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亡国之战,打响了

www.creaders.net | 2025-07-31 12:47:41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石重贵登基之后,首先他大赦天下,豁免了一些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的地区的赋税,这是在建立威望,收拢民心。

其次,大臣冯道建议石重贵在后晋设置枢密使的职务,而且建议了很多次,石重贵都没有允许。

枢密使,是古代官职名,唐代后期设置,一开始是宦官担任,五代初期改为文官任,五代中晚期又改为武将担任。

实际上设置枢密使,就是为了让枢密使来应对连年发生战争的情况,所以枢密使是要职,权侔于宰相,往往是军政两手抓,五代历史上的任何政权,包括地方上的,基本上都有枢密使,但只有后晋没有,而且您看冯道建议石重贵设置枢密使,石重贵也没有同意,这是皇帝在揽收权力,要中央集权。

最后,石重贵还积极往十国政权中的吴越国和闽国派人,联系沟通吴越王钱弘佐,闽王王延羲的感情,这是在稳定内部。

年轻的皇帝如此励精图治,那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准备不再臣服契丹,这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耶律德光其实并非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指定继承人,他是在母亲述律平的帮助下抢了大哥耶律倍的皇位,所以耶律德光自从登基之后,他身份的合法性危机就一直存在。

如果想要证明自己,让契丹人服从,要掌握权力,耶律德光就必须南下经略汉地,因为只有这样,耶律德光才能获得军功,有了军功,才有属于他自己的帝王威望。

图片(力主作战 石重贵)

以前石敬瑭还算配合,那么汉地经营的就还不错,但是现在石重贵把这种所谓的外交关系弄的极速恶化,再加上景延广之前的强硬态度,使得耶律德光认为,后晋已经有了脱离辽朝自立的意图,而且如果

任由后晋这么发展下去,情况不可收拾,因此两国之间,到这一步,那是必有一战。

打仗之前,我们还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说是晋辽开战的关键人物,此人就是杨光远。

石敬瑭时期,杨光远机缘巧合之下,让他混了一些军功,因此而成为权臣,甚至一度对石敬瑭的执政权都构成了威胁。

但是,杨光远其人,无有远志,人生信条就是吃喝玩乐,就是纯享受,所以石敬瑭针对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就把他封为了平卢军节度使,让他去镇守青州。

图片(勾结契丹 杨光远)

表面上是加官进爵,实际上就是从京师给他贬到地方去了,但是杨光远毫不自知,他是心满意足的就出发了,走的时候,他带了非常多的仆人,歌妓,小妾,总数量在一千人左右,包括他杀死范延光之后夺得的金银财宝,他也装在巷子里,用了很多马车拉着,反正杨光远的队伍,一字排开,那老长了,一眼望不到头,时人说杨光远骄奢僭越,地方藩镇,各地节度使,就没有能超过他的。

到任青州之后,杨光远也不好干事,除了压榨黎民那就是盘剥百姓。

石敬瑭呢,倒是没有再收拾杨光远,一地百姓苦一苦没关系,只要杨光远不作妖,那就万事大吉了。

只是,杨光远这个人啊,他很坏,品德不好,素有反心,到了地方之后,他才后知后觉,知道事情不对,在地方上,他顶多是做个土财主,能发挥的空间太小了,这和在京师里做权臣,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石重贵登基之后,对杨光远也有怀疑之心,对他处处戒备,杨光远怀恨在心,于是干脆投靠了契丹人,要引契丹人南下来消灭后晋。

那么在杨光远这一块,契丹就了解到了后晋的内部状态其实并不好,主要是天灾频繁,环境太差,契丹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趁你病来要你命,必须立刻对后晋发起攻击,还能里应外合,接应要在青州叛乱的杨光远。

于是,耶律德光兵分两路,开始入侵中原。

这两路,一路是东路军,由将领赵延寿带领,一路是西路军,由将领安端带领。

西路军出雁门关,主要是负责牵制河东力量,因为河东有后晋将领刘知远精兵驻守,要打后晋,要深入到河南地区,必须得把刘知远看住了。

不过契丹人明显低估了刘知远的战斗力,此人勇武过人,更有智谋,很快就把西路军击败,因此这路军队就折腾不起什么风浪了,对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

主攻兵力,其实是赵延寿带领的东路军。

图片(事于契丹 赵延寿)

这个赵延寿,就是当年投降契丹的赵德钧的儿子。

您别看赵德钧在契丹混的很差,但是他儿子在赵延寿却很受契丹人的重用。

并不是说赵延寿有什么优点和长处,而只是因为,对于已经占领的汉地,契丹人必须用汉人才能管理的好,所以赵延寿占了这个便宜,被封为燕王,管理幽州,顺其自然,他也就成了耶律德光南下的先锋大将。

