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野的不像正史,荒诞超过野史

www.creaders.net | 2024-11-26 16:22:30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河朔三镇,在唐末,在五代十国时期,那真是如雷贯耳。

刘仁恭,刘守光,王镕的覆灭,代表了三镇之一的成德消亡,那么就还剩下两个,一个魏博,一个范阳。

这魏博割据啊,由来已久,要追溯到唐朝中期的军阀田承嗣。

这田承嗣啊,当年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田承嗣就成了叛军,在安史乱军中战功赫赫,打仗非常厉害,当时大唐朝廷里的不少将领都在田承嗣的手上吃过大亏,田承嗣后来就因功被叛军拥为魏州刺史。

魏州,就是河北大名。

后来安史乱军被剿灭,具体说是被剿灭前夕,这个田承嗣很能审时度势,他提前就投降了朝廷,得以保全,开始了在魏州的割据。

您想想,中晚唐时期可以说是天下割据了,哪儿哪儿都有藩镇,那为什么河北地区的情况最为剧烈呢?

河北,从隋唐以来,一直是世家大族们的聚集地,比如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等吧,反正河北地区的文人和士大夫们是很多的。

但是从唐朝开始,士族们就不怎么想要在河北发展了,以这些大家族为首,文人,读书人,他们要么去长安,要么去洛阳,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原籍,转而要在当时这种国际性城市里去谋求更大的发展。

那没办法,唐朝有科举制度啊,士族要做官,要从现有的阶级走向更高的阶级,他们要积极的参与政治,那么把家搬到帝国的核心城市自然是更加的方便了。

所以,以前河北这片天,他是由士人占据的,由士人主导,士人说话算数,现在士家大族走了,士人们也走了,那么就给了军人阶级入主河北的机会,本质上这是一种势力转变。

田承嗣割据魏州,他这死之前呢,觉得儿子田绪不太中用,于是就把魏博节度使的这个职务留给了侄子田悦,田承嗣这么一整,他儿子田绪不干了,有你这么当爸爸的么?好事儿轮不着自己的儿子,怎么能轮你侄子呢,所以田绪干脆杀掉了田悦,取而代之。

田绪死了之后,儿子田季安接班,田季安死后,儿子田怀谏即位。

田怀谏即位的时候,岁数比较小,只有十一岁,因此虽然他是节度使,但是由于这种主少国疑的情况,魏博就出现了权臣,这个权臣的名字叫做蒋士则,蒋士则等于是把田怀谏给控制住了,给架空了,整个魏博成了他蒋士则说话算数,这就引起了魏博士卒们的不满,因此他们发动了兵变,废掉了田怀谏,杀掉了蒋士则,改立田承嗣的堂侄田弘正做了新一任的节度使。

这田弘正啊,他控制魏博的时候,和朝廷的关系处的很好,甚至可以说是主动放弃了割据,那朝廷就认为,既然你放弃割据了,那我就不能把你留在魏博了,于是就把田弘正调到河北三镇中的另外一个藩镇成德去了。

不过这田弘正命不太好,他到了成德,本来是要做节度使的,结果被成德军的将领王廷凑给杀掉了,这王廷凑,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成德军王镕的先人。

田弘正死在了成德,新任魏博节度使李愬本来要举兵讨伐成德,为田弘正复仇,可惜就在要发兵的时候,李愬患病不能领军,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李愬既病,旋即卸任,于是朝廷又把田弘正的儿子田布任命为了新一任的魏博节度使。

田布的命啊,还不如他父亲田弘正呢,坐镇魏博之后不久,部下史宪诚发动兵变,杀掉了田布,史宪诚又成了新的节度使。

史宪诚的这个节度使的位置,说白了是半强迫的性质,因为彼时大唐朝廷已经很难插手河北三镇的事务,基本上是谁作乱了,谁在魏博兵变了,谁拿下控制权了,朝廷就只好把正式职务的授发下去,反正就爱咋咋地,只要别造反,别和朝廷对着干就行了。

于是,怪圈开始了。

史宪诚被魏博士卒杀掉,魏博兵又自行拥立了何进滔做节度使,朝廷也没办法,也插不了手,也干涉不来,又只好给何进滔正式的任命。

何进滔死后,儿子何鸿敬接任,何鸿敬死后,儿子何全皞接任,可是何全皞接任的时候,魏博士卒又兵变了,士卒们把何全皞杀死,又拥立了韩君雄。

韩君雄死后,儿子韩简即位,这时候又又又闹兵变了,韩简被部下所杀,魏博士卒又拥立了乐彦祯。

乐彦祯割据魏博的时候,其实是父子执政,由乐彦祯和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管理魏博,这个乐从训呢,治军无方,坏事儿干了一箩筐,魏博士卒对乐从训很不满,乐彦祯一看这儿子要坑老子啊,生怕魏博士卒再兵变,他干脆提前紧急避险,放弃节度使的权力,出家为僧了。

