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一千年后,外卖骑士再次穿上了制服

www.creaders.net | 2025-09-04 15:17:57  国家人文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有两个新闻,都跟“制服”相关。

最近,不少铁路局、航空公司都为女性乘务人员重新设计了制服。新的套装中既有裤装,也有裙装,可供自行选择。同时,她们也可以在工作中告别黑丝袜、高跟鞋,选择能够减少扭伤、滑倒风险的平底鞋。

人性化的制服设计获得了点赞。有媒体评论指出,这些改变不光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更体现了企业重视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个人尊严。

另一边,淘宝闪购也为平台外卖骑士设计了新的骑士服。这可以说是国内专门为外卖骑士职业设计的第一套制服。网传图片显示,这套橙黑配色的制服由于外观神似赛车服,被网友戏称为外卖界的“迈凯伦”。

此前,各家外卖平台都推出过骑手服,但相比于单纯作为“工装”,仅仅是在日常服饰上多印了个logo的服饰。而淘宝闪购这套融合了人体工学、安全防护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制服,不再仅仅是一件区分身份的“工服”,而是一套保护自己、提升效率的“专业装备”。当骑手穿上这套象征着专业的“装备”时,他们会从内心深处唤醒对自己能力的认可,更倾向于用一种专业服务者,而非临时体力劳动者的视角来定义自己。

制服不仅是职场冲杀的战袍,更是一个职业获得社会认可、从业者获得尊重的象征,正应了《王牌特工》中那句名言所说:“西装是现代骑士的盔甲。”不知算不算巧合,最近,饿了么的“城市骑士”升级计划,就宣布把“外卖骑手”这个称呼改成“城市骑士”。

而代言了一个行业从零工散户走向正式职业的制服,其历史的演进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远。

图片

淘宝闪购为平台外卖骑手设计的全新骑士服

 从“服制”到“制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和尊严、体面的关系,《论语·尧曰》说得很清楚: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中国自古称为“衣冠上国”,古人的穿着必须符合当时的服制,作为功德地位的外在体现。不同级别的人士在不同场合,所穿的服饰各不相同,颜色、花纹、质地轻易不可逾制。

先秦时期,贵族可以穿“六冕”“六服”等尊者的服饰,而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汉朝初年,服饰制度放松,官民服饰变得较为简单,但主要的限制仍有一条:“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也就是普通人没资格戴刘氏冠。

刘氏冠是刘邦年轻时自己用竹皮制作的一种首服,“高七寸,广三寸”,看着很有气势,发达之后还是经常戴着,于是规定,爵位达到公乘以上的人才能戴这种冠。

图片

马王堆汉墓出土“冠人”俑。来源/湖南博物院

到了东汉初年,汉明帝再次完善了官服制度,成为“初服旒冕”的皇帝,官府体系中的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类“制服”。

官员的品阶制度成熟于隋唐,以紫、绯、绿、青等颜色区分官品高低的“品色衣”成为后世品色衣制度的基准。到了明清时期,与朝服配套的“官服补子”获得采用,朝服上身的前后各有一块,上绣不同的动物纹样,按照“文官飞禽、武官走兽”的等级体系来识别品级高低。

《春秋繁露》对此评论道:

“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

与此同时,平民的穿着则简单粗陋得多。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服杂彩,百工商贾不得服长鬈貂”的规定,因此服饰大多以白、青、黑等素色的麻葛布衣为主,“布衣”“白衣”成为普通百姓的代名词。而平民中的最贫者,更是只有“麻袋片”般的短褐可穿。

但这完全没耽误务实的劳动者们给自己设计出各种“制服”。

北宋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的市民社会发达,城市里出现了一大批新兴服务业,甚至有些看似现代的行业,比如如快递、外卖、冰镇饮料店、按摩业、美容业等。为了区分职业身份,城镇工商业各行都穿着特定的服饰,称为“百工百衣”。

《东京梦华录》记载:

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工作服”范畴。工服只是为了便于劳动,而制服兼具方便劳动的功能,更是职业身份与职业形象的符号。1972年,美国一篇发表在顶刊AJS的社会学论文写到:

