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 选不上就掀桌子?

www.creaders.net | 2025-08-03 16:18:51  历史鉴赏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沙俄是苏俄推翻的吗?如果不仔细去了解俄国那段历史,或许给不出准确答案,姑且认为这就是答案。

实际上沙俄和苏俄之间,并不是无缝衔接的。我们都知道,苏俄掌握俄国权柄的标志,是十月革命,也就是儒略历的10月,实际上是公历的11月。而沙俄覆灭则是在1917年的2月。这里的2月,也是俄国采用的儒略历,实际上则是公历的3月。

1917年3月,沙俄覆灭的时候,苏俄并没有第一时间掌握俄国权柄,期间还有一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就是俄罗斯共和国。

俄罗斯共和国坚持继续一战,不得人心

俄罗斯共和国,实际上是多方妥协下的结果。当时原来沙皇旗下的国家杜马中的资产阶级,和新崛起的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等,争夺俄国的最高权柄。

眼看着就要大乱了,而当时布尔什维克手里没有军权,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承认了俄罗斯共和国的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也就这么掌控了俄国最高权柄。

但是苏维埃也没有放弃争夺权力,他们同时也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也在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吸纳更多成员加入苏维埃。

所以从1917年3月开始,实际上俄国就出现了两个当家作主的集团。只不过对外是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主。苏维埃当时没钱没军队,很难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叫板。

图片

那么俄罗斯共和国的发展如何呢?

由于沙俄时期,参与了一战,且在协约国阵营。因此俄罗斯共和国方面认为,虽然改朝换代了,但俄国依旧有义务参与一战。

这事儿爆料出来以后,苏维埃立刻抓住了机会,果断鼓励工人、士兵参与反战游行。最终没办法了,俄罗斯共和国方面只好邀请苏维埃的6名部长,加入俄罗斯共和国的内阁,参与共同管理俄罗斯共和国。但他们依旧没有退出一战的想法。

那时候俄国已经内外交困了,继续参加一战,极有可能把俄国给拖垮了。不过当时也找不到好的理由进一步推动反战的事情。

图片

到了儒略历7月,恰好俄罗斯共和国在对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的过程中大败而归。这下苏维埃可算是再次找到由头了,各种反战游行愈演愈烈,最终演化成了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攻击。

事情发展到最后,造成了400多人的伤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只好进一步退让,布尔什维克的人逐步掌控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主导权。

其实这个时候俄罗斯共和国已经名存实亡了,至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话语权,已经掌握在了布尔什维克手里。唯一的问题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里还有军权。

不巧的是,到了儒略历8月,俄罗斯共和国的总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打算用武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正当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慌不择路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再次挺身而出。不得不说,他们的宣传是非常厉害的,布尔什维克让工人、士兵们在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的军队中进行各种游说宣传,最终导致拉夫尔·科尔尼洛夫集团的内部遭到了瓦解。

自此,布尔什维克渐渐取得人心,成为了俄国人心目中的救世主。这个时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只差临门一脚了。

图片

苏俄十月革命后,组织了一场立宪会议

儒略历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的水兵向冬宫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起冲击,该集团的话事人克伦斯基逃离了俄国,自此布尔什维克便掌握了俄国权柄,这件事便是十月革命。

也就是说,十月革命推翻的从来不是沙俄,而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初的二月革命推翻的才是沙俄。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时候,一直在推迟立宪会议。因为一旦立宪会议召开,他们极有可能会失去权力。

说到底,立宪会议就是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根据选举结果来划定各自集团,在议会中的席位。哪家席位占多数,哪家就掌握了话语权。

这种做法最早出现在美国,后来传到了法国,继而影响了整个欧洲。那时候欧洲人普遍认为,立宪会议是一种比较合理、相对公平的分配权力的方式。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当时并不想和其他集团分享权力,每次让出一定的席位,其实都是由于工人和士兵们不买账,造成的结果。因此,他们迟迟不肯召开这场立宪会议。

最初在各集团的要求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立宪会议的时间定在了9月,后来又推迟到11月,总归就是不想办。

谁能想到10月的时候他们就被推翻了。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之前,布尔什维克曾多次对外宣布,如果让他们掌权,那么一定会及时召开立宪会议。

果不其然,在1917年的11月12日,按照此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确定的时间,已经掌握权柄的布尔什维克,组织了这场立宪会议。

图片

没选上?那只能掀桌子了

那时候的选举是真选啊,因为虽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了,但布尔什维克还远没有掌控整个俄国。俄国内部是有很多集团的,每一个集团,都代表着一群人的利益。

因此,只能通过选举,来确定各大集团在新政府中的话语权。当然了,布尔什维克作为新政府的领头羊,自然希望自己在议会中占据最多的席位,最好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选举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一共703名议会代表,其中布尔什维克自家的,以及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加起来,只有207名,压根没到三分之一的席位。反倒是一直和布尔什维克不对付的社会革命党,占据了大多数席位。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谁能想到布尔什维克辛辛苦苦搭建了一个舞台,打算好好秀一把操作的时候,结果聚光灯打在了别人身上。

要知道,当初列宁曾经说过,如果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的选举中不能获胜,那么他们将尊重选举结果,服从人民群众的选择。

很多人搞不清楚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关系。

其实可以将其类比成巴勒斯坦的巴解组织和法塔赫之间的关系。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的一种政权形式,苏维埃则是俄国的一种政权形式。法塔赫是巴解组织旗下的一个集团,布尔什维克同样也是苏维埃旗下的一个集团。

苏维埃旗下,除了布尔什维克以外,还有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集团。他们是在苏维埃这个大框架下,进行选举的。

结果布尔什维克输掉了这场选举,那该咋整呢?什么咋整?好不容易动员了那么多工人和士兵,靠武力夺取了政权,你让我交权?想啥呢?宁可掀桌子也不可能交权。

布尔什维克方面认为,俄国的未来应该是代表工人利益的,如果立宪会议无法代表工人利益,那么废弃也是应当的。

于是乎1918年1月6日,立宪会议刚刚召开一天时间,就被苏维埃强行解散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不符合民意,不能代表广大工人们的利益。

图片

为什么最初苏俄没有俘获俄国人心

事后我们都知道,俄国进入了长达4年的内战当中。最终苏俄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彻底掌控了俄国,并且在1922年成立了苏联。

回过头来再看那次选举,为什么苏俄没能第一时间俘获俄国人的人心呢?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人们对新诞生的事物,不太了解。

与一直在唱高调的社会革命党比起来,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力当时的确不够。那时候布尔什维克所能影响到的,主要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对于俄国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等到内战爆发以后,苏俄才通过下沉式的宣传,得到了广大俄国人的支持与认可。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