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
京师银装素裹,新年的热闹尚未完全散去,但更盛大的上元节的序幕已经拉开。
这一天,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向明成祖朱棣送上诏狱关押的犯人名单一份,请圣上裁定,毕竟这过年了嘛,是杀掉,是赦免,这都需要皇帝拿主意。
奏疏中的人名很多,长长的名单上,一个叫做解缙的名字,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这个时候的朱棣,他说了一句话,他说:
皇帝问,解缙还在世吗?
就这一句话,就这几个字,剩下皇帝什么也没说。
您想想,明朝的官员,混到如纪纲这个级别的,那都是老油条了,皇帝这句话一说出来,纪纲心里就有数了。
皇帝表面上问,解缙还在世吗,实际上潜台词就是,这个人不应该再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上完奏疏,得到了皇帝的暗示,当天夜里,纪纲就带着好酒好菜去探望关押在诏狱中的解缙。
眼前的文人,神态从容,举止有度,纪纲虽然是锦衣卫,但他对解缙也不敢冒犯,漫漫长夜里,纪纲拉了张桌子,陪着解缙饮酒吃菜,解缙当天的心情不太好,多喝了几杯,很快昏睡过去,又或者是纪纲早就在酒水中下了蒙汗药,反正解缙失去了意识,然后被纪纲背起,带离诏狱,扔到了城外的荒地中。
大雪如瀑,倾天而泻,织成无边白幕,四野茫茫,枯树瑟缩,而在风声呜咽中,昏迷不醒的解缙在雪地里渐渐失温,终于,他被活活冻死。
这个大明第一才子的人生就此终止,当天亮之后,没有人会再记得这个人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段传奇往事。
其实朱棣和解缙关系很好,两个人曾经君臣相知,亲密无间,朱棣的《永乐大典》项目,主要负责人,就是解缙。
何况,解缙在靖难之役中,还是最先投靠朱棣的那批人之一。
解缙是洪武年间入仕,在建文时期已经担任重要官职,您说有多重要,建文时期,他负责替皇帝阅读奏疏,处理机务,相当于内阁首辅的这么一个角色。
朱棣起兵,马上就要攻入南京的时候,解缙曾经和几个同僚相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以后的去向。
这个短暂的交流会,有四个人参加,除了解缙,还有王艮,胡广,吴浦。
国难当头之际,大家的反应,都很有意思。
解缙说,自己当年参加科举,是乡试第一名,也就是全省第一,会试第七,殿试三甲第十,自己受两朝先帝知遇之恩,一定要以死报国。
胡广呢,他是建文时期的进士,还是进士第一,这都是受到建文帝提拔重用的大臣,所以胡广是慷慨陈词,说自己也一定会报效天子,吴浦呢,没说话,王艮也没说话,但是王艮心情非常不好,一直在暗自流泪。
(解缙)
四个人当时是在吴浦家里聊天,聊完之后,各自散去,吴浦的儿子就请教父亲,说儿子认为,解缙和胡广忠君爱国,一定会杀身成仁,殉国以报天子。
吴浦笑而不语,因为胡广就是吴浦的邻居,这时候从胡广家里就传来了胡广的声音,听到胡广说:
外喧甚,谨视豚。(《明史·卷一百四十三)
这句话的意思是,外头兵荒马乱的,胡广嘱托家人,要看好家里养的小猪。
所以吴浦对儿子说,胡大人连一头猪都舍不得,难道他会舍得自己的生命吗?
果然,建文落败,朱棣登基之后,胡广解缙转投朱棣,只有那个默然不语的王艮,在家中选择了自尽。
王艮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默和眼泪,但这无声的痛苦恰恰是最真实的内心挣扎与绝望的体现。
胡广和王艮是同一年参加的殿试,按照成绩,本来应该是由王艮金榜题名第一,该他蟾宫折桂,但王艮长得不太好看,建文帝认为有碍观瞻,有损体面,所以将他的名次降到了第二,而把胡广提拔为了第一。
帝王以长相取士,命运却用气节审判,建文帝亲手调换的状元与榜眼,最终在生死关头互换了灵魂的重量。
就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长相丑陋的王艮,就是淤泥中的夜明珠,建文帝只能看到他的周身是肮脏的泥巴,而绝不能剥泥见珠。
作为投机者,胡广和解缙的仕途迎来了第二春。
尤其是解缙,他被改变的不止是仕途,还有命运。
解缙这个人,身负大才,小的时候就出类拔萃,是顶着神童的名号长大的,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远大的追求,所以像他这样的人,肯定是不会跟着建文朝廷一起殉葬的。
朱棣的确很重用解缙,一来解缙很有才华,而如朱棣一般雄才大略的帝王,都讲究文治,那文化教育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有解缙这样的人来给他挑大梁,比如编修《永乐大典》啊,编修自己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实录啊,撰写《古今列女传》啊,这些工作都是解缙完成的,尤其是《永乐大典》,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文化工程了。
光说《永乐大典》是个大项目,有些读者可能还没什么概念,作者把数据列出来,您就知道有多震撼了。
根据统计,《永乐大典》全书一共22877卷,11095册,总字数相加,将近3.7亿字。(美国目前也就只有3.4亿人口)
可以说,《永乐大典》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一套类书,而这么伟大的工程,主要的操刀制作者,就是解缙。
(永乐大典 局部)
有此一件,也足够解缙青史留名了。
文化工作搞的差不多了之后,朱棣又对解缙做了一个别有深意的安排,让他去干太子讲解,就是给太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去做老师。
朱棣喜欢解缙是真喜欢,欣赏解缙也是真欣赏,可问题是,既然朱棣是帝王,而且还是一个成功的帝王,那他一定就是冷酷无情的,他会和臣下暂时的产生友谊和情感,但这种情感仅仅是工作需要。
《永乐大典》修的很好,解缙的功劳能大,朱棣也不含糊,对解缙是大封特赏,职务什么的就不说了,我们来看记载:
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行贺礼。赐宴,赐六部尚书侍郎金织文绮衣各一袭,特赐翰林学士解缙、侍读黄淮...
