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成为一位知名将军通常取决于其军事成就的辉煌。若一位将军的功绩寥寥或成就有限,一般难以被尊称为名将。然而,在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凡的将领,他就是赵奢。赵奢直到中年才首度参军,一生仅带兵征战一次,但正是因为那一次战役的胜利,使他被后代和历史学者尊崇为名将。
赵奢,作为赵国宗室成员,年轻时曾任小官负责征收田赋,并因其公正无私的工作作风受到广泛赞誉。在一次事件中,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当时身为赵国相国,由于他家族拒绝遵守税法而与赵奢发生冲突。
赵奢坚持法治原则,甚至处决了平原君家中负责这一事务的高级管家。此举激怒了平原君,他一度企图暗害赵奢。然而,赵奢利用赵国的强盛势力来劝告平原君,指出如果连国家的相国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定会走向衰败,届时连平原君自己的富贵也难以持续。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平原君,他开始认真听取赵奢的忠告,视其为贤能之士,并向赵王推荐他。
赵王也极为重视人才,因而任命赵奢为总税官。在这一职务上,赵奢的表现出色,他所负责的税收管理既合理又公正,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并且确保了财政的充足,使得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在战国时期,文职与武职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才能出众的人往往能够获得军事职位。赵奢正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被任命为将军,领导一支部队。在军队管理中,赵奢采用了严格而公正的方法,他严格要求同时又不失关心部下,按照功绩公平分配奖赏,因此赢得了士兵们的广泛支持和忠诚。
公元前269年,赵国受到了秦国强大军事压力的威胁。秦国军队对赵国的阏与地区发起了围攻,凭借商鞅变法强化后的军队,秦国在军事上显得无坚不摧,频繁向东发起征战并多次击败了山东的六个国家。在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时,赵惠文王麾下的廉颇、乐乘等资深将领都认为阏与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偏远且地势险峻而难以得到支援。然而,赵奢却持有不同见解,他认为这正是勇士应当挺身而出的关键时刻,只有真正的勇者能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
赵王因此决定让赵奢率领军队前往阏与。在获得王之保证,即不会干预军事指挥之后,赵奢领军出发。面临秦军的强大压力,赵奢采取了独特的战略。他故意在出征不久后安营扎寨,表现出一种似是迟疑不前的姿态,这让秦军误认为赵奢缺乏勇气,因而减少了对阏与的警戒,转而集中力量攻城。
得知秦军放松警备后,赵奢迅速下达命令,要求部队急行军,迅速前进至距阏与仅50里的地点,并迅速占领了北山的制高点。这一行动让正在攻击阏与的秦军措手不及,迫使其急忙调整战略应对赵军。得益于赵军掌握了有利地形和行动的先发优势,再加上秦军因长期作战而战力有所削弱,最终在劣势地形和耗尽体力的情况下被赵奢击败。
这场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赵奢是赵国首位在野战中与秦军正面交锋并取得胜利的将领,因此极大地提高了他以及赵国的军事声誉。赵惠文王为了表彰他的成就,封赵奢为马服君,并使他的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等齐名,成为赵国的核心将领之一。赵奢的功绩和名望由此传播开来,其后代以“马服”作为姓氏,后简化为“马”,从而成为马姓的显赫源头。
值得注意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也因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华而名声远扬,但他的军事生涯因缺乏实战经验和过度简化战争的复杂性,最终以失败结束。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不幸战败并丧生。这场战役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是对赵括个人军事能力的极大考验。尽管如此,这一事件并未影响历史上对赵奢的评价。在唐宋两朝,赵奢一直被尊为著名将领,并在战国时期的众多杰出人物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充分证明了他无可争议的军事才能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