“制服具有多种功能,它如同图腾,揭示或隐藏身份地位,证明合法性。”

也就是说,一种制服象征着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职业身份,只有制服,才有可能让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尊严。

甚至“制服诱惑”也是从职业尊严而来的。生活中常见的制服大多具有体现形象气质的剪裁设计,叠加其带来的职业地位和权威象征,制服的确能增强穿着者的魅力,成了“制服诱惑”的源头。有心理学研究证实,不论男女都对制服有所偏爱。

在北宋的汴梁,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穿搭”,无论是香铺里的裹香人,还是质库(当铺)的掌事,各有不同打扮。这些服饰不只是工服,它们的搭配超越了具体工作场景,其作用就是作为“图腾”,让路人能一眼看出职业身份。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新兴的商业和服务行业登上历史舞台,作为正当职业,在市民心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其中就包括外卖。据记载,北宋的市井之家往往“不置家蔬”,更喜欢在市店现买现吃,给“外卖配送”职业带来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珍贵的图像史料《清明上河图》中保存了数百种“百工百衣”的风尚实录。有学者根据《清明上河图》,参照其他传世文物,系统整理出了北宋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典型职业穿着。

图片

清明上河图(局部)。来源/故宫博物院

比如说,《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这个“外卖小哥”,扎髻、穿白色两裆衫,系附兜式围裙,穿小口白裤、敞口白鞋,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典型形象。这位外卖小哥身后的店铺叫“十千脚店”,不是洗脚店,而是供人歇脚的小店,同时售卖食物、酒水。他一手抓着筷子,一手里还捧着两碗饭,正要往外送。

两裆衫是汉服中最接近“跨栏背心”的存在,简便好穿的特性让它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成了时尚单品。从魏晋到唐,它都是上流社会穿着率最高的单品之一。两宋以降,两裆衫从贵族走向了民间,对每天跑腿几万步的人来说,它就是最舒适的汗衫。

这位小哥在两裆衫之外还系了个围裙。跟今天的围裙不同,古代的围裙可能就是一块大幅方巾,系在腰间,用于奔波劳作中挡风挡灰。这套凉快又实用的行头不但是身份的标识,也给了这位普通劳动者更多舒适。

可以说,早在一千年前,很多新兴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就已经穿上了花样繁多的“制服”,成为值得自信的职业人士。

不过,一千多年后的外卖配送员,起初还是只有“工服”。

图片

身着淘宝闪购全新外卖骑士服的骑手们

外卖已经从一份临时工作走向了长期职业。今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一课题组发布的《以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研究报告》显示,在一线城市中,工作时长在中长时长区间(6-8小时)的骑手占比最高,为31%,这说明很多骑手已经走出了零工状态,将送外卖当成了长期从事的正式职业。

这些在马路上时间最长的人,不但每天在户外日晒雨淋,还有可能出现交通事故。为此,淘宝闪购的骑士服采用了显眼的橙色,同时满足了面料透气、储物、防风防泼的需求,还配备了鱼跃提供的安全包。特别地,这套骑士服可以把血型与电话写在上面,方便应急联系。

而作为“制服”,仅满足功能性还不够。从前期舆论的反应来看,淘宝闪购的骑士服在外形上具有足够的辨识度,有人觉得像奥特曼中的战队制服,还有网友制作了梗图。

图片

初代奥特曼的“后盾”科学特别搜查队队服。来源/日本特摄剧《奥特曼》

现代制服:职业的现代化与尊严

古代的职业服饰大多没有延续到今天,原因在于随着现代化进程,社会与职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变。通过标准化与行会组织的建立,许多曾经工作环境脏乱、地位卑贱的工作(work),成为前途光明、令人向往的职业(career)。

一批现代通用的制服就在这个过程之中取代“工作服”,作为职业符号固定下来。

 军队是现代制服的重要起源之一。在历史上没有形成常备军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士兵的服装往往与平民差异并不明显,主要依靠武器、盔甲或旗帜来区分身份。为了在战场上迅速辨认敌我,各方势力通常会使用颜色、布条或徽记等临时性配饰作为标识。这类简易标识虽带有不稳定性,却已体现出早期军装的雏形。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约束,一些士兵在脱离部队后可能丢弃这些标识而化身为流民或盗匪,这也揭示了制服在古代军事社会中尚未稳固成型的地位。

