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宋高宗为何一定要杀岳飞?

www.creaders.net | 2025-07-09 16:25:47  修明札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吗?

最近读了《临安之变》,我把这个问题彻底想清楚了。

宋高宗杀岳飞,宁肯丧权辱国也要与金人议和,不是怕二圣回来抢他的皇位。

岳飞提的“迎回二圣、直捣黄龙府”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正确,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大把人支持,就连秦桧,也不敢直接反对。赵构不可能因为一句口号就处罚岳飞。

而且迎回二圣不具备实操性,当时宋徽宗已死,宋钦宗在天下眼中也是导致国家败亡的昏君,早就失去了正统性。更何况岳飞再厉害,也杀不到黄龙府,能夺下汴京就不错了。

赵构杀岳飞的真实原因是担忧武将坐大威胁皇权。

在赵构看来,岳飞有造反能力且一向不听指挥,他担忧北伐后岳飞、韩世忠的力量会更加强大,权力的天平会进一步倒向藩镇。只要金人放弃颠覆南宋政权,赵构宁肯向外敌屈服也不愿让内部再度生变。

赵匡胤的祖训和南宋初年的两次兵变让赵构对武人缺乏信任。

防范武将一直是赵家人的祖训,赵匡胤为了防止五代军人乱政的悲剧重演,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武将的办法。

一是分散兵权。中央禁军被划分为三,称为三衙,三衙只能掌兵不能调兵,调兵权在文官主导的枢密院,武将无法垄断兵权。

二是强干弱枝,削弱地方藩镇。赵匡胤对节度使“夺其权力,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让节度使有职无权,各路均设置多名官员分权制衡。地方权力被分割,难以和中央对抗。

三是以文制武。宋朝无论是枢密院还是地方官吏,都用文官,武将升迁空间非常有限。

宋朝还将征兵作为维稳措施,大量征召民间的流氓盗匪,用国家财政将叛民养起来,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这项措施导致军人素质低下,老百姓鄙视军队。

唐朝时,武人经常是出将入相,宋代开始,文武地位悬殊,界限分明,也防止他们串通一气。

赵匡胤的策略是成功的,终北宋一朝,大宋没出一个跋扈的武将,武将在严密的制衡系统下动弹不得,皇权得到充分保障。

但金人的入侵打破了局势,赵匡胤的策略虽然利于稳定,但却不利于战斗力,北宋军队鱼龙混杂,素质低下,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调兵程序的复杂又让军队无法迅速应变形势,最终导致金人攻克了汴京。

图片

靖康耻后,局势发生了剧变。

宋朝的禁军几乎全军覆没,赵构身边的亲兵不过数千人。

长江以北一片混乱,出现了大量的真空地带,很多盗匪、残余宋军和抗金组织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代替朝廷成为抗金的主力。

为了抵抗金人,赵构放弃祖训,被迫统战这些军阀。当时李纲提议在宋金交界处设置藩镇以调动积极性,赵构很快同意了,他甚至赋予了军阀世袭的权力。

到临安小朝廷建立时,南宋的主力全部集中在边境的几个将领手中,他们分别是刘光世、张俊、岳飞和韩世忠,其中岳飞、韩世忠的部队战斗力最强。当时民间都叫“岳家军、韩家军”,也表明这些军队的私人属性。

放权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些私人军队战斗力很强,强过北宋军队,他们成功挡住了金人,到淮西之战时,甚至有收复汴京的态势。不过这些军队虽强,但他们随着势力壮大,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两次兵变,给赵构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

先是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兵变,要求赵构禅让,后来各地将领勤王才平息兵变,这次兵变直接吓得赵构丧失生殖能力。

之后是淮西兵叛,军阀刘光世因为贪生怕死、连吃败仗被剥夺兵权,但赵构和枢密使张浚没有处理好军队交接问题,直接导致刘光世旧部叛逃到伪齐,朝廷直接损失了4万劲旅。

这次事件还让赵构和岳飞产生了隔阂,赵构开始想让岳飞接管刘的军队,但后来改变主意,还是将刘军收归中央,岳飞一气之下,直接停职服丧,撂挑子不干了,赵构连下三道御旨,岳飞才重返军中。

