烟,熏得他泪水直流。

回到县城后,华国锋语重心长地对裴红明说:“以后到贫雇农家去,没有凳子就坐地,有凳子也不要去吹灰打灰,一吹一打就把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吹掉打散了。吃饭、喝茶也一样,群众能吃能用的,我们也应该能吃能用,不能有反常表现。按群众说法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吃饭时,也不要吃‘哑巴’饭,要多与群众交流。饭前饭后空闲时间内,不要拿着书报看,要帮群众做点什么事。没有得到农家人同意,不要去乱动人家的东西……”

我从老同志的口中得知,后来,华国锋把这一指导思想提炼成“干部下乡的三条铁规定”:第一,到农民家里,坐凳子不吹灰;第二,群众做饭时,要帮助烧火;第三,吃饭时要和住户拉家常,不能吃“哑巴”饭。正是这三条规定,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修建韶山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的一大手笔,更是湖南水利史上的传奇诗篇。当时,已经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的华国锋兼任工程指挥长兼政治委员。

位于湘潭、宁乡两县交界的皂林冲隧洞,是引涟水进入宁乡花明楼的咽喉。它的施工是整个工程最为困难的,因为那里的地质是狗皮泥,支撑力差,搞不好就要塌方。

1965年10月上旬的一天。

“苦干实干拼命干,打通隧洞过元旦!”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号斜井忽然大面积塌方了!离洞顶30多米的山坡有几处裂了缝,宽的竟达到10厘米,地面下沉了30厘米,洞内背板墙的支撑,有的压得炸裂了。

“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改道!”有技术员提出。

正在二号竖井跟班劳动的隧洞工程指挥所的负责人老贺,听技术人员这么一说,沉默了,他感到压在肩上的重担突然重了许多。皂林冲隧洞是韶山灌区左干渠的咽喉工程,全长996米,通过流量11.5秒立方米,要通航10吨木船,干渠穿透岩是整个灌区工程中有名的难工险段。为了及早打通隧洞,保证第二年3月全线通水,除在进出口采取明切外,还特地开挖了两个60多米长的斜井和一个30多米深的竖井。因为怕人手不够,总部又从省水利电力厅工程总队调来人马,配合道林民工团一道开挖。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斜井、竖井都已到达主洞,并已分为八个工作面向隧洞展开全面进攻。想不到这里地质如此复杂,如今竟出现了这样大面积塌方,下一步怎么办?他感到事关全局,非同小可,必须请示灌区工程总指挥部决定。

第二天清早,一辆越野小汽车爬上了三仙坳,急速地开到了皂林冲隧洞工地。从汽车上走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总指挥华国锋。

“开挖隧洞,我们没有经验,究竟是改道还是不改道,要请总部决定。”老贺说。

华国锋思索了一下说:“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还是先听听群众的意见再定吧!”华国锋说着站起身来,提出要到塌方现场去看看。

来到塌方现场,华国锋察看完地面裂痕之后,又要进到洞里去看看。

“洞里已经停止施工了,情况危险,不要下去看了吧!”老贺和其他同志纷纷劝阻说。

“应当下去看看,只有情况明,才能指挥灵嘛!”华国锋微笑着说。

从塌方现场察看回来,华国锋一行立即召开了有干部、民工以及全省精通隧道工程的专家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主张改道的,有主张不改道的。华国锋认真地听着,有时插几句话,有时在笔记本上记点什么。“我来说几句。”这时,一位老民工站起来,望了望华国锋等指挥部的领导,然后大胆地开讲了,“我是不赞成改道的。塌方难不住我们。事在人为嘛!”华国锋点了点头,然后说:“老同志,你再具体谈谈战胜塌方的办法。”

