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颗被诅咒的钻石 竟是印度“传国玉玺”?

www.creaders.net | 2025-04-30 16:46:28  春野渡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颗价值连城的宝藏钻石,却从未被买卖过。

因为它的易手总是伴随着征服。

一、被转移的钻石与国运

1849年3月29日,10岁的末代大君杜利普·辛格在拉合尔堡镜宫内签署了《拉合尔最终条约》:放弃主权,将锡克帝国移交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并将国宝——“光之山”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

当时的印度总督达尔豪西勋爵非常兴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之山”钻石已经成为征服印度的象征,现在它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安息之地。

然而等到年底他兴冲冲地抵达拉合尔,真正见到这颗钻石的时候,多少有些失望:

它的轮廓非常不规则,也不够闪亮,让习惯了对称的现代明亮式切割的英国人无所适从。如同名字“光之山”一样,它像喜马拉雅雪山上的斜坡,一边平缓,一边陡峭。

图片

1852年重新切割前的光之山钻石剖面上的一些瑕疵和裂痕。图源:维基百科

一颗看上去形状奇怪、光泽黯淡的钻石,是如何成为征服印度的象征的?

二、钻石的故乡:印度

《诗经》有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的“石”,很可能指的就是钻石,也叫金刚石。

中国关于钻石最早的明确记载出自晋《起居注》:“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图片

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钻石戒指,南京市鼓楼区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葬出土。图源:南京市博物馆

实际上,十八世纪以前,世界上所有钻石都出自印度的河沙堆积中。

这种坚硬到可以切玉的神器,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被中国人用作工具,而印度人很早就认识到了钻石的美,他们认为包括钻石在内的各式宝石拥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辟邪、祈福,他们更热衷于用宝石装饰自己、彰显身份和地位。

作为最早采集钻石的国度,印度的历史是由钻石点缀而成的,这些钻石折射出放大的欲望和权力的更迭,只是它们大多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至于现在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那些大钻石都是如今最有名的“光之山”。

三、“光之山”扑朔迷离的过去

在献给女王之前,达尔豪西需要一份关于“光之山”钻石的完整历史真相,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东印度公司在德里的一个年轻官员西奥。

然而,尽管“光之山”是地球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但它的过去却非常扑朔迷离。最后西奥也不得不承认,他提供的这份报告里,充斥着各种小道消息。

据德里的珠宝商们说,光之山来自印度南部安得拉邦,原本被镶嵌在寺庙的神像上,后来被突厥人劫掠(这里可能指的是加兹尼的马哈茂德),随后在古尔王朝和几个德里苏丹国之间流转,最后没入莫卧儿皇室。

图片

帖木儿红宝石,上面刻了五位主人的名字,包括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纳迪尔·沙和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受波斯影响,莫卧儿人最爱的其实是红宝石和尖晶石。图源:网络

在阿克巴大帝时期,莫卧儿帝国拥有十二个国库,其中九个用来存钱,三个用来存放宝石、黄金和首饰。其中红宝石和尖晶石最多,其次是钻石、祖母绿和蓝宝石,然后是珍珠。

皇帝有意运用华美繁复的珠宝,如同运用富丽堂皇的建筑、优雅克制的宫廷礼仪等一样,来展现帝国的神圣与辉煌。

贾汉吉尔热爱宝石,会在所有重要场合将宝石戴满全身,他的廷臣吐槽说,他不是把宝石戴在身上而是堆在身上。

图片

贾汉吉尔用宝石为库拉姆王子(未来的沙贾汗)称重,随后将等重的宝石分发给民众。图源:维基百科

1628年,沙贾汗将莫卧儿皇室对珠宝的热爱推向了顶峰——他下令用国库里的珠宝打造了一款有史以来最华丽的珠宝——孔雀宝座,据说造价是泰姬陵的两倍,成为后世历任莫卧儿皇帝的王座。

此后十数年,沙贾汗遣儿子奥朗则布王子在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四处征战,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因为那里遍布他们热爱的钻石矿。

然而次大陆华丽的珠宝、丰盈的国库,依然在持续吸引着开伯尔山口外侵略者的垂涎。

1738年,波斯人纳迪尔·沙入侵北印度,洗劫了德里,带走了孔雀宝座,当时光之山钻石就镶嵌在宝座上,这是它第一次明确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图片

纳迪尔·沙坐在抢夺来的孔雀宝座上。图源:维基百科

在给勋爵提供的报告里,西奥记载了关于光之山钻石易手波斯的另一个传说:

传说当时的莫卧儿皇帝将珍贵的“光之山”钻石藏在自己的头巾里,随身携带。纳迪尔·沙得知后,故意在宴会上与皇帝交换头巾,从而得到了这颗钻石,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头巾戏法”。

据说,得到这颗钻石的人将会得到好运。然而历史却讲述着故事的另一面:如果你失去了它,你将失去一切,这更像是命运的诅咒。

四、被诅咒的钻石

“光之山”第一次丢失,就见证了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此后它的诅咒也一次次得到验证。

