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是被抹黑,还是本来就黑?

www.creaders.net | 2025-08-31 12:04:10  历史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明武宗朱厚照,最开始住在乾清宫,但是宫廷生活太过枯燥,慢慢他就住不惯了,他在京师盖了一个豹房,移居到了豹房里,乾清宫则成了用来存放火药的场所。

正德九年正月十六,天干物燥,乾清宫突然失火,我们说紫禁城的大部分主体是榫卯结构,都是木头,着火了就很危险了,何况宫殿里还堆放了不少的火药,因此着火变小火,小火变大火,火势越来越凶,烧了整整一夜。

朱厚照对于这次起火并不忧心,反而在豹房遥望乾清宫的大火,一边看一边还笑道:

是好一棚大烟火也!

朱厚照一向如此,他素来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帝王,行为上更是荒诞不经。

有一次他吃猪肉,大概是吃到不健康的病猪,吃完之后他就生病了,身上生了疥疮,朱厚照很郁闷,他认为自己既然姓朱,那么朱和猪同音,说明自己吃猪肉,就是在吃自己,在吃老朱家的根基,加上他本身就属猪,所以他认为自己就应该避讳,自己不应该吃猪肉,他还破天荒的发了一道禁猪令,不允许大明天下的百姓交易猪,食用猪肉。

如果谁敢偷偷吃猪肉,一经发现,全家边远地区充军,而且永不赦免。

封建专制时代,皇帝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经发布,不容置疑,也不会再更改,一时间全国各地饲养的家猪被迅速杀光,猪这种动物,在天下间几乎销声匿迹。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普通百姓饲养猪,是为了卖掉,是为了赚钱,他们不是猪肉的主要食用者,实际上真正吃猪肉的反而是有钱人。

而且宫里边祭祀上天,按照礼仪的要求,是要使用牛羊猪这三种肉类的,结果到了祭祀的时候,太常寺满大街的买,却一块猪肉也买不到。

后来大臣们也觉得皇帝的这个禁令太离谱了,于是纷纷上疏,朱厚照迫于压力,这才对禁猪令做了修改,不要求全时段全范围的禁止吃猪肉,而只在自己巡游时,自己经过的地方禁止吃猪肉。

宫里的生活对朱厚照来说太过枯燥,有人说这就是无病呻吟,皇帝吃得好,住得好,荣华富贵受用不尽,他怎么会觉得无聊和枯燥呢?

他还真的会无聊枯燥,因为吃不饱饭,肚子饿,生病了身上痛,这是物理层面的,而无聊和枯燥,是精神世界的寂寞,和你的物质水平高低没有必然关系。

紫禁城是雄伟壮丽的,建造的也是十分奢华,往往各处都是镶金戴玉,但其实紫禁城的建筑风格,看久了就会觉得是一种重复,而紫禁城里的生活也是一种重复,打扮的差不多的宫女,打扮的差不多的宦官,春天他们洒扫亭台,冬天就扫雪,春天穿纱,冬天就穿棉袄。

天气暖和,就把盆栽从房里搬出来,天气冷了,再把盆栽搬回去。

图片(朱厚照)

对于皇帝来说,日子也是一样的,早朝,接见大臣,处理政务,到御花园溜达,午饭,接见大臣,见一见皇子,晚饭,去后宫转悠,睡觉。

想一下,宫娥换装,花卉更替,清扫落叶,这些看似是事件,但其实不是事件,而是程序,它们不是因为人的意志或情感而发生的,而是遵循着不可违背的节令和时间表而发生的。

那对于朱厚照来说,他的时间在紫禁城里不是线性向前,充满各种可能的河流,而是一个首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

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亦复如是,直到永恒。

在这种循环之中,任何个人的行动和意义都被消解了。

明明朱厚照拥有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力,他可以决定几乎所有人的生死荣辱,悲喜祸福,但他在紫禁城内,却只能拥有最小的自由。

作为皇帝,他的生活被祖宗制度,被礼法,被官僚系统所绑架,如刘健,刘东阳,谢迁这样的文官,就算他们忠心为国,尽心辅佐,朱厚照也只会觉得他们讨厌,就像是小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强硬安排而产生的厌恶情绪一样,这也是朱厚照为什么喜欢宦官,甚至在他的统治时代,诞生了如八虎这样的权宦团体,因为宦官不会干涉皇帝的自由意志,而只会哄着皇帝玩。

朱厚照决定离开紫禁城。

江西有个藩王叫做朱宸濠,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当年成祖朱棣一城之地,以少胜多,斗倒建文,建立帝业的时候给了他很好的启发,他认为既然朱棣可以,那自己也可以,于是他在江西谋反作乱,要颠覆朱厚照政权。

只不过梦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则太过骨感,朱宸濠的能力和朱棣相比,中间恐怕得差了十万八千个朱允炆。

他一造反,朱厚照倒是挺开心的,因为朱厚照就是不爱在宫里待,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皇帝立刻带兵御驾亲征,这实在是一举两得,不仅可以在路上游山玩水,还可以刷一波军功。

