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停手吧,百姓已经无路可走了

www.creaders.net | 2025-08-10 18:56:35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可以说,石重贵抗击契丹的气节,是值得认可的,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在五代十国时期,他算不上一个能力优秀的皇帝。

首先我们说用人,桑维翰作为老皇帝石敬瑭留下的大臣,我们不说人品,但能力是有的,只不过桑维翰动不动就劝谏,要和契丹讲和,这让石重贵很不痛快,于是就把桑维翰给弃用了。

包括像和凝这样的大臣都被罢免,足可以看出,石重贵是一个比周而进,任人唯亲的的君王。

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山林茂盛,则禽兽归之,礼义修明,则君子怀之。

湖水深邃,才能有繁盛的鱼群,树林长的茂密,百兽才会来这里栖息,而一个人只有礼义昌明,天下间的君子才会依附于他。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一个领导者,他自身的品德,能力和格局,决定了他能吸引和容纳什么层次的人才。

石重贵没有什么能力,他也就只会任用那些跟他一样没有能力的人。

石重贵任用过谁呢?首先他任用过景延广,这个景延广啊,为人骄狂,傲世轻物,打仗的时候他总揽大权,但是却消极避战,很少有贡献。

石重贵把和凝弄下去之后,他还重用了冯皇后的哥哥冯玉,以及另外一个叫做李彦韬的近臣,这两位老兄弟,能力有,但都是坏能力,他们就是历史上时常出现的那种十分典型的奸臣,祸国殃民是无恶不作,掌握权力之后,除了徇私舞弊,横征暴敛,就是大权独揽,结党营私,总结来说,此二人除了好事,什么都做,除了不要脸,什么都要。

图片(耽于逸乐 石重贵)

有这样的内臣,后晋的朝政可想而知。

至于外臣,石重贵重用的武将,那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杜重威了。

杜重威这个人,不用多说,可以位列古代历史上最烂主帅排行榜。

至于石重贵本人,也难有善政,我们说石敬瑭就已经是比较拉胯的皇帝了,但是石敬瑭也时常居安思危,还懂得普免天下钱粮,尽可能的善待百姓,做到与民更始,与民休息。

在后晋刚刚开国的时候,政权的财政来源,主要是各地的藩镇进贡,但是石敬瑭明白,这羊毛出在羊身上,朝廷找藩镇要钱,藩镇也没有印钞机,藩镇也只能是汲取民力。

你找藩镇要的多,藩镇搜刮百姓就搜刮的多,你找藩镇要的少,那藩镇搜刮百姓,自然也就搜刮的少一点,所以石敬瑭在地方这一块,他尽量少要钱,甚至是不要钱。

图片(表强内弱 杜重威)

就这样后晋的财政体系还是勉勉强强的,可到了石重贵在位时期,本来国内自然环境就不好,旱灾,蝗灾,水灾,瘟疫,加上黄河又有好几次决堤,当时后晋民间的农田大部分都是减产或者压根就是停止生产的状态,但是就这样,石重贵也还是要积极的要求地方藩镇向他进贡,他需要钱,不仅仅是需要钱来打仗,更需要钱来满足他的个人生活。

石重贵这个人,喜好游猎,四处玩耍,出门大车小辆,人山人海,这衣食住行吃喝玩乐,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

钱从何来?自然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来。

他不断的从地方藩镇汲取钱财,那地方藩镇只能把这种财政上的支出转嫁到百姓的身上,因此后晋天下,饿莩载道,野殍相枕,百姓是死的死,伤的伤,病的病,逃的逃,可就已经是这种情况了,石重贵居然还在花钱盖房子。

为了敛财,石重贵还专门设置了三十六名使者,到全国各地去行搜刮之事。

由于这些使者是临时设置的,没有官阶,那为了方便他们办事,石重贵每人给他们配备宝剑一柄,您可以理解为是尚方宝剑,让这些使者拿着皇帝的信物,到了地方之后,就可以调动当地的官员和士卒,配合使者的行动。

图片(百姓何辜?)

于是乎,这些使者经常带着大批的官兵闯入民宅,二话不说,伸手就抢钱抢东西,那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又会有杀伤百姓的情况出现,这些可怜的百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资治通鉴》里的记载尤为生动:

刀仗入民家,小大惊惧,求死无地。

无论大人小孩都惊恐万分,人们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就算是想要自尽,都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

龙袍锦绣遮双目,不见黎民褴褛衣。

云端宝座承欢宴,岂闻尘埃泣血声?