乐彦祯一走,魏博士卒们又拥立了赵文弁做节度使,那这个时候乐从训就不同意了,他认为既然父亲乐彦祯不干了,那么就应该是自己接班,所以他就和赵文弁闹翻了,开始举兵讨伐赵文弁。

这个赵文弁吧,掌握了魏博军的大部分兵力,但是奇怪了,乐从训攻打他,他却始终是坚守不战,一味忍让,手下这帮魏博士卒一看,这 赵文弁不中用啊,于是干脆把赵文弁杀掉,另推罗弘信做了节度使。

罗弘信死后,士卒们又拥立罗弘信的儿子罗绍威为节度使,那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来到了唐昭宗时期。

罗绍威割据魏博的时候,他手下的这帮魏博士卒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要兵变,罗绍威没办法,只好求救于当时还是宣武军节度使的朱温,朱温嘛,那是狠人一位,他介入之后,魏博历经动乱而终于平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被朱温所控制,因此到最后就沦为了折腾不起风浪,只能依附于朱温的小藩镇。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魏博节度使的废立,在历史上都是十分奇特,独树一帜的。

最开始,魏博节度使还是朝廷任命,可是中晚唐风云变化,中央政权难以控制河北三镇,所以慢慢的魏博的节度使就由魏博内部来解决了。

内部解决,我们也很好理解,那就相当于是一个割据势力,节度使都是通过血缘传承,老节度使死了,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他的儿子。

一开始,的确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选拔诞生节度使的,可是后来就变了,后来这魏博士卒频繁哗变,动辄就把在任的节度使给杀掉,然后拥立一个新的出来。

唐末五代的时候,兵变很稀松平常,哪儿没兵变啊,但是问题是,魏博的兵变和别的地区的兵变,还有所不同,别的地区兵变,都是节度使麾下的某某将领发动了叛乱,杀掉节度使,然后他取而代之,成为新的节度使,魏博的兵变,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发动的,而是大范围的群体哗变,那么这种哗变发生之后,群体每个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是利益毕竟就那么大,要怎么分呢?怎么分也分不够,所以他们在某种角度上就都不是既得利益者,因为他们在发动哗变,杀掉在位的节度使后,他们不会瓜分财产,也不会分割城池,分解兵力,他们只会再拥立一个新的节度使出来,那么他们除了换掉了一个领导人之外,身份地位各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拥立出来的节度使干得好,他们就一直拥立,甚至被拥立的节度使死后,还会继续拥立节度使的儿子,可是这拥立出来的节度使如果干的不好,比如唐文宗时期的魏博节度使何全皞,在任的时候严刑峻法,动辄打压士卒,以及同样是文宗时期的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搞贪污垄断,想要把魏博军镇中的钱粮都据为己有,这俩人就都被士卒们给杀掉了。

封建帝制时代,我们的管理模式都是由上向下的管理,但是魏博的管理,却是由下而上的,是由魏博的大量士卒来决定了魏博节度使的废立。

您想想,这种选拔模式,太高压,没有规律可言,不可靠,因为有时候你就算表现很好,节度使做的没毛病,那也保不齐魏博士卒想要换换新领导,所以才会有乐彦祯宁愿出家也不愿意再上班的事情发生。

文章写到这里,作者不由得想起一个事情来,那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也就是陈桥兵变。

简单来说,就是后周将领赵匡胤领兵外出打仗,半路上赵匡胤的部下啊,士卒啊,全都集体拥立赵匡胤做皇帝,赵匡胤连连谦让不可,但是大家极力推荐他,他没办法,只好答应,也由此赵匡胤代后周建立了北宋。

小时候听评书先生讲这段故事,总感觉这很有可能是赵匡胤自导自演的一场阴谋,士卒是提前找好的,部下是提前安排好的,劝进的台词是提前对好的,整个流程是早就演练好的,后人更是评论说“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

但是通过阅读魏博藩镇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有另外一种看法,那就是,五代末期的军人集团,他们的势力,他们的威慑力,以及他们的强硬手段,在那时依旧是赵匡胤所不能控制的,陈桥兵变也许真的只是一场意外,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赵匡胤必须要做这个皇帝呢?

如果他不做,他的命运就会像当年魏博的那些节度使一样,你不做,我就把你杀掉,我换个人来做呢?

姑妄之言,姑妄听之,不过河朔三镇的确也只剩下范阳一个了,而之后范阳藩镇的结束,即代表唐末五代的那一时期,那一代人的落寞,新一代人,将会从乱世中崛起,演绎出新的故事。

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天下枭雄,真如过江之鲫。

可鲫鱼毕竟是鲫鱼,这跃龙门的,是另外一种鱼类。


参考资料:

《新唐书·田悦传》

《旧唐书·田布传》

《新唐书·田弘正传》

《旧唐书·何进滔传》

《新五代史·罗绍威传》

李殷.议兵之争所见唐宪宗朝藩镇政策的形成.史学集刊,2022

李志刚.藩镇平衡政策在唐后期的实施.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