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再现古蜀传奇:三星堆明星文物重放异彩

www.creaders.net | 2024-10-30 22:52:56  经济观察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光彩夺目,但很多都是经过修复才能拿出来展陈的,是文物修复师之手让他们重现华彩,背后的艰辛则往往不为人所知。

  以三星堆为例, 3-8 号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 1.7 万余件,相对完整的器物只有 4500 余件,大多存在残缺、锈蚀、断裂等病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等 16 家文保科研机构联合参与,至今才完成了 4000 多件文物的清理保护。可见,文物修复是一件极其细致的工作。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这些明星文物是如何复生的。

  商青铜神树——镇馆之宝与修复大师的对望

  1986 年,三星堆开启了 1、2 号祭祀坑的挖掘工作,在出土的 7000 多件文物中,数量最多的是青铜器,它们风格诡谲、造型奇特,其修复工作最后落在杨晓邬的肩上。

  1947 年出生的杨晓邬有着丰富的经验,被誉为四川青铜器修复第一人,曾主持修复了三星堆 1号、2 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纵目青铜面具等一系列青铜重器。

  杨晓邬和修复的青铜头像

  相册内满载杨晓邬十多年的心血和成果

  1987—2003 年,他主要负责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他发现,文物在被掩埋之前就被人为敲碎、砸扁并焚烧。于是,他开始从简单文物入手,从玉璋到太阳器、从人像到面具,杨晓邬沉浸在铜与火的交融中。在那间不到 30 平方米的修复实验室内,他逐渐掌握了复原三星堆文物的方法与技艺。也正因有前期的积淀, 1990 年,杨晓邬终于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文物修复。 1990 年,杨晓邬带着徒弟郭汉中,开始修复三星堆出土的最大、最复杂,也是最独一无二的文物——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出土时情形

  这件文物出土时,就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学术界对它的造型、用途、工艺等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要将其完整修复出来,更是面临巨大挑战。神树的大型碎片就有70多块,还有无数小型碎片,共计2479块碎片;而且,杨晓邬研究发现,神树树干不同位置的青铜“树皮”并不是一样厚。“神树树干一面厚一面薄”,这也许是古人故意为之,也许是后天风化侵蚀而成,但无论怎样无疑给修复工作带来难度。更重要的是,没有人知道神树原本的样子,修复工作又不允许杨晓邬和郭汉中无休止地尝试,所以一切对于神树的设想,只能在头脑中验证。

  杨晓邬在修复青铜神树

  杨晓邬根据造型、花纹的不同把碎片分好类,再把同类的碎片进行多次的拼接与对比处理。神树比普通青铜器大许多,他们只好在室外进行修复工作。于是在考古研究院外的天井里,杨晓邬与弟子搭起一个 5 米高的棚子,并装上脚手架,四周还遮上塑料膜、盖上玻纤瓦,作为修复工作台。

  杨晓邬在室外修复青铜神树

  神树到底应该长什么样?杨晓邬每天一边思考一边试验,一切都是未知。在修复青铜神树整个过程里,光研究就用了 3 年之久。

  在修复神树主干之前,杨晓邬一直以为青铜龙是一件独立的青铜器,应是神树上一个单独的插件,于是将扭曲的龙身体独立焊接。但在修复完之后,青铜龙却毫无生气,完全没有三星堆文物奇异诡谲的造型风格,他们只好将青铜龙恢复原状重新构思。后来杨晓邬想到,也许这条青铜龙不是独立于神树,而是缠绕在神树上,扭曲的龙身正好说明龙与树之间的依附关系。他们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构思修复方法,在修复神树的同时修复神龙。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青铜龙的爪子、腹部和神树连为一体,这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青铜龙一下子“活”了起来,呈现出奇异美丽的艺术感。

  就这样不断尝试,不断推翻原来的设想,又不断改进方案继续尝试,修复工作一直持续了 8 年。1997 年, 396 厘米的青铜神树出现在世人面前。在神树的枝条间、枝头的神鸟上,人们可以一览古蜀璀璨的文化。十年心血,神树的修复也成就了杨晓邬最满意的作品。它如同一棵生命之树,生长在杨晓邬的人生之中。

  修复后的青铜神树

  修复后的青铜神树被命名为“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 3.96 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在中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这株神树也称得上是形体最大的一件。

