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她是燕京校花 被钱钟书写进小说里 79岁震惊世人

www.creaders.net | 2025-01-13 16:34:27  阡陌文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991年,一位79岁的中国老人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她翻译的书籍引发轰动,芝加哥大学为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她竟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

1912年,在浙江一户书香门第,一个女娃呱呱坠地。

父亲赵紫宸想起李白《古风·其四十四》中的“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一句,为女儿取名赵萝蕤。

Image

赵父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兼教务长,母亲是教育系主任。赵萝蕤自幼便是“别人家的孩子”。

8岁入学后便连续跳级,甚至从初一直接跳到高二。从燕京大学毕业时,不过刚20岁。

钢琴弹奏技艺精湛的她,是公认的燕大校花。

本科毕业之后,她报考了一墙之隔的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英语考了满分、德语却得了0分,好在清华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她不仅被小破格录取,还获得了一年的奖学金。

不久,赵萝蕤就用实力证明当初清华的眼光有多好。

Image

在戴望舒的邀请下,赵罗蕤翻译了艾略特的长诗《荒原》,从此,她实现在由“燕京校花”晋升至实力翻译家的行列。

那些晦涩难懂的英文单词,被她变了戏法一样,旁征博引,用精准优美、意蕴悠长用的汉字完美呈现,一举震惊了文化界,邢光祖大师称赞她为“中国翻译界花园中的奇葩”。

赵罗蕤不仅才情出众,还容貌秀美,被称为“林黛玉”,一笑一颦别有风情。成为众多才子心中追求的女神。在遇到杨绛之前,大才子钱钟书也曾对她心动不已。

Image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钱钟书将她写进了后来那部家喻户晓的小说《围城》里,娇俏可爱的谭晓芙的原型,就是赵罗蕤。

书里是这样写道:

“谭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一副好脸色,一般女人得花钱费时用条子和粉才能仿造出来。这脸色新鲜得让人见了忘掉口渴,又觉嘴馋,仿佛是诱人的好水果。”

书里,谭晓芙是方鸿渐爱而不得的白月光;书外,赵萝蕤是钱钟书曾经一眼万年的女神。

令人意外的是,赵萝蕤的心上人却是当时并不起眼、初露锋芒的考古学家、新月派诗人陈梦家,而且还是她主动追求的。

Image

被问及原因,“你是不是喜欢他的诗?”

“不不不,我最讨厌他的诗。”

“那为了什么呢?”

“因为他长得漂亮。”

看到陈梦家的相片,谁能说他不是一个美少年呢?然而,赵家父母却坚决反对,帅有什么用?写新诗的才华也入不了他们的眼。

Image

他们甚至停了给女儿的费用,反对她嫁给出身贫寒的陈梦家。

可赵罗蕤越挫越勇,这段曲折的爱情最终赢得了父母的认可。1936年,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抗日爆发后,他们随校迁往西南联大。当时联大有个老规矩,夫妻不同校任教。

Image

赵萝蕤说自己“是老脑筋,认为妻子理应为丈夫做出牺牲”,于是回归家庭,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变成了事事都要亲历亲为的家庭主妇。

“自己一早起来蓬头散发就得进厨房忙活。”

“在那样的生活中,没有一本书能完整地读完,没有一段话能顺畅地说完......”

不过,她这个读书人有自己的办法,烧柴锅时,腿上也会放着一本狄更斯的小说,这种夹缝中读书的时光一直持续到1944年才有所改变。

这一年,陈梦家应芝加哥大学邀请前往美国任教,赵萝蕤陪同前往。

Image

陈梦家也是个不同寻常的丈夫,时常鼓励赵萝蕤不要放弃文学事业,还拿出一部分奖学金供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47年,陈梦家先行回国,赵萝蕤留在美国继续撰写博士论文。

1948年,当她得知北平即将解放时,思虑再三,她决定放弃了来年才能颁发的博士学位,提前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她以为从此可以在没有战争硝烟的环境里,安静地读书、写字、做学问。

Image

却没有想到后来一股巨大的时代飓风袭来,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赵罗蕤年迈的父亲被拉出去检讨,陈梦家和她受到盘问、审查。

接二连三的苦难打击下,赵萝蕤精神失常。艰苦岁月里,夫妻俩相互扶持、彼此依靠。

陈梦家成了她的精神慰藉。然而,连这一丝光亮也被无情掐灭,不堪忍受的陈梦佳最终选择了自尽。

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更痛苦,赵罗蕤孤苦地留在这个世界上,深陷无尽深渊。没人知道她是如何熬过那些昏天黑地的日子。

Image

当乌云散去,她已步入暮年,没有劫后余生的欣慰,只有面对荒凉世界的孤寂。

这个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的老人,饱受精神疾病的摧残。为了从空虚和孤独中解脱出来,她寄心于书籍,投身知识世界。

1983年,71岁的赵萝蕤担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不久,这位古稀老人又做出了一件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投身到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的巨作《草叶集》的翻译工作中去。

Image

在狭小简陋的房子里,她日继一日埋头伏案工作。12年后,她终于完成了这部巨作,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头条,令世人震惊不已,她就读过的芝加哥大学也为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

名利于她,如过眼云烟,她完成了对自己生命的挑战。

1998年元旦,新年的钟声余音未散。86岁的赵萝蕤在家中孤独离世,去寻找她走散了几十年的丈夫。

林贤治在《旷代的忧伤》中说,痛苦是深部的生命。

赵萝蕤这位曾经弱风扶柳的“林黛玉”,用一生展示了什么是韧性与坚强。

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包尝苦难,却依然热烈地生活。

Image

END

   0


热门专题
1
洛杉矶大火
6
叙利亚
11
三中全会
2
川普
7
苗华被抓
12
中共两会
3
俄乌战争
8
美国大选
13
台湾大选
4
中美冷战
9
以哈战争
14
李克强
5
万维专栏
10
巴黎奥运
15
中国爆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