只是,一来朱厚照走的实在是太慢了,通常打仗都是兵贵神速,都是急行军,朱厚照则走走停停,唯恐走的太快,二来朱宸濠也的确是很不争气,没等朱厚照到战场,地方上一个叫做王守仁的巡抚直接就把叛乱平定,把朱宸濠给捉住了。

叛乱已定,对皇帝来说总归是好事,但朱厚照为此大发雷霆,因为他认为王守仁多管闲事,把自己的军功给抢走了,所以在见到朱宸濠之后,他要求把朱宸濠放掉,自己要亲自再捉一回。

当然朱厚照也不傻,他没有真的把朱宸濠放掉,而是派人把朱宸濠团团围住,围在一个圈里,然后解开朱宸濠的枷锁,自己则在众人的簇拥之下,重新把枷锁给朱宸濠套上。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北方的鞑靼部屡屡犯边,按理说这是常有的事情,只要边军固守,以防守反击的姿态击退他们就可以了。

毕竟只是鞑靼部,和当年铁木真忽必烈时代的蒙古人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他们在边境挑起争端的目的不是为了颠覆明朝政权,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这个能力,而只是为了在经济上得到补足,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带有明显的劫掠色彩,说白了是为钱来的。

不过鞑靼作乱这样的事情,朱厚照是按捺不住的,他立刻要御驾对敌,要亲自上战场,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还未过百年,血淋淋的教训在前,大臣们自然极力反对,结果朱厚照自己偷偷跑了出去,硬是到战场上和鞑靼部打了一架,而且他是亲自指挥并战斗,不仅取得了胜利,在交战过程中,根据朱厚照自己口述,他还亲手击杀了一名鞑靼敌兵。

图片(鞑靼部)

除了我行我素之外,朱厚照私下生活里也很放纵。

他后宫里有一个皇后两个妃子,但他并不感兴趣,也很少临幸,大部分时间是在民间寻找女子取乐,一度有强抢民女的行为,而且他不仅喜欢女人,他还喜欢男人,还四处往豹房里搜罗娈童供自己玩耍。

朱厚照强抢民男民女的事情甚至都传到了朝鲜,朝鲜民间听闻此事,百姓们纷纷动员起来,赶紧都把自己的女儿给嫁了出去。

有读者会说,清修《明史》,武宗一定是被抹黑了,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过史料的话,就能发现,《明史》中对朱厚照的批评,反而是最少的。

就拿朱厚照强抢民女这个事情来说,其实是出自于《明武宗实录》,是明朝自己的史料,《明史》里压根就没提过。

清朝的康熙皇帝,有一次甚至还找来修《明史》的官员,特别提出不许对武宗的评价有失偏颇,更不能编排抹黑。

有人说,《明实录》是文官写的,朱厚照一生都在对抗文官,文官肯定要泼他的脏水,但除了《明实录》,《国榷》也记载过。

那还有人说,《国榷》是民间史料,缺乏权威性,不足为信,那其实就连朝鲜的《李朝中宗实录》也记载过。

那也许还会有人说,藩国遥远,他们的记载也不考究,也不可信,那其实还有更多的文献资料,如《戒庵老人漫笔》,《万历野获编》,《眉公见闻录》,《涌幢小品》,《武宗外纪》,毫无例外,全都有过相关记载。

总不能说,这些史料都在抹黑朱厚照吧?

写到这里,有此一问,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真实的?清修明史,所以朱厚照被抹黑的观点在明史爱好者和研究者中确实存在,并且有其合理的逻辑和依据,但我们不能说,只要说朱厚照好的,就是真实记载,只要说朱厚照不好的,那就是抹黑,如果是这样,那就没道理了。

实际上,有关朱厚照被抹黑的最大证据,作者以为,应该是下面这一段: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于豹房驾崩,年三十一。武宗未留遗诏,驾崩前一日谕司礼监曰: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这段《明史》中的记载,生动的描述了朱厚照驾崩之际留下的最后一道口谕,内容是:

朕的病已经没救了,将我的意思禀告给皇太后吧,国家事务至关重大,一切事宜都应该和内阁大臣们共同商议,此前朝政上的过失都是因为朕所导致的,并非大臣们能够干预。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一生放浪不羁,荒诞魔幻,怪事频有,对抗礼法,对抗文官,对抗约束的朱厚照,否认了自己毕生的所作所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诚恳的向他斗了一辈子的文官道歉了。

想一下,朱厚照真的会说出这番话吗?一辈子都在想要摆脱皇帝身份的朱厚照,真的会认错,而不是文官帮他“体面”吗?

也许,这才是对朱厚照,最大的“抹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刚刚,国务院办公厅出大事了
2 震惊!钟绍军突然出事了
3 女孩身高2.26米,貌美如花,妈妈却发愁
4 中国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
5 传勇士名叫戚洪,重庆事件最新细节曝光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