  除了按部就班地修复原貌之外,杨晓邬对青铜神树独创性的固定保护,也使得这件旷世奇珍免遭二次损毁。 2008 年,汶川地震波及了三星堆,但 1 号神树和 2号 神树并没有被地震波破坏,其中杨晓邬在修复后用丝线固定的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晓邬说,由于神树的半边龙形部件已经没有了,导致主杆两侧的配重不平衡,正常放在展厅时,神树就会自然向一侧倾斜。为了防止地震,修复时他就为青铜神树拴了一根渔线,固定在展厅保护罩中。地震时展厅的监控录像显示,正是由于杨晓邬的这一创新,总高3.96米的1号神树只是在地震竖波来临时上下颠簸,并没有左右摇摆,因而未受损害。

  “最难修的还是青铜神树,比青铜大立人还难。不光要修,还要研究,不光要研究,还要观察,到底修得对不对。拼接、研究、愈合,三年,然后花了整整四年,一个零件一个零件修复。”相册翻过一页,赫然骄傲地写着:“修复后神树雄姿,高 4 米,宽 1.4 米。”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时光匠人重现“黄金面膜”

  蒜头鼻、阔嘴巴、剃平头,眼角高高挑起,眼球凸出,青铜骨骼黄金皮肤,这是一张来自 3000 年前的脸,从古蜀文明穿越而来,经“四川工匠”郭汉中的手,得以重焕光彩。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郭汉中 1984 年进入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师从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青铜神树、大立人像、大面具等重器,皆经杨晓邬、郭汉中师徒之手,方得重焕光彩他们研发铆接、灌注、塑形补配等工艺,推动国内文物修复技艺发展。

  杨晓邬(左)和郭汉中(右)师徒二人

  郭汉中在长达三十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中,共修复文物六千余件

  这尊出土于三星堆 2 号坑的“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是郭汉中早年经手修复的文物之一。据已有统计,三星堆 1 号坑、 2 号坑,共出土了 57 件,样式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其中只有 4 件覆盖黄金面具,而这尊“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是三星堆出土的金面铜人头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

  样式各异的青铜人头像

  当时这件青铜器的主要病害,包括严重变形、扭曲、被敲碎或凹塌等,不少氧化锈蚀程度相当严重。按照传统修复的流程,整形(也叫矫形)是青铜器修复中的难点之一,也是最细致,最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文物修复师根据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特点,采用多种传统修复方法相结合进行整形,分别采用挤、敲、箍等,对青铜面具进行修复。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修复前

  三星堆 1、2 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的修复,受当时科技手段的制约,还是以传统的锡焊法焊接为主,配合铆、粘等辅助工艺。焊接的方法采用镀锡焊、加银钉扣焊、点焊、敲压焊、对口焊等多种焊法交叉进行,保证了焊接修复的质量。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修复前

  其中,青铜金面罩人头像采用机械去锈方法,先对金面罩进行粘取。“由于氧化比较严重,不能进行有效焊接,我们采用环氧树脂粘合技术,对裂缝空隙一定要小,以便能够准确把金面罩还原到铜人头像上。金面罩修复当时采用的方法是经过了回火处理,把褶皱部位按压平整,最后用粘结剂回填至铜人头像上。”郭汉中说。

  金面罩与青铜人头像的粘和方法,是用生漆与石灰两种材料调和,作为粘结剂,将金面罩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整件青铜人头像金光熠熠,闪耀着光芒,很灿烂的样子,显示出尊贵的地位和身份,气度非凡,有一种非同凡响的宽容胸怀。

  修复好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头纵径 14.5 ,横径 12.6 ,高 42.5 ,宽 20.5 厘米,是现存最完整的金面罩人头像。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金面罩用金皮捶拓而成,大小、造型和铜头像面部特征相同,眼眉部镂空,制作颇为精致,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修复后

  目前,三星堆遗址已出土 10 件金面具(罩),分别出土于 1 号、 2 号祭祀坑,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 3 号、 5号和 8 号坑,金面具的修复技术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于 3 号坑出土的金面具,经过了清理、复原等工作,在 2024 年 7 月 23 日开幕的修复成果展中展出。这件金面具在出土时如同纸张般压扁变形,经过精心修复,最终呈现出了其完整面貌,这也是目前三星堆出土最完整的金面具之一。

