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公元566年,北齐都城邺城。
当同龄人尚在读书或玩耍时,9岁的高俨已然高调步入政坛。高俨的晋升速度也堪称神速:初封东平王,后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又迁任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又在其兄高纬即位后改封琅琊王。后来,高俨政变夺权失败,死时年仅14岁。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短暂的一生中,高俨还抽空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任务。
十来岁的高俨,如何权倾朝野?
高俨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与胡皇后的第三子,后主高纬的同母弟。他自幼天资聪颖,武成帝高湛与胡皇后对高俨的偏爱远超常制。史载其“器服玩饰,皆与后主同,所须悉官给”(《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有一次,高俨在南宫见到御赐的冰镇早熟李子,回宫后愤懑不平,质问左右:
“皇兄已有此物,为何独独不赐予我?”
自此之后,凡后主先得新奇之物,相关官员与工匠必遭严惩。即便这样无礼,“太上、胡后犹以为不足”(《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高湛的影视剧形象。来源/《陆贞传奇》
在父母的溺爱之下,高俨甚至一度狂言:
“阿兄懦,何能率左右?”(《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其骄纵之态,可见一斑。
为彰显对高俨的特殊宠爱,武成帝恢复了北魏时期御史中丞的尊崇仪制。按北魏旧制,御史中丞出行需清道,仪仗规格竟与皇太子相当,王公大臣必须停车避让,卸下牛轭置于地面以示恭敬。这一在迁都邺城后已渐废弛的制度,却在武成帝的坚持下为高俨重现。当高俨首次以中丞身份出巡时,京畿步骑、领军府属官、中丞仪仗、司徒卤簿等全套仪仗尽数齐备。
更令人震惊的是,武成帝与胡太后竟在华林园东门外设帷帐,隔青纱步障亲自观礼,其重视程度远超常规。
高俨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若以汉人封建礼法衡量,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北齐作为鲜卑化程度极深的王朝,其观念与制度呈现出了与汉人社会截然不同的特征。武成帝高湛极其欣赏高俨的聪颖,同时认为后主高纬资质平庸,渐生废长立幼之意:
帝每称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以后主为劣,有废立意。(《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虽然这一计划在大臣反对下暂时搁置,但从高俨历任的要职——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这一连串显赫头衔中,仍能感受到武成帝对他的特殊器重。
然而,随着武成帝高湛的离世,这位曾经备受宠爱的皇子也失去了其最大的政治靠山。其兄即位,将他改封琅琊王时,他也不过是个12岁的少年。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这个少年亲王铤而走险发动政变?
史书记载中的高俨绝非仅是恃宠而骄的纨绔子弟,其性格刚强坚毅,年幼时为治疗喉疾,高俨“使医下针,张目不瞬”(《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北齐后期朝政日益腐败,且奸佞当道,年仅十余岁的琅琊王高俨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政治敏锐。后主高纬亲政后,和士开、骆提婆等恩倖人物奢靡无度,大肆营建宅邸,把持朝政。
影视剧中奢靡无度的高纬形象。来源/《兰陵王》
高俨对此颇为不满,曾愤然道:
“君等所营宅早晚当就,何太迟也。”(《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高俨这番话引起了和士开、骆提婆的忌惮:
二人相谓曰:“琅邪王眼光奕奕,数步射人,向者暂对,不觉汗出,天子前奏事尚不然。”由是忌之。(《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和士开与骆提婆皆为北齐的恩倖人物。武成帝在位后期,无论朝议或宴乐,片刻离不开和士开,其宠遇无与伦比。后主高纬即位后,更是“以武成顾托,深委任之”(《北史·卷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但和士开“发言吐论,唯以谄媚自资”(《北史·卷九十二·列传第八十》),而且传闻其与胡太后有染。这般奸佞之徒把持朝政,自然引起朝中正直之士的切齿痛恨。
武成帝驾崩后,赵郡王高睿等大臣曾公开弹劾其罪行,却反遭其构陷。和士开还在高睿再次入宫劝谏时埋伏刀斧手,把高睿押送到华林园惨刑处死,其余人等皆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处罚。在此之后,朝中正直之士或遭贬黜,或噤若寒蝉,和士开得以独揽大权。骆提婆,即穆提婆,乃北齐时期宠臣,女官陆令萱之子。陆令萱奸诈巧伪,能言善辩,在宫廷之中独自专擅赏罚之权。
在这些恩倖人物的谗言下,后主逐渐疏远高俨。
造反归来还是未成年
武平二年(571),高俨被高纬迁出皇宫,只能每隔五天进宫见太后一次,接着,高纬又开始逐渐削弱其职权,仅留中丞衔。高俨认为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会被和士开等人的谗言所害,于是便与侍中冯子琮密谋诛杀和士开:
冯子琮暗中将弹劾奏章混入他文,后主未细览即批准。高俨假传圣旨,令领军厍狄伏连逮捕和士开,伏连迟疑,冯子琮称:“琅琊王奉敕,何须复奏?”伏连遂于神兽门外伏兵五十人,次日擒和士开送御史台,高俨命冯永洛就地斩之。(《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和士开由此被杀。这时,高俨仅有14岁。