听华国锋这么一说,老民工劲头来了,他甚至手舞足蹈地讲得十分来神:“据我们在洞内观察,压力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斜井与隧洞交接的丁字厅。只要能突破这个难关,问题就解决了。我想,可以先从二、三号工作面入手,那两个工作面都已打进好几米深了,而且压力不大。如果先把那两个工作面打上较厚的钢筋混凝土,那么二、三号工作面就承受了一定的压力,然后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向丁字厅进攻。平日打洞,是先挖后撑,如今采取先撑后挖,或边撑边挖,并及时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塌方就可以战胜。”老民工刚一讲完,华国锋便问大家:“要打多厚的钢筋混凝土才能承受下沉的压力?”“要打一米以上的双层钢筋混凝土。”技术人员说。老民工发完言,大家都点着头,觉得有道理。

大家越谈越有劲,战胜塌方也越来越有信心。会议一直开到黄昏,此时主张不改道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搞技术的考虑问题要仔细一些,要把各种情况都估计到,同时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民工同志们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做到有勇又有谋。”临散会时,华国锋又补充说,并建议晚上分工种召开班组会议,充分发动群众,人人出谋献策。

于是,不到两天,指挥部就作出了不改道的决定。1966年初春之时,老贺他们在战胜61次塌方之后,终于将隧洞打通了。

用心聆听一线声音

华国锋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后,足迹更是踏遍大江南北,依然保持着接近群众的生活本色。

1976年7月28日3时,唐山发生强烈地震,这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其时,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8月4日,华国锋率领中央慰问团赴唐山。那天,天气很热,机场上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在机场附近的帐篷里,华国锋听取了地方领导的简单汇报,然后乘坐一辆北京牌吉普车,赶赴40公里之外的开滦煤矿吕家坨矿。

一到吕家坨矿,华国锋就问矿党委书记马庆云:“井下工人怎么样?”

马庆云回答说:“没有伤亡。”

华国锋随后在井口和洗煤厂仔细查看灾情,问马庆云:“这儿有长年在井下的工人没有?”

“他就是。”马庆云指着老工人甄景华说。

当时,甄景华正在盖简易抗震房,听说中央慰问团来了,两手泥巴没顾上洗就跑了来。此时见华国锋走过来,他忙把手上的泥往衣服上擦。华国锋见了,笑着一把握住他的手,问道:“你们井下的同志们都上来了吗?大家身体怎么样?”

老甄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只是使劲地点头。

1976年,华国锋同志慰问唐山地震灾区人民。图/新华社

华国锋听说老甄正在盖简易房子,提醒说:“现在还有余震,老房子不要进去,简易房子要盖好。”

华国锋又来到了洗煤厂。当时余震频繁,大地不停地抖动。华国锋不听当地领导劝阻,坚持查看了原煤仓倒塌的情景,又察看了皮带走廊的毁坏程度。

离开吕家坨矿,华国锋来到唐山钢铁公司。那时已是下午6时多了。院子里临时摆了几排凳子,放了张条桌,安了话筒。华国锋站在桌前,正讲着,余震发生了。他停了一下,然后平静地望着大家,继续说:余震还有,要注意安全;外面搭的棚子要坚固些,要能够防雨,离高大建筑物要远一点,要远离高压线……

回到北京,华国锋仍然十分关心唐山的抢险救灾,多次就恢复开滦煤矿作出重要指标,并亲自调集各路人马,年底开滦煤矿原煤生产便达到了震前水平。

华国锋第二次到唐山是1977年4月26日,他在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途中来唐山视察。他接见了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正在唐山召开的河北省唐山、丰南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对唐山的恢复生产作出具体指示。

1978年元旦,华国锋第三次来到唐山,看望唐山的广大工人和干部。当天上午,华国锋执意冒险下到唐山矿600多米深的采煤六区,在井下5257工作面,与矿工们一起过元旦节。华国锋这次来唐山,不仅关心生产建设,同时也关心着职工的生活。在唐山矿井下,华国锋坐着隆隆作响的电机车矿车驶向矿井工作面的路途中,就问起了地震后矿上职工的生活安排等情况。华国锋还指示开滦煤矿的干部说:“要关心工人和家属的生活,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

( 来源:《新湘评论》2015年07期,作者纪红建。)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