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民工返乡】90年代的深圳,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无数农民工涌入这里,大家渴望在这里改变命运。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谋生手段,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流水线的工作,发财者寥寥无几,如今他们都已年迈,基本上都呆在农村安享晚年。
【棚户区里的农民工】1980年8月26日,国家下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对外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大量外资开始涌入这里,为农民工提供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从深圳归来的年轻人】有网友这样评价90年代的农民工,“这一代打工人,很有干劲的一代人。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使命。斗志昂扬积极向上,实干闯未来,相信自己的双手能改变命运。”遗憾的是,只有真正经历这段历史的人,才知道当时深圳并不是打工者的天堂。
【流水线上的女工】有人这样评价90年代的深圳,“那时的深圳,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奇迹的地方,伟人南巡,市场彻底放开,国企下岗潮席卷全国,加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层出不穷,无数人怀揣着对财富的梦想,奔向了这个令人疯狂的地方。”
【工地上的农民工】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时在深圳打拼非常辛苦,可比呆在农村要好太多了,这点体现在收入上。笔者有一个亲戚,90年代就在深圳打拼,他当时一个月收入在800元左右。要知道当时他如果呆在农村,一个月100元都挣不到。
【工厂里的女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这句话从深圳里传出来,瞬间家喻户晓。那时来深圳可不是随便就能来的,除了身份证外,还需要一张“边防通行证”。这个证件非常难办,首先需要在原单位或居委会开介绍信;其次,收集好相关证明文件;最后,到相关部门申请通行证。
【从深圳归来的年轻人】这张老照片反映了一点,当时的农村年轻人已经收到城市里潮流文化的影响,大家跟农村文化格格不入。照片中年轻女孩是进城的第一批农民工,他们怀着改变家庭命运和自身命运来进入城市,可惜很难实现理想。
【三无人员】所谓的“三无人员”是指无身份证、无暂居证、无用工证明。也可以说是黑工,这样的人员来到深圳后,一旦被发现,轻则遣返。相信很多有这段经历的人,一定对这个地方刻骨铭心,东莞樟木头,很多人被送到这里再教育。
【年轻的发廊妹】90年代的深圳还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办公楼根本不够用,创业者只能租办公桌。比如,外贸的和内销的公司共同租一张,内销的用上半天,外贸的用下半天,因为外贸的生意大多在下午。是不是不敢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老旧小区拆迁现场】“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当时深圳特区的一句口号,而照片中的无数农民工就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为深圳乃至国家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数农民工都是三班倒,他们靠着体力获得一些收入,渴望改变自身命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2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3 | 北京进入“战时态势” 官员假期取消 24小时 |
4 | 中美贸易大战:美国开始后退?中国却开第二 |
5 | 接连落马!习近平失势又一征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