皇帝甚至亲自赏赐给了解缙一件衣服,皇帝送臣下礼物,您想想这含金量,不言而喻了吧。
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刚才我们说,朱棣重用解缙,一来是他需要解缙的才华来帮助他缔造文治,那二来呢,就是以解缙为首的官员,可以代表建文时期的一部分文官士大夫,解缙肯投诚自己,自己肯重用解缙,目的是为了获取这部分文人的支持,从而巩固自己即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想一下,《永乐大典》修完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六年了,现在活儿干完了,朱棣的皇位也稳固了,那么你解缙对于朱棣还能有什么用呢?
没用了。
只是,朱棣还是十分体面的给了解缙一个最后的归宿,那就是让他做太子的老师,平时给朱高炽上上课,给他讲点圣贤道理什么的。
这个职务其实很有意思,因为你给太子教书,你很有面儿,你有很派头,这是一个很荣耀,很尊贵的工作,但是仔细一样,这工作虽然尊崇,但是没有实权,说白了朱棣就是把解缙放到这个位置上,让他养老了。
我们翻阅解缙本人的列传可以发现,解缙这个人,在工作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喜欢管闲事,尤其是朱棣的一些行为和举措,甚至皇帝的家世,解缙都喜欢发表意见,喜欢评论,虽然朱棣自己曾经说过:
朕日临百官,可否庶务,或有失中者,尔等宜直言无隐。
皇帝说你们有话,有事儿,有意见,一定和我直说,解缙还以为朱棣来真的,他真的直言不讳,什么都敢说,但其实统治者很喜欢说反话,很喜欢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话来敲打臣下,只是解缙不懂罢了。
所以,用不到解缙了,剩余价值也压榨的差不多了,就直接把他踢走了,安安稳稳当你的太子老师,就算是让你退休了。
(朱棣)
只是,解缙并不理解皇帝的行为,因为他是一个投机者嘛,还是一个不太聪明的投机者,在他看来,让自己做太子的老师,这不是把自己搁置,而是对自己再度进行了提拔重用。
因为,朱高炽既为太子,那么日后就会成为帝国的新主人,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去教朱高炽的书,就是默认为把自己编入了太子的班底,自己就成了潜邸旧臣,而太子一旦登基,岂会不重用旧臣?
在这种错误的判断下,解缙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更加频繁的参与政务,对朱棣的用兵,治政积极的提出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这一下子就把朱棣给惹恼了,啊,让你安度晚年,你不珍惜啊你,干脆,朱棣褫夺了解缙的职务和荣誉,将他贬到了边地为官,您说这个时候朱棣得有多讨厌解缙,他直接把解缙贬到了交趾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越南。
按理说,遭到这样的打击和惩罚,解缙也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了,皇帝没杀他已经是对他格外开恩,如今虽然身在边地,可也远离了朝堂是非之地,至少这条命,总算是保住了。
但是说出来您都不相信,本来解缙在交趾干的挺好的,永乐八年还有了一次返回京师奏事,汇报工作的机会,但是他在汇报完工作之后,他没有直接返回交趾,而是偷摸的去拜见了太子朱高炽。
首先按照工作流程来说,汇报完工作之后,你唯一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返回交趾,其它的任何行为,都属于是擅离职守,是失职。
其次,都知道你和朱高炽关系好,可是你不能趁着工作的间隙就去拜见朱高炽,因为你这是私谒储君,有结党嫌疑,这行为属于不敬。
最后,你早不见晚不见,非挑这个时候见,解缙去拜见朱高炽的时候,朱棣正好不在京师,而是在漠北远征,事实上当年你是太子的老师,你想见朱高炽,随时都可以,你有这个权利,但是现在你只不过是边地一小吏,在没有皇帝准许的情况下,你谁都不能见,尤其是不能擅自去拜见太子,你这是罪臣结储君,密谋于朕身后。
结果,等到朱棣回来之后,解缙立刻被人举报,说他私会太子,相谈甚欢,朱棣一听,好家伙你这也太无法无天了,于是立刻将解缙逮捕入狱,最后又授意锦衣卫纪纲将其处死。
一席狱中断头酒,一夜城外漫天雪,任你有通天彻地之才,任你有翱翔九天之志,在冰冷残酷的封建专制时代,在皇权之下,你也只能沦为,不起眼的,被大雪埋没的注脚。
雪落无痕,掩盖了一切。
解缙的死,是朱棣导致的,但解缙的悲剧,却来源于他自己...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他才是中南海变天关键一子 |
2 | 王毅如“过街老鼠” 党媒装疯卖傻 |
3 | 趁习不在 公安部人事突变 |
4 | 中国人“生死轮回”的说法 很可能被证实是 |
5 | 张又侠“枪指挥党” 政治局势力版图大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坦克车队夜过长安街 北京果然出事了 |
2 | 影片疯传引联想 北京这下慌了 |
3 | 他才是中南海变天关键一子 |
4 | 王毅如“过街老鼠” 党媒装疯卖傻 |
5 | 趁习不在 公安部人事突变 |
6 | 炸烂北京!录音曝光习一脸懵逼 |
7 | 蔡奇突然反水 和习唱对台戏 |
8 | 中国人“生死轮回”的说法 很可能被证实是 |
9 | 张又侠“枪指挥党” 政治局势力版图大变 |
10 | “看到中国正在如此之快地赶上来令人震惊”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