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985年,一个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代价,一代巨星也因此含恨而终。
1980年9月26日,国产首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在上海迎来了首飞,经过了近半小时的飞行,最后成功降落。在后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运-10在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地进行了飞行,展示了其优越的性能。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运-10项目最终被搁置,而后,又因为一个误判,导致中国至少付出了上万亿的代价。
航空人才马凤山
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就十分重视航空工业的发展。而说到中国航空工业,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马凤山。
马凤山,1929年生于江苏无锡,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生贯穿了中国半部航空工业史。
新中国成立那年,马凤山正好高中毕业,那年的他20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20岁才高中毕业,年纪显然是有点大了,但不要忘了,马凤山是1929年生人,正是社会动乱的时期。
那个年代,能够接受到正规教育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能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了。毕业后的马凤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系统学习航空技术。之所以要选择学习航空,跟马凤山年少时的经历有关。
在抗战爆发的时候,马凤山就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的侵略,也亲眼见识过日军的残暴和滥杀无辜,他的学业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马凤山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不被霸凌,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而飞机工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交通大学,马凤山学习了三年,1952年的他提前毕业,被安排到了哈尔滨飞机厂工作。
当时刚刚建国不久,新中国百废待兴,缺乏技术,哈尔滨飞机厂并没有自主制造飞机的能力,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厂”。
不过,随着马凤山的加入,一切都迎来了改变。马凤山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很快就就带领哈尔滨飞机厂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1958年,马凤山担任了哈尔滨飞机厂设计科设计室主管设计师,并参与到了和平401号短程喷气式客机、402号涡桨客机等飞机的方案设计工作当中。
因为马凤山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异,所以,在1959年5月,他获得了留洋苏联学习的机会。马凤山去到了苏联的“航空重镇”喀山,实习地点在图-16飞机的生产工厂。
不过,马凤山的“留洋”经历仅仅持续了4个月的时间,到了1959年9月份,他被迫回国了。之所以说是被迫,是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轰-6与原子弹
中苏交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和苏联之间在军事、外交上呈现出了对立状态。尤其是在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关系急转直下。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派来的援华专家也在1960年撤出了中国,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派往苏联学习的人员,也不能继续留在苏联了。
也正是因为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马凤山回到了国内。
其实,马凤山等人在苏联飞机生产工厂实习的那段时间,上课时,苏联专家就有一个很奇怪的要求,就是不让学生们记笔记。
苏联专家也给出了理由,说会把课堂上面讲的内容和资料全部发给中国,不过,苏联方面食言了。
在中国学生回国后,苏联迟迟不给发资料,中国方面也尝试过通过外交渠道交涉,苏联给出了这样的理由:
“这些资料不属于图-16飞机合同中该提供的,苏方不便拿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苏联这个理由只是“哄小孩”的,真实原因其实就是中苏关系恶化。
可能是这些学生太过信任苏联,在听课时就专心听讲,并没有记笔记,都说“好记性比如烂笔头”,想让学生们把在苏联学习到的知识全都记在脑子里,也不现实。
但是,马凤山不一样。在去苏联之前,马凤山挤出时间来学习俄语,在听课时,偷偷使用笔记本将课堂内容和部分资料记录了下来。
笔记本上记录有很多图-16飞机的关键信息,比如总体构造、强度指数和试飞数据等等,对中国航天科研有很大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笔记本的内容还是“绝密”状态。
1961年,马凤山从一级技术员破格升任到了副工程师,这里要提一下,那时候的副工程师已经算是很高的技术头衔了。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轰-6”项目的研发,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航空项目。
其实,轰-6的研发并不是自主的,而是借鉴的苏联的图-16,其中,马凤山的“绝密笔记”就派上了很大用场。
笔记本上的《图-16飞机的静力试验考察报告》、《从图-16改为图-104的结构考察报告》等内容为轰-6的设计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马凤山的笔记,中国想要制造出轰-6,恐怕还要推迟很多年。
1964年10月16日,西部地区传来震天的响声,一颗代号为“邱小姐”的原子弹爆炸了,这是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成功摆脱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有光原子弹肯定是不行的,该拿什么作为运送原子弹的“载体”呢?
没错,就是轰-6,在马凤山的努力下,最终确认了由轰-6搭载原子弹的条件,也正是因为有了轰-6,中国才能真正算得上一个核大国。
一系列的成就并没有让马凤山骄傲,他又投身到了国产喷气式客机的研发当中。但是,在研发过程中,发生了让人痛心的事情……
含恨而终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在大型运输机的制造上可以说是毫无经验。但是,马凤山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凭借十足的信息,再次投身到了大型运输机的研发当中。
在1970年的7月份,在“研制大型运输机预备会议”上面,制定了8项设计条件:
“1,载客 100 人左右;2,在轰-6的基础上改,不是重新设计;3,安装三台或四台发动机;4,航程5000公里;5,飞行高度一万米;6,速度达到每小时1000公里;7,能够全天候飞行。”
设想的这架大型运输机,命名为了运-10.
马凤山认为,运-10的设计执照可以以轰-6为基础,这样一来,不光可以继承轰-6的技术,提高效率,还能利用一部分轰-6的零件,方便维修。
1970年11月8日,马凤山抵达上海,带领着设计团队开始了运-10的设计研发。马凤山团队吸引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飞机制造理念,他们设计出了锥形机翼,极大降低了飞行阻力。
将发动机悬挂在机翼上,不仅能合理分配重量,还降低了有效降低了噪音。如果你仔细看,还能发现机翼内侧有形似喇叭的装置,这是为了减少气流对机翼的冲击。
十年过去了,马凤山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1980年9月26日,上海大场机场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运-10首飞成功。
运-10的性能等各项指标,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其中,马凤山是功不可没的。当然,运-10的首飞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对此评价道:
“在掌握这种先进技术后,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但遗憾的是,运-10的命运是坎坷的。
1985年,国外公司从中作祟,再加上国内资金短缺等等原因,运-10被迫下马。
马凤山不忍心看着自己十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为了能让运-10项目顺利运行,他东奔西走,把所有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但最后没能如他所愿,运-10项目没能挽救过来。
就这样,十年心血累积出来的运-10没能投入生产,为了能跟上世界航空工业的脚步,中国民航局只能选择与国外的航空公司合作。
合作方是美国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但是,中国“赌”错了,麦道公司的技术有严重缺陷,最终被波音公司收购。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国不光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也让外国趁虚而入。
1990年4月24日,马凤山在上海因病离世,享年61岁。如果问他此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那必然跟运-10有关。
可不管这么说,中国能在80年代制造出喷气式大客机,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有能力把航空工业做到世界顶尖水平,我们后辈也应该拿出像样的成绩,以此来告慰中国航空业的先驱。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2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3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4 | 总遮脸的情色网红忽然摘下口罩露真容 全网 |
5 | 快讯!日本发生6级地震,地动天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重磅!中国政坛惊现史无前例一幕 |
2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3 | 告别世界工厂 中国“游戏”结束 |
4 | 军中巨震 习失控军权或遭公开抛弃 |
5 | 马斯克预告明日大事 震惊网民 |
6 | 计划曝光 川普真动手了 |
7 | 中南海急刹车 政治局会议耐人寻味 |
8 | 川普宣布爆炸性消息 北京惨了 |
9 | 只有19岁!全球最年轻富豪诞生 |
10 | 川普笑了,台海军演是为掩盖这事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