  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金面具保护修复前

  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金面具保护修复后

  “这一次我们对金器开展了病害调查评估后,去除了表面附着的大量泥土,再通过延展的方式将金面具一点点展开、复原。”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特别提到,为了更好地展示复原好的金面具,文保工作者还通过3D打印的手段,制作了一个透明的模具。“这样我们可以把金面具回贴到3D打印的模具上,让观众直观地看到其使用功能。同时也是为了体现出文物修复工作其实是需要文保工作者大量辛勤付出的。”

  商青铜立人像——世界铜像之王的站立

  1986 年,三星堆商青铜立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 2 号祭祀坑,是现存最高、最完整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商青铜立人像修复前

  回忆起青铜立人像的出土,曾参与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工作的陈显丹至今记忆犹新,“青铜纵目面具最先露出来。开始,大家还以为是一件‘铜椅靠背’。等到清理结束,才发现是一个巨大的青铜面具,仅一只耳朵就有 28.5 厘米。”紧接着,在满是象牙的坑中,一只巨大的手“伸”了出来,考古人员顺着手找到青铜立人,好几个人将它抬出来,此时它已经断成两截,只能与其他器物散乱地堆放在一起。

  2 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立人像的场景

  1987 年 5 月,受国家文物局指派,由傅金凯担任主要负责人的 4 人专家小组奔赴成都,接下了修复青铜立人像的任务。当时,傅金凯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

  傅金凯与青铜立人像的合影

  专家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残破不堪的青铜立人像,它从腰部断成两截,头部有严重的变形和损坏,背上的铜块被砸得四分五裂,底座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腐蚀,整个修复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

  考虑到铜质的腐蚀程度,以及对其上精美花纹的保护,此次修复采用了传统工艺方法,以锡焊这样的低温焊接方式来操作。

  傅金凯在修复青铜立人像

  在立人像上下半身合拢的过程中,傅金凯等专家将工作手套脱下作为铺垫,一切要以文物保护为先。其上燕尾状的槽孔,就是已开好、准备嵌入银锭扣的工艺槽孔。

  青铜立人像修复过程

  傅金凯认为,立人像在当初铸造时采用的是分段接铸的工艺,图中的小圆孔和铆丁状物件就是分铸接铸工艺件。这是重要的文物遗存,为研究立人像的铸造提供了实物物证。

  青铜立人像修复过程

  通过以钎焊(这种方法变形小,接头光滑美观,适合于焊接精密、复杂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构件)为主、粘接为辅的传统修复办法,终于使 3000 多年前的立人像重新站了起来。

  修复过程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背部修复好以后,还有一小块缺损,专家们便精心打磨出一块同样大小的铜片暂时焊接上去。当时,铜像身上雕有精美的纹路,这块仿造的铜片上却没有再雕刻,专家们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那块丢失的铜片,将仿品替换下来。没想到, 6 年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 1993 年,三星堆出土文物修复工作基本完成,人们发现一块青铜残片,恰好与青铜立人像缺失的部分完美重合。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找回属于自己的答案。

  青铜立人像修复后

  修复完成后可以确认,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群中,不论是从服饰、形像还是体量等各方面看,青铜大立人像都堪称它们的“领袖”人物。青铜立人像高达 260.8 厘米,其中人像高 172 厘米,冠高 10 厘米,底座高 90 厘米。它立于铜方座之上,方座高 80 厘米。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四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为其作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青铜立人像的修复,其身着的服装也得到了复原。中国第一套原始“龙袍”实例来自四川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上面的龙纹礼衣,整体配套和纹饰、裁制结构都雕塑得清清楚楚。

  青铜立人像服饰细节

  从复原实例能看到,礼衣外面是右手短袖,前后襟左侧各绣了两条龙纹,龙头朝右摆,后背右肩部位还绣有一条螭龙纹。

  中国第一套复原原始龙袍 现藏于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马斯克功高震主?川普突然发文
2 一条消息在北京红二代圈子盛传
3 薄熙来之子薄瓜瓜 迎娶台湾女孩
4 令人不安!中国首都出现三大现象
5 老干部待遇要取消?这确实是大事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