一系列的事件,彻底摧毁了赵构对军人原本就不多的信任,所以一旦外部威胁减弱,他就马上“狡兔死,走狗烹”,收复兵权。

赵构担心,如今岳飞就如此不听指挥,将来要是北伐,岳飞、韩世忠等人势必军队人数更多,权势、地盘更大,将领势必更加跋扈,藩镇更加尾大不掉,权力的天平将进一步朝藩镇和武人倾斜。

作为一个权力动物,赵构从不相信人的理想和忠心,他只相信权力,也许现在岳飞是忠诚的,但人心隔肚皮,谁能确保他会一直忠诚呢?要知道,当年太祖赵匡胤就是在北伐的路上篡位的。

当金人最终决定和议、承认南宋的合法性后,赵构松了一口气,南宋朝廷的生存已经不是问题,现在是该除掉坐拥兵权的武将了。

淮西之战后,赵构开始收夺兵权,面对赵构,张俊最为配合,被任命为枢密使,享受荣华,韩世忠起初不愿意,但后来看赵构心意已决,也将兵权、粮草交出。只有岳飞,还想着北伐,不愿意直接交出兵权。

这种不配合,结合岳飞多次抗命的经历(问赵构储君是谁,淮西兵变擅自离职、淮西之战不听指挥),引起了赵构的疑惧,他决定和秦桧除掉岳飞。

事后证明,岳飞没有造反的心思,他还是听从了赵构的命令回到了临安,最终惨死风波亭下,岳飞的罪名却是莫须有。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他不理解政治的残酷,不理解独夫的心理。

独夫眼中只有个人利益而无国家荣辱,至于黎民百姓,在他眼里更是蝼蚁一般的存在,老百姓想雪耻,北方的流民想回家,跟他赵构有什么关系?影响他生活吗?

赵构不在乎天下百姓,不在乎什么国家荣辱,他只在乎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手中的权力。赵构实在厌倦了四处逃命、被人逼迫的生活,他绝不允许藩镇的造反能力进一步壮大,绝不允许将领有一丝一毫造反的可能。

岳飞想不想造反不重要,关键是他有造反的能力,造反能力是客观的,意愿是主观的,可变的,赵构除掉岳飞是冷酷的政治逻辑决定的,与道德无关。

与金人的绍兴和议完全是赵构一手主持,秦桧只是负责执行的背锅侠。

南宋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与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协议。南宋不仅对金称臣,还要上贡岁币、割让土地,而金人只需要承认南宋的合法性,送还宋徽宗的棺椁和赵构的生母韦太后。

和议如此偏向金人,以至于秦桧都觉得不好意思。

民间和士大夫们一直不认可赵构的行为,所以宋孝宗继位后,立即废除了宋对金的臣属关系,平反岳飞,清算秦桧。

图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宋孝宗时代南宋朝廷已收归兵权,宋孝宗北伐已无需担忧军人做大,不过正如前文所说,一旦收归兵权,军队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降,所以宋孝宗的北伐也没取得什么成果。不过无论如何,赵家的天下是无忧了。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本来就是秦制君主的常态,一个痴迷汲取民力,连降低赋税都不情不愿的朝廷,凭什么觉得它会为百姓牺牲?信了大棋理论的人,只会一次又一次失望。

要想读懂政治并不难,关键是学会从个人立场而不是抽象概念思考问题,研究的越久越会发现,在很多时刻,决定历史走向的,不过是几个人的私利而已。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丢人!华为余承东:已进公安局自首
2 习近平到山西,这件丑事被彻底隐瞒了
3 眼下北京的情况愈发不妙
4 影片疯传引联想 官媒慌了!
5 川普话音刚落 暴涨开始了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