尤其是目下的这几场战争打赢之后,石重贵更是飘的没边了,他是大兴土木,开始在开封修建皇宫,政务呢,他不处理了,全都交给冯玉来办,有些忠君爱国的大臣来劝谏,他也是充耳不闻。

实际上,有时候这战争的胜利啊,他不一定代表了政权的胜利,契丹看似失败了,但是契丹的经济发展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耶律德光的集权统治也没有受到威胁,契丹政权也没有失去民心,而后晋的确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连年的战争已经把民间社会逼到了一个濒临崩溃的角落里,又由于石重贵的无能,内政黑暗,外政就更遭了。

总结来说,契丹的失败是战术性的,他们在战略性上仍然处于主动地位,而后晋就不一样,他们的胜利是消耗性的,不仅代价高昂,而且难以持续。

视角太远,很容易看到的东西就是模糊的,而把视角拉近,我们才能知道,历史的肌体上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开运三年的秋天,风比刀锋更利,削刮着辽阔的荒原。

图片(大战前夕)

就在这个秋季,两个好消息传来,契丹的两员大将,一个平卢节度使赵延寿,一个瀛洲刺史刘延祚,俩人秘密联系到了后晋朝廷,请求归降依附。

赵延寿是当年后唐北平王赵德均的儿子,而刘延祚的叔父则是当年桀燕政权的刘守光,他们都是汉人啊,这俩人要投降,那听起来似乎还是很靠谱的。

赵刘二人不仅带兵投降,还愿意献出瀛洲和莫州这两个州。

瀛洲,今天的河北河间县,莫州,今天的河北任丘北部。

我们知道,幽州,也就是北京,是契丹南下最重要的基地,每次契丹打后晋,他们的前线大本营都是这个地方。

而瀛洲和莫州,正好在幽州的正前方,距离也比较近,只有二百多公里左右,可以说这两个州,是拱卫幽州的关键城池。

加上瀛洲和莫州都在河北平原,城池虽然不大,但农业相对来说很发达,人口也十分稠密,这是契丹重要的粮食和后勤基地,如果这两个州能收复,对于后晋来说,那无异于是中彩票了。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下,就知道赵刘二人投降献城的可能性太低了。

刘延祚本就出身桀燕政权,对后唐并无好感,对继承了后唐衣钵的后晋又有多少感情,如果他对中原有感情,当年就不会投降。

至于赵延寿,此人一直是耶律德光的心腹大将,南侵之开路先锋,谁投降后晋,他都不可能会投降后晋。

图片(契丹先锋 赵延寿)

说白了,这不过是契丹人的诱敌之计,他们希望通过用这样的方法,引诱后晋主动出击。

可以说契丹这边是很聪明的,他们汲取了屡次南侵失利的经验教训,认为在广袤的中原地区,契丹人难以和后晋周旋,必须把后晋勾引到前线来,让他们从防守反击变成倾巢而出,让攻守易型,这样才有机会歼灭他们。

其实这种程度的诈降术,很容易就被识破,最关键的点就在于赵刘二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都没有投降的必要性,黄盖能诈降曹操,是因为他虚构了和鲁肃周瑜的矛盾,周鲂能诈降曹休,是因为他豁得出去,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时代背景下,他敢于割下自己的头发。

赵刘二人在契丹声望很盛,仕途更顺,赵延寿屡次作为先锋开路,深入中原,他要是想投降,他早就投降了,何必等到此时?

所以,后晋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不应对,弃之不理就得了。

偏偏,出帝石重贵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喷薄汹涌,呼之欲出了,他轻易的相信了赵刘二人的诈降,立刻就准备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北伐,皇帝更有豪言壮语如下:

专发大军,往平黠虏,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

您看看,石重贵这是奔着一统天下去的。

步子太大,容易扯了什么,作者就不说了。

图片(大辽太宗 耶律德光)

皇帝是冲动的,但是臣下不冲动,也许还能劝住皇帝,可惜石重贵重用亲族,排斥贤良,他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好人,他一说要北伐,劝谏的没有,支持的倒有不少,就连一贯懦弱怯战的杜重威都站了出来,说皇帝,我支持您,那必须北伐,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正在此时!

好的你帮不上忙,坏事你瞎添乱,这杜重威就是个妥妥的坏事包。

我们说,偏安一隅,就是自取灭亡,所以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也要北伐,而且还是弱伐强,后晋要北伐,这对吗?

这对。

但是北伐也要看时间,看时机,看状态。

再正确的方向,如果被昏聩的帝王和腐败的政权所把控,也只会通往深渊,而不会走向成功,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未竟全功,但是他审慎坚韧与鞠躬尽瘁的精神早已流芳千古,而至于石重贵,他的北伐,只是一个冲动的人,被另外一群小人煽动起来的,亡国赌博。

欲作九霄龙吟,必十年幽谷蛰伏。

将成震世惊雷,须千载重云抱寂。

扪心自问吧,出帝,你有什么?

你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