1747年,在抢走钻石后仅仅9年,纳迪尔·沙因为常年征战、横征暴敛,被自己的侍卫暗杀。

混乱中,他的阿富汗侍卫官艾哈迈德·汗从尸体上取下“光之山”钻石,返回阿富汗,建立了威震一方的阿富汗杜兰尼帝国。这个帝国被认为是当代阿富汗的前身。

但“光之山”的诅咒还没有结束。

艾哈迈德一生数次入侵印度,与锡克人多有交战。1762年,他在进攻阿姆利则、炸毁金庙时被一块碎片击中了鼻子,这个伤口后来蔓延至大脑,导致他在1772年去世。

此后阿富汗帝国快速瓦解,影响力不断衰弱。而锡克人则逐渐强大,不断蚕食着曾经被阿富汗占领的旁遮普地区。

1813年,流亡旁遮普的阿富汗国王舒贾·沙阿不忍见妻儿所受的胁迫,不得不将“光之山”献给了锡克帝国的创始人兰吉特·辛格。

图片

约1841-1842年的谢尔·辛格大君画像,他的右臂上戴着父亲兰吉特·辛格曾经戴过的臂环,上面镶嵌着“光之山”钻石。图源:维基百科

实际上,正是由于兰吉特·辛格的钟爱,才使“光之山”钻石声名鹊起。

因为莫卧儿人跟波斯人一样,更喜欢大颗、未切割的、颜色鲜艳的宝石,而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一样,更偏爱无色透明的钻石。

对于兰吉特·辛格来说,“光之山”还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他征服了阿富汗帝国曾经夺得的所有印度土地,才拥有了这颗阿富汗帝国的绝世珍宝。

然而兰吉特·辛格也没有逃脱“光之山”的诅咒,常年酗酒和吸食鸦片,使得他晚年多次中风。

临终前,他试图将“光之山”捐赠给神庙,但这已经由不得他了,锡克帝国很快陷入波云诡谲的权力暗斗,一连四位王位继承人相继离奇去世。最终在1849年的《拉合尔最终条约》中,10岁的末代大君向东印度公司移交了主权,并将国宝“光之山”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

五、女王也被诅咒困扰

实际上,有一个正直的人是反对直接移交“光之山”钻石的。

他就是末代大君和“光之山”的监护人约翰·斯宾塞·罗金爵士。

图片

约翰·斯宾塞·罗金爵士。图源:维基百科

他被东印度公司的同僚称作“全印度最值得信赖的人”,他后来将10岁的末代大君抚养成人,并引领他信仰基督教、成为一个英国绅士,双方建立了父子般的深厚感情。

罗金希望维多利亚女王能够说服英国政府为“光之山”钻石买单,然后用这笔钱造福这片土地上的新臣民,从而表明这并非是英国人偷的东西,而是新臣民发自内心献给女王的。

他坚定地认为:

这是将拥有光之山变成祝福而不是诅咒的一种方式。

这当然是痴人说梦。

1850年,“光之山”钻石抵达英国。它身上背负的黑暗诅咒,让英国人将所有厄运都归结于它的到来。

首先是载着“光之山”的美狄亚号在两个月的航行中遭遇了严重的霍乱和长久的风暴,几乎要葬身在印度洋。其次是女王被一个突然的袭击者用手杖敲破了脑袋。最后是女王的密友、英国前首相突然从马上摔下来去世。这一系列事件让女王意志消沉,并没有特别在意“光之山”这颗没那么闪耀的钻石的到来。

这样的反馈让苦等数月的达尔豪西感受到了背叛。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抱怨,厄运并不是他送出的“光之山”带来的,“光之山”的每任主人都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他援引历史表示,沙阿·舒贾献出“光之山”时,兰吉特·辛格曾询问他“光之山”的价值,沙阿·舒贾答道:“光之山”最大的价值是好运,拥有它的人有能力战胜任何敌人。

达尔豪西对于笼罩在“光之山”上的流言感到恼火,他说:“如果女王觉得晦气,可以把它还给我,我将接受‘光之山’和它的诅咒。”

六、工业时代的奇观:征服与夸耀

不过很快,“光之山”就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此时英国正在筹办一场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以展示殖民地精美的文化、工业和创新,彰显大英帝国的强大。

为了支持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女王将“光之山”钻石送到了博览会现场。这也是第一次,“光之山”走出了国库,没有出现在君王身上,而是来到了大众眼前。

图片

1851年万国博览会上的光之山钻石。图源:世博会博物馆

在英国媒体的大肆宣扬下,“光之山”迅速成为全场焦点,人们乘坐火车从各地赶往伦敦,在水晶宫里排起了长队,只为一睹这颗著名的皇家战利品。

它被锁在特制的玻璃保险箱中,放在一个金属笼子里,供人参观。为了尽可能地让它闪耀起来,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煞费苦心,甚至用上了多个煤气灯和镜子来打光和补光。

就这样,“光之山”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成为从印度掠夺来的最有名的战利品,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征服世界的象征。

不过呢,大多数英国人看过之后,也跟达尔豪西一样失望,觉得这颗钻石没有想象中那般耀眼。也许,古老的“莫卧儿式切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第二年阿尔伯特亲王便组织对“光之山”进行了重新切割和抛光,虽然尺寸缩小了一半,但光线折射更加明亮。

图片

维多利亚女王佩戴由重新切割后的“光之山”钻石打造的胸针。图源:维基百科

维多利亚女王之后,也许是出于对古老诅咒的敬畏,再也没有一位英国君主佩戴过“光之山”。它开始出现在历代王后的王冠上,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2002年王太后的葬礼,镶有“光之山”的王冠被放置在王太后的棺材上,供人瞻仰。

这样就能躲开“光之山”的诅咒吗?没有人知道。

图片

2002年,在查理三世祖母的葬礼上,镶有“光之山”钻石的王冠被安放在棺材顶上。图源:网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希望蓝钻石:一颗被诅咒的宝石的传奇历史》的作者理查德·库林曾经表示:

这些宝石之所以被视为“被诅咒的”,部分原因在于它们的获取方式,当强者从弱者手中抢夺东西时,弱者除了诅咒强者之外别无选择。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