该图系AI生成模拟高俨形象。
高俨本来只想杀掉和士开,但其党羽却认为不如借此机会把所有的奸臣都除掉。于是,高俨带着京城卫戍部队三千多人驻扎在千秋门。高纬听说高俨屯兵在千秋门,感到极度恐慌。他派刘桃枝带着禁军八十多人召高俨入宫,高俨却“命人绑缚欲斩”(《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后主再派冯子琮召见,高俨却要求“遣陆令萱相迎”(《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这实则是想趁机除掉陆令萱。
高纬于是急召大将军斛律光护驾。在斛律光的震慑下,高俨的军队溃散,高纬用刀背狠狠地暴打了高俨一顿后,把他放走了。但和高俨有联系的其他大臣,或被赐死,或被免官,或被罢职,或被流放。高俨的政变由此宣告失败。
年仅十余岁的高俨竟能策划如此大胆的政变,不仅成功诛杀权臣和士开,更险些动摇帝位。这份远超同龄人的胆识与谋略,让高纬在震怒之余更添几分忌惮。
自此之后,胡太后料到高纬不会轻易放过高俨,便将其安置于宫中保护,连饮食都要亲自试毒。此时,后主尚在犹豫不决。终于,在陆令萱等人的谗言之下,后主下定决心,要除掉高俨。
他先假意要带高俨去晋阳,派右卫大将军赵元侃诱捕。没想到赵元侃抗命:
元侃曰:“臣昔事先帝日,见先帝爱王,今宁就死,不能行。”(《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后主只好把赵元侃贬为豫州刺史。
九月末,后主又想到了一个方法,他假借打猎的名义,把高俨从太后身边诱出。当天凌晨四点,后主要召见高俨。高俨心生疑虑,陆令萱却哄骗他道:
“兄兄唤,兒何不去?”(《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
不料,当高俨刚走进永巷,便被埋伏在那里的刘桃枝捉住。14岁的高俨哭喊着要见胡太后与后主,刘桃枝却用袖子堵住他的嘴,又用衣袍蒙住他的头,直接将他扛到大明宫。接着,他被狠狠按在地上,一顿毒打。高俨最终满脸鲜血,惨死当场。甚至来不及脱下靴子,便被草草地用席子一裹,埋在了宫里。之后,后主假意去向太后禀报,才哭了十几声就被搀扶回殿。
武平四年(573)三月,为了安慰胡太后,后主追谥高俨为楚恭哀帝。
这位年仅14岁的少年亲王便这样草草离去了。待其死后,他的四个遗腹子皆被处死,他的王妃李氏,也在北齐灭亡后,改嫁他人。
年纪轻轻,不是打江山
就是在打江山的路上
历史上如高俨这般少年成名的权臣还有很多。
战国末期的甘罗,自幼聪明过人拜入丞相吕不韦门下。12岁时,甘罗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后拜上卿。
西汉霍去病,17岁被任命为剽姚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首次出征便创下“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的惊人战绩,两度功冠全军,获封冠军侯。三年后的河西之战中,20岁的霍去病更率军转战千里,俘匈奴祭天金人,夺取祁连山要地,累计歼灭招降匈奴近十万之众,彻底肃清河西走廊的匈奴势力。元狩四年(前119),22岁的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一路追击至狼居胥山,兵锋逼至北海,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此战使“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史记·七十列传·匈奴列传》)。
山丹马场。摄影/张啸天 摄
战后,霍去病与卫青同拜大司马,共掌汉朝军政大权。可惜天妒英才,元狩六年(前117),霍去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
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同样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军事天才。他13岁时带兵征战,勇冠三军。在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平定中原的战役中,少年慕容垂为前锋,“累战有大功”(《晋书·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其军事天赋已锋芒毕露。咸康八年(342),16岁的慕容垂与慕容翰为前锋,进攻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东晋建元二年(344),18岁的慕容垂又跟随父亲出征鲜卑宇文部。两军激战之时,慕容垂率军从侧翼杀出,一举阵斩宇文部名将涉夜干。此后,又率领燕军乘胜追击,宇文部彼时的首领宇文逸豆归败逃,最终客死漠北,曾经强盛的宇文部就此土崩瓦解……
当我们还在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时候,这些“开挂少年”的人生进度条似乎已然拉到了满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南海这场闹剧 蹦跶不了多久 |
2 | 北京准备抛出习 更大政治动荡山雨欲来 |
3 | 中方亮底牌了…… |
4 | 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备了 |
5 | 都反了!一篇檄文引出习近平更大困境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天降横财,他们替代中国接住美国订单 |
2 | 中南海震惊 传习直接下令… |
3 |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
4 | 中南海这场闹剧 蹦跶不了多久 |
5 | 李显龙夫人转发批习文章 内幕不简单 |
6 | 又一家中国巨头出事 问题迅速恶化 |
7 | 北京准备抛出习 更大政治动荡山雨欲来 |
8 | 中方亮底牌了…… |
9 | 官媒一度沉默,胡温在下一盘大棋? |
10 | 中国各地星巴克突然排起了长队…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