赵延寿从河北南下,准备和青州的杨光远碰头,他行军很顺利,一路横扫,很快就占领了贝州。

贝州,就是今天的河北清河,这个地方有水路,有陆路,是要冲之地,而且后晋把很多粮草都储备在了这里,被赵延寿占领之后,局面开始落入被动。

以贝州为基地,赵延寿就把军队驻扎在了黄河南岸。

赵延寿打开了战场,耶律德光也亲率大军南下,进驻到了元城一带,并且包围了邺都,耶律德光甚至还有精力分出一支兵来,屡屡滋扰黎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峻县。

当时的情况,那就比较危险了。

耶律德光的大军,距离后晋都城开封只有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路程,距离青州的杨光远,也只有三百公里,这就给了耶律德光很多种继续进军的路线。

他可以先向东出发,沿河寻找后晋军防线薄弱的地方,只要能渡过黄河,就可以和杨光远兵合一处,然后直接袭击开封,这是最稳妥的。

但是他也可以兵行险路,直接南下,在澶州渡河,也可以直接拿下开封。

至于后晋方面,也不是全无动作,因为朝廷一直在密切监视杨光远的行为,早在杨光远初有反心的时候,朝廷就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做好了军事部署。

首先,是往郓州派兵,把兵力往战场上提前安排,因为郓州就是专门用来防御杨光远的青州的,郓州不破,开封就没有危险。

图片(志在天下 耶律德光)

其次是加强黄河两岸的兵力,增强巡逻,目的就是防止耶律德光或者杨光远其中一方偷渡黄河,防止他们合兵。

很简单,后晋朝廷明白耶律德光的意图,想要占领中原,必须拿下后晋的都城开封,而想要拿下开封,就必须从北向南的渡过黄河,所以守黄河是最重要的。

于是后晋这边,高行周,符彦卿,皇甫遇,王周,潘环各自率领大军,驻守黄河,甚至就连石重贵本人都亲自御驾澶州,可以说后晋是严阵以待,几乎是举国之力都开拔到了以澶州为中心的西线战场上。

为了给兵力调动争取时间,石重贵甚至还假意派使者去求和,能给大军行军拖一天,那就是一天。

后晋已经在防区里层层布设,所以契丹骑兵行军虽然快,但是他们的进展却异常的缓慢。

要说这契丹人,也是十分狡猾,他们玩了一招声东击西,耶律德光先派兵攻打山东博州,在马家口方向渡过了黄河,并且还在河对岸扎营,那意思就是扎好营帐,接下来就要打你的郓州,打下郓州,直接威胁开封。

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耶律德光的主攻部队,而是一支疑兵,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石重贵的注意力,给后晋方面制造恐慌和压力。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您看,要不说耶律德光是深度汉化过的契丹皇帝,中原人打仗这一套,他全学会了。

石重贵毕竟年轻,情急智短,他上当了,本来他在西线战场的布防可谓是一个固若金汤,眼下契丹军却攻打东线,皇帝没办法,只好忙不迭的从西线调兵到东线驻防。

而就在后晋军主力从西线扑到东线的时候,契丹军的主力却猛然从西线杀出。

留守西线的后晋军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就被包围了。

图片(中原名将 符彦卿)

后晋军队的先锋指挥使石公霸率先遇到契丹主力,来不及反应,就被包了饺子,高行周和符彦卿的军队还毫不知情,还在树林里休息的时候,就和契丹人正面遭遇,士兵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和敌人陷入了苦战。

高行周和符彦卿不愧是大将,首先说高行周,他是桀燕政权刘氏父子的旧部,要说刘仁恭刘守光为人不怎么样,但是桀燕政权的那一批武将,可都算是真金火炼,都是好苗子,至于符彦卿就更不用说了,此人是前秦苻坚后裔,智勇双全,极善用兵。

所以说得亏被包围的是这么两个人,换了别人,那就下线了,可两人却依靠少量兵力,活生生的突破包围圈,杀出了一条血路。

夕阳西下,如血残阳,两人铠甲裂了,剑崩刃了,突围,是真正的血肉铺就!

身后的战场,尸横遍野,旌旗破碎,倒伏的敌兵,折断的兵器,垂死的战马,大地被鲜血浸透泥泞。

突围出来,就算是捡了一条命。

可高行周和符彦卿没有丝毫放松,因为他们知道,大战,才刚刚开始。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最高层重新分工 习仅剩国家主席
2 落入陷阱 北京有大麻烦
3 他们一丝不挂裸体参观博物馆 画面曝光
4 习落败退场?四中全会敲定10月举行
5 上将突然失联 军报连发5文否定习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