一般认为,最早的现代军装起源于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时期。战争期间,欧洲各国开始实施征兵制,从国民中招募常备军,并为他们设计统一服饰。

这样既有利于识别身份,整肃军纪,也让士兵们从散兵游勇转型成为国家卫士,给了军人更多尊严。

从三十年战争后期开始,骑兵逐步退场,火枪逐渐替代长枪。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排队枪毙”式的线列步兵战术走向成熟,而在这种战术中,严整的军容和舍我其谁的士气才是保证队列不乱的关键。因此,铠甲和头盔迅速退场,华丽的礼服和高耸的桶帽成了军服主流,并影响到今天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军礼服。

图片

至今,英国禁卫军的礼服仍然保留着高耸的帽子。来源/维基百科

1822年,法国名厨卡雷米(Marie-Antoine Carême)正是仿照这种军礼服,画出了现代厨师服的第一幅草稿。在他画出这种双排扣上衣的厨师服之后,另一位名厨埃斯科菲耶(Auguste Escoffier)将这种服饰推广开来——并且加入了军礼服的桶帽元素。

在厨师服普及之前,厨师穿得就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相应地,大多数厨师属于底层劳动者,社会地位低下,工作环境恶劣,缺少尊严,更不被认为是有发展的职业。

埃斯科菲耶曾经在军中服役,他将军队的等级制度带到了厨师行业,并让职业上升的阶梯一目了然:桶帽越高、帽子上的褶越多,代表厨师的等级越高。

图片

埃斯科菲耶。来源/维基百科

到1935年去世时,埃斯科菲耶被法国媒体誉为“厨中之王,王中之厨”。他开创的厨师管理体系至今仍被许多餐厅采用,并且极大地解决了19世纪普遍存在的后厨脏乱差问题,规范酒店和餐厅的厨师队伍变得容貌整洁,纪律严明。而公众心目中的厨师形象,也从满身是油的小伙计升级为衣冠楚楚的大厨,成为具有尊严的现代职业。

另一种由军队催生的制服是护士服。

护士服与作为一种专业技能的护理几乎同时诞生。在此之前,护士甚至不是一个职业。护理工作通常由家庭妇女、女性神职人员或者社会底层谋生者充任,其中涌现出不少现代护理的先驱,但作为慈善事业的一部分,一直不被视为职业。

第一套正式的护士服是由南丁格尔的一个学生设计的,由长裙、围裙和来自修女服饰的燕尾帽组成,用于发给护理学校的学生当制服。至今,燕尾帽作为“护士帽”依然广泛使用。

图片

南丁格尔与圣托马斯医院护士班的合影。 来源/维基百科

伴随着护士服的普及,护士获得了职业身份的认可与尊重,护理职业也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款制服总是与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源,它超越工服,成为职业身份的象征。

对于从业者而言,有一些小规模的学术研究显示,穿上一身体面的制服,的确能够提升服务者的自我效能。2024年,香港理工大学一项研究访谈了20位酒店从业者,发现穿制服能提升酒店员工的满意度。

更早以前,一个马来西亚团队也针对制服问题调查了253名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的受访者,发现制服合适的材质、得体性、款式和功能性对五星级酒店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有直接的积极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兴行业不断诞生的年代。无论是“吉祥三保”保安、保洁、保姆,还是“铁人三项”快递、外卖、网约车,这些生存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服务业从业者,大都缺少一套合适的制服,很多人穿着破烂的T恤和外衣穿梭在城市中。衣着上的贫乏成为这些劳动者遭到轻视的缩影。

图片

身着淘宝闪购全新外卖骑士服的骑手们

而不论是各行业对制服的重新重视,还是淘宝闪购为骑士设计的新衣服,都标志着新的开端。

一套帅气又实用的衣服,让一个新兴服务业获得稳定的职业形象,不是作为零工,而是作为真正的职业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其中蕴藏着跨越千年的人文关怀。

   0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